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汝瓷着色机理的中子活化分析和Mössbauer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色差仪测量汝瓷釉面的特征光谱和主波长,确定了汝瓷釉色和主波长之间的关系;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汝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确定了是铁是主着色元素;用Moe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 )存在,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 /Fe^3 )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汝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色差仪测量汝瓷釉面的特征光谱和主波长, 确定了汝瓷釉色和主波长之间的关系;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汝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 确定了铁是主着色元素; 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存在, 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 /Fe3+)之间的定量关系; 探讨了汝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3.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南宋官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 确定铁是主着色元素.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 )存在. 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Fe3+)之间的定量关系. 揭示了南宋官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4.
古官瓷着色机理的中子活化分析和Mössbauer 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维娟 《科学通报》2000,45(6):663-666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南宋官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 确定铁是主着色元素.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 )存在. 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Fe3+)之间的定量关系. 揭示了南宋官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5.
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南宋官瓷釉中30种着色元素含量,确定铁是主着色元素.用Mossbauer谱确定了釉层中的铁是以结构铁的形式(Fe~2+, Fe~3+)存在.测定了各种颜色釉面的特征光谱的主波长与结构铁浓度(Fe~2+/Fe~3+)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南宋官瓷的着色机理.  相似文献   

6.
仿古汝瓷天青釉低温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松华 《科学通报》1993,38(16):1462-1462
铁是中国青瓷釉特别是汝瓷天青釉的重要着色剂。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不能有效地提供釉中铁的化学状态的信息。M(?)ssbauer谱能详细分析铁的化学状态。我们曾经用M(?)ssbauer谱研究了仿古汝瓷天青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的相变。但在室温谱中不能区分结构铁的顺磁峰和由氧化铁的超顺磁弛豫效应产生的顺磁峰。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在液氦温度下天青釉超精细相互作用参数的变化,以确定氧化铁和结构铁的化学状态。这对研究中国历代青瓷的着色机理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在4.2K时,磁有序成分的吸收峰面积增加,中央  相似文献   

7.
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在开发新型高效合成氨用催化剂和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等方面,已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对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以磁铁矿(Fe_3O_4,Fe~(2 )/Fe~(3 )≈0.5)为主体的双助(Al_2O_3和K_2O)、三助(Al_2O_3,K_2O,CaO)或多助(Al,Ca,K除外,再加其他BaO,MgO,V_2O_5等其中一种或多种)催化剂上.70年代,前苏联学者Dvornik等人曾探讨过不同铁比(即Fe~(2 )/Fe~(3 )的二助、三助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中FeO含量与催化剂晶体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关系,也初步考察过催化剂氧化态样品中FeO含量大小与其还原过程中表面Al_2O_3偏析程度的关系.但由于他们在改变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氧化态的铁比时,未曾对其所适应的助剂种类和加入量以及新型催化剂的还原动力学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同时没有测定该样品在还原全过程中的表面元素分  相似文献   

8.
不同价态铁比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上氢吸附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氨合成用熔铁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工业使用已有80余年的历史,但前人的工作,几乎全部集中于以磁铁矿(Fe_3O_4)(Fe~(2 )/Fe~(3 )≈0.5)的双助(Al_2O_3,K_2O)或三助(Al_2O_3,K_2O,CaO)催化剂研究和考察。70年代中,Dvornik等曾试探过不同铁比(Fe~(2 )/Fe~(3 )的三助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中FeO含量对催化剂表面积变化  相似文献   

9.
高铝榍石中P+Mg+F=Si+Al+OH特殊替代的高压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凯  叶大年 《科学通报》1996,41(9):811-814
榍石是变质岩石中很常见的副矿物.在榍石中有多种常见的元素替代关系,A1和Fe~(3+)常取代八面体中的Ti,同时OH和F取代非四面体中的O.这些元素类质同像替代关系可通过公式Ti+O=(Al,Fe~(3+)+(OH,F)来表示.Smith将榍石的端元组分划分为5种:CaTiSiO_4O(氧钛榍石)、CaFe~(3+)SiO_4OH(羟铁榍石)、CaFe~(3+)SiO_4F(氟铁榍石)、CaAlSiO_4OH(羟铝榍石)和CaAlSiO_4F(氟铝榍石).其中,CaTiSiO_4O和Ca(Al,Fe~(3+))SiO_4(OH,F)之间为不连续固溶体.自然界的榍石中CaAlSiO_4(OH,F)端元组分的含量可在0%~50%之间变化.按照矿物晶格中Al含量的不同,榍石被划分为低铝榍石(X_(Al)<0.25)和高铝榍石(X_(Al)>0.25).在高压和超高压大理岩及产于其中的榴辉岩中,高铝榍石常作为一种高压和超高压矿物产出,在这些高压和超高压榍石中Al常替代八面体位置中的Ti,同时F替代非四面体位置中的O.这种耦合替代关系(Al+F=Ti+O)被认为是高压或超高压变质作用在榍石晶格中的反映,是一种具高压或超高压效应的替代关系.最近我们在产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南端的荣城杨官屯的大理岩中发现含P和Mg的高铝榍石.本文简要地描述了这种高铝榍石的产出特征和矿物化学成分,并讨论了其晶格中的元素替代关系及其高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宋仁奎 《科学通报》1991,36(11):845-845
在碱性角闪石结构中Na~+和少量Ca~(2+)占据了M4晶位,而Fe~(2+)、Mg~(2+)、Fe~(3+)、Al~(3+)等可占据M1、M2和M3晶位,根据晶体结构分析Fe~(3+)和Al~(3+)等高价阳离子通常择位于M2,Fe~(2+)和Mg~(2+)可占有M1、M3以及部分M2晶位。本文运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白云鄂博热液蚀变成因碱性闪石中Fe~(2+)的占位方式,Fe~(2+)占位与化学成分的关系,揭示了碱性闪石中Fe~(2+)占位的结构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用PIXE方法分析汝州张公巷窑与清凉寺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维娟 《科学通报》2004,49(19):2020-2023
将宝丰清凉寺窑汝官瓷、汝民瓷和汝州张公巷窑青瓷胎样品进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 测定每个样品的7种主量元素的化学组分, 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 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 结果表明, 清凉寺窑汝瓷胎的原料产地集中, 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稍微分散些, 清凉寺窑汝瓷胎和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不同. 在清凉寺窑, 汝官瓷和汝民瓷所使用的胎料是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应育浦 《科学通报》1989,34(8):599-599
穆斯堡尔效应在矿物学中重要应用之一是测量矿物中阳离子的占位、红外光谱和穆斯堡尔谱。本文将报道一些方法研究镁铁闪石和铁闪石的结果,主要内容是:Fe~(2+)在M4,M123,M13和M2晶位上的占位,平衡温度的估算以及穆斯堡尔参数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健民 《科学通报》1981,26(12):718-718
一、引言斜方辉石虽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Kuno、Hess、Ghose等确定了斜方辉石中晶胞大小、Mg~(2 )和Fe~(2 )的有序分布、各离子间键长和键角以及Fe~(2 )在氧六配位中M(1)和M(2)晶位中Fe~(2 )的含量:Bancroft、Burns和Howie根据Mssbauer谱测定结果确定Fe~(2 )富集于M(2)晶位。White和Koesser、Bancroft和Burns、Burns、Runciman、Sengupta和Makshall以及Goldman和Rossman等人先后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了Fe~(2 )在斜方辉石中的晶场谱,并根据点群的对称性对这些谱线作了说明。他们的结果见表2。  相似文献   

14.
将宝丰清凉寺窑汝官瓷、汝民瓷和汝州张公巷窑青瓷胎样品进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定每个样品的7种主量元素的化学组分,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清凉寺窑汝瓷胎的原料产地集中,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稍微分散些,清凉寺窑汝瓷胎和张公巷窑青瓷胎的原料产地不同.在清凉寺窑,汝官瓷和汝民瓷所使用的胎料是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李哲 《科学通报》1985,30(18):1406-1406
一、引言 从1965年以来,穆斯堡尔效应已经被广泛地用在矿物学的研究中来,迄今为止,已经对三百多种含铁矿物进行过穆斯堡尔效应的测量。一般来说,在矿物的穆斯堡尔谱中,假定一种结构位置上的Fe~(2 )或Fe~(3 )离子会在它的穆斯堡尔谱中形成一个四极双峰。然而,在钙质辉石和绿辉石中,曾注意到次近邻所引起的精细效应,可以把多重四极双峰归结为一种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低温下莱河矿穆斯保尔谱的塞曼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学敏 《科学通报》1980,25(10):461-461
莱河矿是一种含铁的硅酸盐新矿物,其理想的结晶化学式为Fe_2~(3+)Fe~(2+)(siO_4)_2,Z=2,实际样品的Fe~(3+)/Fe~(2+)比值为1.5—1.8。对该矿物晶体已进行过X射线结构分析。它在室温下的穆斯保尔(Mssbauer)谱也先后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21,66(19):2416-2429
铁基超导体作为一类新的高温超导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以及与铜氧化物和传统超导体的显著区别而备受关注.铁基超导体具有比铜氧化物超导体更小的各向异性、较高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和上临界场,因此在超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方面具有很多优势.除此以外,铁基超导薄膜的其他特性,如其外延薄膜具有比块体样品更高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可以形成常规固相反应条件下无法获得的亚稳相等,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本文重点论述了LnFeAs(O,F)(Ln=镧系元素)、掺杂的AEFe_2As_2(AE=碱土金属)、FeCh(Ch=硫族元素)3个体系在薄膜方面取得的成果,总结分析了铁基超导薄膜的生长、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潜在联系,分别从铁基超导薄膜的制备、晶格结构与超导临界转变温度的关系、薄膜缺陷生长与临界电流密度的联系,以及辐照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铁基超导薄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邢光熹 《科学通报》1986,31(22):1739-1739
近年来,研究者们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和其他光谱学方法研究了胡敏酸和富里酸中铁结合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铁的环境和氧化态。我们在经过纯化的胡敏酸中加入丰度为91.8%的~(57)Fe,制备了~(57)Fe-胡敏酸络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Fe~(3+)、Fe~(2+)与胡敏酸结合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墨铜矿的晶体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善  曹正民  陈衍景 《科学通报》1996,41(24):2261-2263
墨铜矿是由硫化物层(S层)和氢氧化物层(H层)沿c方向交替排列而成,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可代表一系列类似矿物的结构特点.墨铜矿的超晶胞结构模型最初由Evans和All-mann于1968年建立,其后,为数不多的文献在承认该结构模型基础上,从组成、选矿、人工合成及类似物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近来将其作为一种新类型的间层矿物来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对采自河北寿王坟、涞源和甘肃金川3个铜矿床的墨铜矿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X射线和M(?)ssbuer谱测量,对寿王坟样品还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1 实验结果与讨论1.1 电子探针分析25个测点的探针分析结果表明:(1)主量元素为Fe,Cu,S和Mg,含微量Al;(2)不同产地、不同样品及不同测点的探针成分均变化较大;(3)计算的晶体化学式中n值(表示S和H层的失配程度)偏离理想值较大.化学组成的不稳定性是墨铜矿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表明结构基元层局部堆垛较不均匀,或在层平面上S层和H层的失配度较高.1.2 穆斯堡尔谱分析根据M(?)ssbuer谱的测量和分析,我们认为高自旋的Fe~(2+)占据S层四面体位置,且配位化学环境不完全等同,谱参数为IS=0.42~0.48mm/s,QS=0.81~1.28mm/s,H_i约为24T;低自旋的Fe~(3+)占据H层八面体位置,IS=0.32~0.36mm/s,QS=0.44~0.59mm/s;可能弛豫作用造成磁  相似文献   

20.
杨健美 《科学通报》1993,38(8):712-712
钙钛矿型含镓的稀土复合氧化物的发光及光谱性质已有研究和报道.进一步在稀土镓复合氧化物体系中掺进过渡元素Fe~(3+)离子,用XRD,XPS和IR方法研究了LaGa_(1-x)Fe_xO_3体系中磁性铁离子的自旋态及其对化合物结构,红外光谱等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对LnGa_(1-x)Fe_xO_3(Ln=La,Pr,Nd)体系化合物的磁化率等磁性质进行初步探讨,以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