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简要叙述了近年国外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产业的发展状况;介绍了我们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在建设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中试生产线和开发大面积组件的制造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光伏产业包括多晶硅原材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应用等,还有一些与整个产业链相关联的产业,如各环节的专用材料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专用检测设备制造以及光伏系统平衡部件制造等。  相似文献   

3.
王鹏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2):18-20,F0002
充足的能源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化石燃料的极度损耗,激发了人们探索可再生能源的热情。近年来,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成为研究热点。利用新颖的光敏染料和电解质,结合高品质介孔半导体薄膜,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使这种电池成为可更新能源中的新星。2008年,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在光热稳定这个决定其能否步入实用化进程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和实用化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规模化生产技术”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后续能源技术主题创新课题成果。课题目标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用于规模化生产的一种新型高效太阳电池技术——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技术,提高现有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欧洲等国家都投入大量的资源发展空间技术。目前,空间电源的主要来源是太阳电池。但由于传统的硅太阳电池受到空间辐射后电池性能衰减较快,转换效率低等影响,不能满足先进飞行器的要求。而GaAs太阳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耐辐射、温度特性好和寿命长等优点,但GaAs单晶生长工艺困难,难于获得大尺寸结构完整的单晶,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技术内容 "太阳电池用多晶硅铸锭技术及太阳电池钝化技术"系"九五"科技攻关成果项目. 该项目采用单向凝固法制作多晶硅太阳电池用方形铸锭,锭重达到17公斤,技术方研制出了一次性使用的石英坩埚及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坩埚.  相似文献   

7.
1 2005年太阳电池产业的上佳表现 自2004年以来,世界太阳电池产业发生突破性的快速增长.2005年世界太阳电池的产量达到1817.7MW,比2004年增加51.5%.这一增长虽然比2005年的增长量61.2%稍低,但也是近年来较大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2,(3):68-69
微纳米结构制造涉及新兴产业中的诸多领域,例如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纳米陷光结构(nano light—trapping),可大幅度提升光能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9.
太阳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很容易实现并网发电或作为独立供电能源。太阳电池发电具有许多优点,如安全可靠、无污染、无消耗、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方便、可以无人值守、规模大小随意、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这些优点都是常规发电系统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础科学》2006,8(5):20-20
科技部2006年7月26日正式批准17个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至此,运行的和在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98个。这17个实验室是: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氮掺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能够被可见光激活,从而大大提高其对太阳光能的利用效率。为了解决材料晶化与氮掺杂在晶化过程中损失这一矛盾,以制备出高浓度氮掺杂二氧化钛晶化薄膜材料,本文的研究发展出一种结合了磁控反应溅射与激光退火处理的新型非平衡态制备工艺。与传统的热处理工艺相比,激光退火处理能够获得具有更高氮掺杂浓度、更好晶化效果、更好可见光吸收效果的样品,在光催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实验中展现出更优异的性能。激光退火处理晶化工艺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对于薄膜基体的影响范围非常浅,特别适用于晶化塑料/有机物基体上的薄膜涂层。通过在溅射薄膜中保持掺杂物浓度,激光退火处理能够获得传统工艺无法得到的材料性能。这种方法能进一步推广应用在其它材料体系中,制备出具有新性能的各种薄膜材料,以满足广泛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分子内梯度能级、含二元π共轭单元的有机染料C217。此染料以3,4-乙烯二氧基噻吩(EDOT)与二并噻吩的顺序偶联结构作为染料的共轭系统,结合三芳胺给体和氰基乙酸受体,实现了染料的宽光谱吸收。该染料在以乙腈为电解质溶剂的器件中达到了9.8%的光电转换效率;结合无溶剂离子液体电解质,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达8.1%的长期光热稳定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其性能已经非常接近钌染料。这一研究成果将促进宽光谱、高效率、低成本有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柔性OLED设备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柔性显示以其轻薄、可弯曲、携带方便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显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在目前的显示领域中迅速发展并且已经被引用到诸多的产品中去。OLED器件成为柔性显示的关键技术。文章综述了柔性显示设备以及柔性OLED设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食限和视月亮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有关,它是历法家为了判断日食和计算食分而给出的数值。在《大衍历》以后的历法中,通常会给出阴历食限和阳历食限,分别用于阴历和阳历的日食判断和食分计算。通过构造中国古代日食食限的理论模型,证实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食限应该与月亮视差有关,而且日食的阴历食限和阳历食限并不相等,二者之差近似等于日食时差最大值的2倍,由此澄清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历法中日食食限的争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九服晷影算法从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元)起,成为唐宋金元历法计算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时期九服晷影算法的系统解读,说明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一行《大衍历》中采用数表算法,边冈《崇玄历》(公元892年)及其后历法均采用公式算法。王朴在《钦天历》(公元956年)中利用一行开元年间大地子午线测量结果,构造了独特的九服晷影函数,由此可推导出中国数理天文学史上第一个正切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日食的宿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和分析我国古代日食的宿度记录。有宿度的正史日食记录主要集中在两汉、唐朝、宋朝和清朝。这些宿度记录显然是事先或事后通过计算得到的。明清两代某些地方志追溯了过去朝代发生日食的宿度,但所记当代的宿度却大多是错误的。通过与现代计算结果的比较,发现两汉的宿度记录是按照太阳的平运动来计算的,唐代日食记录对太阳不均匀运动作了改正。通过与古代历法中计算结果的比较,探讨了两汉和唐代日食宿度记录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军事技术信息化对作战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嵌入到武器系统之中将会大幅度提高打击效能,在物理域实现精确打击。指挥控制技术信息化确保了各个层次指挥员对战场态势的感知,为各作战单元互联互通提供了技术条件,在作战组织层面实现了自同步作战。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渗透,已经演变成了能够决定战争走向的战略力量,也就形成了战略层面的信息对抗。  相似文献   

18.
清代日食的地方性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现代计算程序的全面计算和与清代正史日食记录的对比,对清代日食的1100余条地方性记录的特性作了分析和讨论.546条记录与正史完全相同,少有错误.与正史不同的记录错误率达到54%,其中正史中此日期未见有日食记载的记录少有正确,地方见全食或近全食的记载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9.
在对《元史.历志》中“授时历经”的“步气朔”、“步日躔”、“步月离”、“步交会”部分的术文进行进一步解读的基础上,该文对《授时历“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1)没日、灭日时刻计算公式的构造方法;(2)每日太阳位置计算过程中日差意义;(3)迟疾差公式构造过程中的缺陷;(4)月亮每日去极度的求法;(5)日食的食限问题和食分的计算步骤;(6)日食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