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人在中国开封被同化是中外关系史和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今人极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是犹太民族史上被外族同化的弧例。本文研究了中国开封犹太人的历史,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封闭以及开封独特的环境因素——周期性的洪水,尤其是科举制度与儒家思想对犹太文化的强有力渗透,促成了开封犹太人在600年间被汉族同化。本文还根据笔者亲自前往开封所做实地考查的素材,对开封犹太人的现状、生活和民族意识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犹太民族的关系源远流长.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随着新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世界各地犹太人来华再次形成高潮,在中国大陆又出现了新的犹太社团和犹太居民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犹太人来华形成三波热潮.第一波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重新向世界打开大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吸引了许多犹太人到中国访问、工作、经商、旅游.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的一些犹太人陆续来华,中国大陆逐渐出现了新的犹太社团和犹太居民群体。但是鉴于获取资料的途径有限,要统计今日在华犹太居民的确切数量非常困难。实际上,除了可以将以色列犹太人认定为犹太人外,来自其他各国的犹太人绝大多数是以这些国家的公民身份、而不是以犹太人的身份来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艾仁贵 《世界知识》2012,(20):56-57
公元1605年,在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民族学界的事件——开封犹太人"被发现"了!这其中,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作为中西交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人物,不仅开创了中国化的传教方式,而且将大量的西方先进科技引入中国,这些贡献的共同之处都是将西方的事物介绍到中国.另一方面,利玛窦也将中国的事物介绍至西方,其突出表现即首次"发现"了中国犹太人.在此以前,开封犹太人自称是"一赐乐业"(即以色列的音译)教徒,周围的中国人视他们为蓝帽回回,而利玛窦首次正式将他们确认为犹太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利玛窦是界定中国犹太人身份的第一人.正是他的发现,改变了中国没有犹太人的习惯认识,自此以后,西方传教士纷纷参与到开封犹太人的历史发展之中,见证甚至几乎左右了开封犹太社团走向衰落消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潘光、王健两位学者推出的《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一书,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近代以来犹太人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6.
近代内蒙古的犹太人主要集中在满洲里和海拉尔,基本为俄系,他们不但为两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犹太社团和祈祷所,并创设了犹太人学校。对近代内蒙古犹太人史的研究,不仅可填补近代中国犹太人史和内蒙古史研究上的一项空白,对于促进中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德禄 《科技智囊》2009,(10):48-50
最近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的争论甚嚣尘上。笔者认为中国要想争世界第一,需要两代人的努力,而且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有三大因素:一是二战使一批犹太人到了美国;二是美国的实力达到了世界第一;三是美国的制度创新,这让任何人相信只要努力都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种族,他们是中国的苗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两个种族的历史,几乎是由战争与迁徙来谱写。  相似文献   

9.
艾仁贵 《世界知识》2012,(17):58-59
近代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量来华,在中外交流交往中留下不灭的痕迹。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千百年来漂泊不定、四海为家的犹太人,早在遥远的古代即已有定居中国者。在商业高度发达的北宋,犹太人与中国出现了深层次的交往。开封犹太人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由于入境较早、居住集中、延续较长,保留了一些文物、文献,开封犹太人常被视为中国犹太人的代表。尽管有迹象表明广州、北京、宁夏、泉州、洛阳、敦煌、长安等地古代也有犹太人存在,但是目前为止有据可查并且影响最大的只有开  相似文献   

10.
犹太人的孩子在和其他孩子享有同等学校教育的条件下,总能脱颖而出以及巨人的出现多如繁星的事实,无不说明犹太人的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从根本上说,这种成功源自于犹太人的教育观念。犹太人崇尚知识、崇尚思考、崇尚智慧。他们把知识、思考和智慧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并且孜孜不倦地追求。儿童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儿童教育课程,旨在开启儿童思考的大门,帮助儿童热爱知识,热爱思考,热爱智慧。  相似文献   

11.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把对犹太人特性的批判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政治国家的批判,把对犹太人问题的认识提高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切,把犹太人的解放推向了人类解放的高度,实现了从宗教问题到政治问题、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超越,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于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2012,(13):69
改革开放以后,犹太人再次掀起了移居中国的高潮,特别是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更加促进了犹太社团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每年来大陆访问、经商、旅游、投资、学习和生活的犹太人达万人次,其中有不少  相似文献   

13.
“黑暗时代”的悲惨境遇犹太人在整个中世纪遭受了深重迫害。因此,犹太人称中世纪为“黑暗时代”。在基督教世界,传说耶稣的12门徒之一、加略人犹大(犹太人)因30块银币而出卖耶稣,故犹太人始终背着出卖耶稣的罪名,到处遭到仇视和迫害。从6世纪起,犹太人不是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犹太人遭到了残酷的迫害,近六百万犹太人死于这场灭绝人性的种族大屠杀。国内学者对大屠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较少关注维希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解放犹太人的国家,何以维希政府会对犹太人进行迫害呢?除了复杂的现实原因之外,暗藏在法兰西民族内部的民族歧视则是造成这场惨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27日,是纳粹德国设立的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被盟军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犹太人悲惨的遭遇令人痛心。自然,逃出魔掌的是一些幸运人。在这些幸运人中,有一些人逃到了中国。其实,早在上千年前,就有犹太人来到中国。近代以来,到中国来的犹太人更是不计其数。开封犹太人与雅可布在古代,开封是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的中心。宋代帝王曾友善地对犹太人说:“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开封)。”明白地告诉他们,可以保持自已的宗教和习俗,住在中国帝王身边也可以。帝王的话使处境已开始变得艰难的犹太人大受感动。他们在中国娶妻生子…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10年第10期刊登了著名作家祖慰的《移民文化超常原创力的解码》一文,作者对犹太人的智慧密码感悟出"文化基因双螺旋"。笔者旅居欧洲四分之一世纪,对此有另一种理解。契约、法律、法治三点一线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犹太人先祖亚伯拉罕与上帝订立了契约,契约就像日月星辰的运行一样,犹太人永远遵守。他们不把戒律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大型画册《犹太人在中国》2015年版发布暨公共外交研讨会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1995年,上海社科院潘光教授主编的大型画册《犹太人在上海》出版。随后,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鼓励和支持潘光教授及其团队进一步编撰《犹太人在中国》画册。2001年大型画册《犹太人在中国》出版,补充了犹太人在开封、哈尔滨、天津、香港等城市的相关资料。其后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外文。我国领导人、相关部委和省市领导人、驻外使领馆均将这本画册作为与犹太朋友交往时  相似文献   

18.
犹太文化资源是西方20世纪荒诞文学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因。自我本体的变异既是荒诞文学致力表现的基本主题,更是犹太人具有恒定性的民族体验,而犹太观念与经验的分裂所造成的“犹太玩笑”,无疑成为犹太裔作家生发和膨胀荒诞意识的文化酵母。西方世界的犹太人作为外来异体生存在隔绝式的对立关系中,这从文化深层表述了西方人类无以沟通的窘境。犹太民族的文化难题与20世纪西方世界的普遍困境相契合,犹太裔作家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形而上运用中,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世界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和犹太民族:新时代中的古文明》是隶属于犹太事务局的耶路撒冷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发表的针对中国问题的战略报告。作者沙洛姆·所罗门·瓦尔德是一位法国犹太人,长期以来对中国艺术、哲学和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曾围绕着欧洲犹太人的中国观、开封犹太人问题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002年,加入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之后,瓦尔德博士就如何增强犹太民族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目前约有六百万犹太人,比以色列的犹太人还多一倍以上。他们绝大多数居住在城市里,其中纽约有一百八十多万,洛杉矶五十多万,费城三十多万,芝加哥二十多万。美国犹太人大部分是商人、自由职业者和白领工人。几十年来,他们之中的许多人,特别是德国犹太人及其后裔,通过经商等活动积聚了财富,不少人成了大富翁。美国犹太工人阶级的人数比重较小,六十年代仅占就业的美国犹太人的百分之十八,近十多年来又有所减少。据报道,美国约有百分之十的犹太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个数字也低于美国全国的平均数。因此,美国犹太人中,资产阶级的成份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