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Kyle (1985)型做市商模型中,多基本面假设下分析公开信息披露对异质信息结构下的知情交易者的交易策略,收益分配以及市场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同源信息下的知情交易者反向交易公共信息,公开信息披露挤出其基于私人信息的交易权重;2)异质知情交易者仅基于其私人信息进行交易,且对其私人信息的交易强度随着公开披露信息精度的增加而增加;3)公开信息披露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市场流动性,以牺牲同源信息下的知情交易者的福利为代价,改善异质知情交易者及广大非知情交易者的福利.然而,公开信息披露对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公共信息精度存在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后,其精度增加恶化市场信息效率.结论说明公开信息披露通过影响异质知情交易者的策略性交易行为,虽然促进市场流动性,但也可能对资产价格发现效率产生反预期(counterproductive)的负面影响,从而损害市场整体质量.文章结论为我国证券市场公开信息披露政策的未来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都对IPO抑价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它们如何共同对IPO抑价产生影响并没有进行研究。基于此,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工具,通过刻画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构建投资者异质预期与情绪异化下的IPO抑价模型,分析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投资者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均与IPO抑价正相关,即正向异质和正向异化提高IPO抑价,而负向异质和负向异化降低IPO抑价;与只存在异质预期或情绪异化的情况相比,当两者同时存在时,正向异化或正向异质的存在会使得IPO抑价更高,负向异化或负向异质的存在会使得IPO抑价更低;此外,异质预期和情绪异化对IPO抑价的影响程度由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数量结构决定。进一步研究表明,IPO抑价还与1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预期、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负相关,与2级市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对新股的预期、发行规模正相关。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行为金融IPO抑价理论,也为IPO高抑价解释提供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个股与市场总体之间的流动性协动在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票为研究样本,利用2015年股灾期间的日交易数据,实证分析杠杆交易是否是股灾中个股产生流动性协动的驱动因素,以及个股的流动性协动是否对其股价跌幅存在显著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股灾中个股的流动性受到高杠杆股票组合流动性变动的显著影响,且杠杆交易越多的个股受到的影响越大,表明杠杆交易是股灾中个股流动性协动的重要驱动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杠杆交易越多,个股股灾中的价格跌幅越大,并且个股的流动性协动程度对股价跌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201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技术,利用正则表达式检索和提取公司年报风险段落,并以风险关联词度量年报风险披露的程度, 实证检验了风险信息披露与股票流动性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风险信息披露与股票流动性负相关, 说明披露的风险越多, 市场风险感知越强, 投资者交易行为更加谨慎,股票流动性越低; 在风险披露影响股票流动性的过程中, 投资者情绪起到了不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比于国有、信息质量较高以及地区法律环境较好的企业,在非国有、信息质量较低以及地区法律环境较差的企业中,风险披露与流动性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风险披露语调和非模板化程度同更高的流动性相关; 不同于风险披露与长期流动性的负相关关系,风险披露与短期异常流动性正相关。系统性地检验了中国风险信息披露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丰富了风险信息披露与市场流动性相关的文献。在实证基础上,指出中国风险信息披露现有不足, 建议加强上市公司风险披露监管力度,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完善市场制度规范的政策, 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基本利益, 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究不完全信息交流社会网络对金融市场质量的影响.构建了基于信息交流群形成的不完全信息交流网络,其中加入信息交流群的方式包括分享信息和付费.在噪音理性预期框架中得到了解析的均衡资产价格和均衡知情交易者比例.理论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市场中的私人信息总量固定时,完全信息交流的社会网络因有利于扩散私人信息,从而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降低资本成本.然而,对于更现实的信息获取内生情形,规避信息获取搭便车行为的不完全信息交流模式能激励社会网络中更多的投资者获取私人信息,进而能通过大幅增加市场的私人信息总量来提高市场效率、市场流动性以及降低资本成本、资产收益风险,即不完全信息交流比完全信息交流的市场质量更高.本文的发现为我国金融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新见解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票市场信息结构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股票市场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提出信息结构的概念,然后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特点,描述了股票价值信息和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信息结构各参数对市场学习过程的影响。结论表明市场随着交易的进行,能够不断调整股票价值变化的预期,最终将事件信息反映到价格之中;市场信息公开程度是影响市场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信息公开度越高,市场学习能力就越好,市场价格反映股票内在价值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理性预期均衡模型分析了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质量的影响。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两种不同交易环境下,股票市场的交易者会采取不同的交易策略,从而形成不同的均衡价格,最终会对股票市场质量产生影响。研究的结论表明股指期货推出提高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信息效率,但对其波动性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总的来说,股指期货推出提高了股票市场质量。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对监管层制定跨市场监管制度,推出其他金融衍生产品,还是对投资者深刻理解股票市场,进行有效投资都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对称信息结构的证券市场资产价格发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国证券市场订单驱动连续竞价交易机制,在引入信息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信息结构的特征,并考察特定信息结构对价格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构成比例的不同,我国证券市场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信息分布更小、信息组成更大;(2)信息结构各方面对资产价格发现有显著的影响,信息分布和公开信息准确性对价格发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信息组成对价格发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DID)方法,考察融资融券推出对企业盈余管理和流动性风险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流动性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强,其股票的流动性风险越大;并且存在正向(向上)盈余管理的风险效应相对小于负向(向下)盈余管理的现象.通过自然实验,发现企业盈余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的正向关系在融资融券推出后得到了显著削弱.同时,融资融券机制本身也能降低股票的流动性风险.这表明融资融券起到了稳定股市,增强流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日内流动性的综合度量、特征与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是一个包含量、价、时的多属性概念,现有的度量方法只涵盖了流动性的部分属性.本文综合考虑股票交易数量、价格波动性和交易时间, 提出用单位时间内价格波动一单位所能吸收的交易量来度量日内流动性的新方法.进而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日内模式,建立对数自回归条件流动性(LACL)模型对流动性建模,探寻拟合和预测流动性的最佳模型并分析流动性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表现出与传统指标类似的显著的日内模式; 残差项服从Weibull分布的LACL模型(WLACL)拟合日内流动性、买方流动性和卖方流动性序列的效果最理想; 流动性过程是一个均值回复过程, 当前时刻的流动性对未来期望流动性有影响, 其影响呈Weibull形式衰减.最后, 通过核平滑估计得出个股在不同时点的流动性分布, 应用相对熵度量流动性分布的变化作为市场在交易中吸收的信息含量的代理变量, 发现10:30~11:30市场吸收的信息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个内部交易者和关注交易者相互竞争的交易模型,探讨了关注度和市场竞争对预期收益的影响.通过求解当存在内部交易者和不存在内部交易者两种情况时的线性均衡,发现市场竞争程度对关注度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当市场竞争较弱时,预期收益与关注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当市场竞争较强时,预期收益与关注度之间是倒U型关系.市场效率与关注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在保持市场效率不变的条件下,被排挤出的关注交易者的数量与关注度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原油价格波动,探讨库存信息对市场预期的冲击以及非商业交易商的头寸变化是否对原油价格及其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些因素以及其它影响因素如何影响原油期货的价格和波动;同时探讨原油期货收益率是否与风险相关,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否增加了原油期货价格的波动等问题. 构建了一个刻画库存信息对市场预期冲击的新指标,并试图将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因素纳入到模型中来度量其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揭示了市场未预期到的库存变化、非商业交易商的交易活动、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原油价格水平有显著影响;但所考察因素对原油收益率的条件方差无显著影响,条件方差存在波动聚集现象;原油期货在下跌趋势下的波动率要远大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我国股市流动性与收益的时间序列的动态关系。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发现非流动性与证券收益互为G ranger因果关系,当期收益与当期非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滞后一期非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把市场日非流动性分解为期望非流动性与预期之外非流动性,发现期望非流动性对于期望收益具有正效用,而预期之外非流动性对于期望收益有负效应,且后者的负效应大于前者的正效应;预期之外非流动性对收益波动有显著影响,而期望非流动性对收益波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住房租赁市场搜寻匹配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构建住房租赁市场搜寻匹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仿真模拟了市场匹配效率、市场紧缺程度、维修费用、租赁期限等因素对搜寻匹配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1)市场匹配效率、市场紧缺程度、租赁期限、过度需求率变化对市场租金的单位影响程度等变量正向影响承租人的最优搜寻强度;出租人单位搜寻成本、维修费用和空置率变化对维修概率的单位影响程度等变量负向影响承租人的最优搜寻强度。(2)出租人最优搜寻强度的最优解并不一定存在,取决于出租人对匹配数量弹性的数值大小。(3)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市场匹配效率负向影响承租人和出租人的搜寻持时;市场紧缺程度负向影响出租人的搜寻持时,但正向影响承租人的搜寻持时。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因认识偏差购买本地股票难以向股价融入更多特质信息,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百度搜索指数构建的本地偏好代理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一线、新一线和非一线城市的上市公司来探讨本地偏好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并探讨证券分析师和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中介的参与能否减轻投资者本地偏好倾向.研究发现:1)投资者本地偏好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相比一线城市,位于新一线和非一线城市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本地偏好对其信息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3)分析师和新闻媒体的参与有效缓解了投资者本地偏好对公司信息效率的影响.此外,本地偏好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提高是影响信息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股东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的视角,通过构建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博弈模型解释股票流动性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股票流动性通过收购威胁和股东类型两种途径影响企业科技创新:在收购威胁下,股票流动性会抑制企业科技创新;在不同股东类型下,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使得股票流动性降低企业科技创新,大股东作为投资者时,股票流动性既可通过提高增长率提升股票估值促进科技创新,亦可通过降低短期收益降低股票估值阻碍科技创新,综合影响取决于二者效应之和.非国有企业股票流动性对其科技创新为阻碍作用,国有企业股票流动性对其科技创新起促进作用.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博弈模型所得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与博弈模型结论相符,较好地验证了博弈模型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货币视角来理解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所构建的有色金属指数,分别利用VAR框架和H-P滤波并构造冲击因子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货币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及其价格预期的形成。实证发现:1中国有色金属现货价格与货币等变量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货币流动性对有色金属价格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较长的持续效应,而经济活动变量对价格的影响为负,表明富有弹性的生产和供给所对应的产量机制对有色金属价格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出于便利收益的库存需求机制的影响;2在2006年6月前后货币冲击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存在结构变化,且货币冲击的重要性强于经济活动冲击;3存在由滞后期期货价格形成我国有色金属价格的预期形成机制,结构变化后市场风险主要源于国际市场并向国内传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贝叶斯信念更新,构建了一个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探讨交易频率对市场质量的影响,并且在模型中引入跟随者,探究知情交易者与跟随者之间的策略交互.结论显示跟随者总是会采取和知情交易者同向的交易策略,并且数值模拟发现过高的交易频率会减少知情交易者和跟随者的交易强度,同时会增加两类投资者的期望收益.此外,过高的交易频率在增加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的同时,会减少市场的流动性,甚至会导致流动性崩溃.  相似文献   

19.
在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设计中,股票市场透明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效的市场透明度能够促进价格发现效率,提高市场质量.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7月1日开盘集合竞价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事件,选择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无偏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股票市场透明度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从信息角度解释. 得到结论:市场透明度提高后市场流动性降低;知情交易者在开放式集合竞价期间的参与度降低,开盘价并没有反映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阻碍了价格发现,导致开盘价格发现效率降低;这意味着开盘集合竞价透明度的提高并不能有效提高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上海天胶期市的过度反应、涨跌停板与流动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个月天胶1999.5.18-2003.7.3连续合约数据进行详细研究。结论表明,①在这段时间内,天胶市场不是一个有效市场,但也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而是存在反应不足现象。即投资者在短期内对信息的反应并未超过应有的理性水平。导致价格存在一定的惯性,一个大的上涨之后往往跟着上涨,一个大的下跌之后往往跟着下跌。②涨停板并没有影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而跌停板延迟了价格发现过程。因此本文认为跌停板设置为-5%更有利于提高市场价格发现效率。③从平均意义而言,天胶市场涨跌停板制度并没有对市场的流动性产生损害。但跌停板阻碍了价格跌到均衡水平,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