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思潮,其理论核心是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树立危机意识;二是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是必须树立环境主权意识,捍卫国家环境主权;四是必须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相似文献   

3.
黄志国 《科技信息》2009,(34):I0066-I0066,I006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公平正义是民主法制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是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保障。只有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剖析了当前农村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性地提出了以沼气工程为载体,构建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的立体农业经营模式,帮助农民把沼气工程做成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一种新型产业。在缓解农村环境、资源压力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并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更切实际更有力度的支农惠农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妇女是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坚力量,实现妇女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保障妇女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凸显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观、人与自然的平等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观;其时代价值升华了"生态人"理论的人学价值,深化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外延,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文明是在乡村建立生态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支撑。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文明要在"和谐"中搞建设,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是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生态问题和社会主义结合为目标,生态、社会正义、非暴力、基层民主等为支柱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思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下,探讨生态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主义的关系,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成果。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战略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左翼社会思潮,以满足新型社会需要为目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与之伴随而来的却是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基层民主发展的现状,实现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人与自然和社会辨证统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中的生态思想不仅对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及相应的关系作出了科学、合理的阐述,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从内在构成看,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文明发展的视阈进行考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文明交流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和谐精神为基点,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协调;以创新为基础,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这一用语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其概念内涵并不明确。国内外学界的分歧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多样性,概念使用上的不统一,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生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等相关问题上。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主义,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注意倾听生态社会主义的声音,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4.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相处和谐,其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作为工具性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类文化的危机,人类生存方式的危机,人类应当而且必须寻求新文化,以期化解人类的生存困境。生态文化正是时代的呼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从文化的三个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和谐无非是两种关系的和谐,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义务教育则更是其基石。义务教育的实质在于体现社会公平,义务教育的公平包括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条件的公平两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要求实行比资本主义更高水平、更加公正的义务教育制度,同时也为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制度条件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作为居于社会意识结构中第二个层次的社会意识形式,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有效地消除社会不和谐所产生的经济根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因而是一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借由社会主义道德所赖以产生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的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以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与弘扬,道德资本必将得以有效筹集,并以正确的方向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予以介入的基础上,切实增强渗透力与运作效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民主法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创设诚信友爱的氛围,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世界观教育、舆论引导、法制建设、环境优化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新农村绿地建设的必要性和新农村绿地建设的现状问题,从绿地建设的各环节着手,阐述了如何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新农村绿地,结合实际提出了新农村绿地建设的具体方法,望能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参与者们在绿地建设的各个环节上密切协作,塑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有浓郁田园特征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地位及构建意义;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这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