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憩园>与<寒夜>创作于40年代.与巴金以往的作品相比,叙述语言更加成熟,叙事客观,这标志着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作品主题的深化在思想内容上证实了这种转变.在<憩园>与<寒夜>中,巴金进一步深入开掘反封建主题,并且在创作中开始探索伦理道德体系转型过程中所造成的伦理道德困境.表明巴金此时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利瑞微 《科技信息》2008,(16):326-326
本文通过对《憩园》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对照巴金的另一部代表作《家》,指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批判视角之外的更为暧昧、复杂的私人情感,揭示巴金的更为丰富的另一层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
《寒夜》是巴金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阐释者甚众,文本意义迭出。当前,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研究方兴未艾,《寒夜》起于巴金的重庆地方性体验,展现重庆地方性色彩,是“地方路径”的生动实践。从地理批评出发,可以发现巴金在抗战后期的重庆形成的“场所意识”及其推动绘制《寒夜》故事空间地图的内在逻辑,也能够更好地阐释其中蕴含的外层地理空间与内层活动空间各具特色的叙事状况,进而深化对《寒夜》人物心灵塑造和悲剧主题表达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巴金的众多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活动在"公馆"这一空间意象之中,"公馆"成为解读巴金小说的一个重要意象。本文旨在以《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和《憩园》中的杨公馆为例,从公馆里的生活秩序、婚姻爱情和人物命运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一重要意象,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巴金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成功与否决定于艺术家赋予艺术品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和力量。巴金小说的成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倾注了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激情。但他的情感倾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激流三部曲》充满了悲愤的谴责;《爱情三部曲》则包孕着热情和冲动。那么写于1944年的《憩园》,倒底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撑着它的艺术框架的呢?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抗战后期,巴金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活的严峻,在写作《憩园》前后,他创作了一系列真切反映抗战生活的小说,如《第四病室》等,并以此表达他对人生的态度。期间两回成都,看到了使他难忘的老家,听到五叔的死讯,这一切不禁唤起了对过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巴金研究,进入了一个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意向更加多元的新阶段。21世纪对巴金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仍然是个持续不衰的话题;有关巴金的研究大部分成果集中于他的《家》、《寒夜》、《憩园》等作品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家》、《寒夜》等小说引发的对巴金家族小说的关注是研究的新热点;对巴金散文创作尤其是《随想录》的关注依旧是巴金散文研究的重点;新世纪的巴金研究对创作主体的思想、人格结构、内涵及其意识、道德观、文艺观的方面投入不少关注;还有不少研究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巴金作品,所取得的成果颇有深意。但巴金研究在新世纪也存在着薄弱点。  相似文献   

7.
林白小说中主动——被动型和相互吸引、两厢情愿型两种不同模式的女性之爱,以及其女性之爱很少涉及“性”的描写、大多是悲剧结局,主人公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者.小说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揭示作家书写女性同性之爱这一题材的深层意蕴和旨归:破除异性恋迷信,挣脱男性叙事桎梏;对抗父权社会,获得女性自身解放;寻找女性的精神憩园,构建女性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而称得上儿童文学创作的只有一部童话集《长生塔》。这部小小的童话集,在巴金的全部作品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是森林中的一片绿叶。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毫不奇怪。但是,如果谈到儿童艺术形象,就另当别论了。我们会在《长生塔》之外,想到《家》里的海儿;《春》与《秋》里的淑英、淑贞、觉英、觉群,《还魂草》里的袁丽莎和秦家凤;《猪与鸡》里的王文生;《憩园》里的姚小虎;《寒夜》里的汪小宣等  相似文献   

9.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中国独特的时空场域里,对于从传统故土走向现代都市的知识分子而言,"返乡"常常成为了被反复书写运用的母题和叙述模式。巴金在其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篇小说《憩园》中,一方面继承了既有的返乡叙述话语,另一方面则突显出一个独特的返乡主体形象,在"异乡人"、"寻梦者"和"介入者"的一系列角色转换中呈现出了四十年代知识分子面对乡土故乡时的复杂面向。  相似文献   

11.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不同的品格,历史著作是历史品格的叙事,文学作品是文学品格的叙事。  相似文献   

12.
艺术风格,既是作家、艺术家思想艺术特征的体现,也是一个作家、艺术家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艺术家作品的鲜明标志。黄建新、冯小刚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在思想的追求上具有趋同性,但在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幽默方式和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性。其具体表现为:实在与幻象、平实与离奇、冷峻与调侃和荒诞与游戏。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瓦解了小说的传统范式,纳博科夫的作品深受其影响.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文本的叙事层次与作者使用的转叙手法十分独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纳博科夫在自传小说《说吧,记忆》中运用了桔状结构的叙事手法,使得叙事具有空间化风格特征。《说吧,记忆》的桔状结构叙事手法与纳博科夫断裂的时间感受相关,他凭借空间化的叙事手段在写作中获得一种象征性的共时性时间体验,并使得作品具有众声喧哗的后现代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左传》叙事艺术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传》的叙事艺术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伏笔艺术。以小事作大事的伏笔 ,揭示大事发生的根源 ;(2 )论断艺术。在叙事中寄寓作者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 ;(3)跳叙艺术。故事情节大胆跳跃 ,使叙事更精练 ,关键环节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和王安忆的"文革"写作中,渗透着青春记忆。两部作品讲述的都是在"文革"大背景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发生的故事。其可贵之处在于,两位作家在历史观念和文学叙写方面,有很多气韵相通之处。她们都选择了与宏大叙事方式不同的叙述和书写方式,都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观照历史和历史格局中的女性,并藉由独特的女性视阈,完成她们对特殊的历史和扭曲的人性进行深刻的揭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结合语篇视点,分析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品《古巷道》的叙事与聚焦特征,指出作者选择双层并行叙述框架,运用全知全能零聚焦视点和第三人称内聚焦视点交替叙述的叙事模式,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的转换巧妙自然,小说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知觉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传达了主人公起子和隐含作者的心理认知和观念视点。同时,这也验证了认知诗学可以对本土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黄小配对章回小说叙事结构的因革、对小说中议论技巧的改进、对诗词文赋的合理穿插等方面概括和论述了黄小配近事小说艺术特色的创新之处,并指出了黄小配近事小说在清末小说文坛上的意义:反映了小说观念与小说创作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总体风貌;反映了传统的章回小说体式的衰落与蜕变,及其逐渐被短篇小说和现代长篇小说代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是新时期文坛的代表性作家,其创作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色彩。通过对迟子建作品的解析可以看出,其清新创作风格正是通过质朴的人性描写、朴素的风俗景物描绘及纯朴的儿童叙述视角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