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古代"八景"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域均有分布.在收集到的19 478条资料中,与日、月、星相关联的共计有1 302条.通过对1 302条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到:(1)地貌类551条,水文类403条,建筑类348条;(2)地貌类中,"日"类369条,"月"类177条,以"日"类为主;水文类中,"日"类66条,"月"类335条,以"月"类为主;建筑类中,"日"类186条,"月"类161条,二者差别不大;(3)天象类八景景观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地貌(水文/建筑)+×日(月/星),地貌(水文/建筑)+日(月/星)×;其中,以"地貌(水文/建筑)+×日(月/星)"组合形式为主;(4)日光、月色、星影为免费的自然资源.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八景景观的成景规律的同时,可以进行新的组合形式创造,以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统计整理中国古代"八景"的景观数量可知:中国古代"八景"中气象类景观共有1 841条,遍布全国30个省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旅游地理学的视角下,运用统计、分析及归纳方法研究气象类景观,从地貌、水文、建筑、植被诸方面探讨了气象类景观的成景规律,并从景观名称的构词结构上分析了气象类景观的组合类型.研究所得结论可为我国旅游资源的更好开发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八景"景观是文化内涵深厚、极具价值的旅游资源.水文类"八景"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通过对水文类"八景"整理分析得到:水文类"八景"的构词特点、水文意象及其与季节、天象、时间等景观的组合类型等,实现尽量不扩大景观规模,减少资金投入来提升景观的品质与内涵,促进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八景"中桥的景观整理分析,以其四字"八景"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美学的角度研究古代"八景"中桥的景观类型与特点,经分析归纳得出:(1)人文类景观有124条,自然类景观有180条;(2)"八景"中与桥相关的景观分为自然类和人文类两大类,其中自然类包括水文类、地形类、天象·气象·时间类、动植物类;人文类包括建筑类和人类活动类;(3)"八景"中桥的景观类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相互融合,时间性与组合性,视距与视角的结合,动静结合,强调天人合一的美学特点.以期在继承与发展"八景"的同时,能对现代旅游规划和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认识湖南省德夯风景名胜区景观特征及分布规律,根据综合性、等级性和主导因子原则,以人为干扰程度和生境作为分类指标,结合航拍图和实地调查结果划分其景观类型.结果 表明:(1)德夯风景名胜区可分为4个景观类、16个景观型;其中,自然景观类包含的景观型最多,且分布较广,景观内的植物多样性高;半自然景观类和半人工景观类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景观内植物多样性低,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工景观类多呈规则化的空间布局,以苗族木质建筑为主,体现出该区独特的民族文化.(2)德夯风景名胜区以向阳土坡自然景观为基质,由北向南随着地势逐渐开阔,景观类型逐渐减少;其中德夯村、峒河、恰比河景区景观型最丰富,但各景区景观特点迥然不同.基于德夯风景名胜区景观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区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该区景观生态学研究及景观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中小尺度景观分类指标的选取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海岸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海岸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对胶州湾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湿地生物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禽和湿地维管束植物5大类.以硅藻和甲藻为主的浮游植物中广布种和暧温带种种类最多,以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为主的浮游动物中近岸低盐种最多,底栖动物中温带种和广温广布种最多.以2003、2004年的调查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胶州湾海岸湿地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游泳生物种类都有明显地减少.胶州湾海岸湿地水禽包括游禽和涉禽2类,水禽区系的地理分布成分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季节型成分以旅鸟和候鸟为主.胶州湾海岸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的生活型成分以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为主,生态类群成分以水生植物和盐生植物为主,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分布成分以世界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发布在2020年排名前3的最受欢迎在线旅游APP及新浪微博上且内容涉及10个重庆市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14 275张游客照片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性分析法及图片内容分析法,借助Nvivo 11和Ucinet 6,通过统计游客照片中景观元素类别出现频次及景观元素出现频次,解读出游客偏好拍摄的景观元素类别为旅游支持系统类、自然风光类、动植物类和建筑类,其中与酒店民宿相关的景观元素和与植物相关的景观元素最受欢迎,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也是拍摄重点.通过构建节点共现网络,解读出乡村景观中游客最偏好拍摄具备能提供旅游支持条件且植物丰富特征的景观、现代风格的酒店民宿建筑、传统风格的景区设施建筑、造型奇特的景区设施建筑,以及与植物组合出现的设施设备和装饰小品等.根据研究结果展现出的乡村旅游游客关注重点,对乡村精准把握旅游建设要点提出了建议,为确定特色资源保护利用方向和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明确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数据,依据其属性特征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与生物景观3类自然景点和古迹建筑与休闲求知2类人文景点,系统研究了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江并流"区旅游景点呈东密西疏聚集分布的特点,聚集强度较高的市县为玉龙县丽江古城区大理市香格里拉市,较弱的为泸水、福贡县;人文类景点聚集强度大于自然类景点,休闲求知类聚集强度最高,生物景观类最小;各类型景点在大理市、丽江古城及玉龙县均为高密度分布且分布格局对空间尺度具有依赖性.旅游景点的分布受人文和自然环境因子的影响,多集中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交通条件好,有特定植被类型覆盖的较低海拔地区.旅游景点聚集区多数分布在农业和城镇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同时也属于生态高敏感区.  相似文献   

9.
九里沟是王屋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九里沟景区的实地资源普查,总结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共八大类的旅游资源,并进一步对九里沟景区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并查阅文献资料,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菊科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菊科药用植物共有42属90种,分别占本区菊科植物资源总属数的93.33%、总种数的86.54%;属和种的地理成分均以温带成分为主,分别占本区菊科药用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1.43%和54.44%.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药用部位以全草类入药的最多,其次是根类.药用功能主要有清热、解表、活血祛淤、沥水渗湿、化湿、止血、止咳等.药用成分主要含多糖、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类、三萜皂甙等.  相似文献   

11.
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为例,从植物的选择、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1)以群落演替学为基础,遵循乡土植物为主和物种多样性原则,构建4种不同的湿地植物生活型配置模式并进行植物配置;(2)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根据植物景观作用和营造目的不同,对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和植物景观分区进行规划,塑造不同的湿地植物景观;(3)以"师法自然"理念为依据,从空间和时态上进行艺术构图与意境营造,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幕燕滨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建于1929年,1954年改为现名,隶属中国科学院。该所是以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种质保存为主要方向的多分支学科研究单位,主要进行植物分类、形态、生态、遗传、生理生化、资源(化学)、引种驯化等领域的研究。今后的重点是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态和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三个方面。该所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华南植物园1986年被广州市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誉称"龙洞琪林",1992年被评为广州市十佳旅游点之一。每年到该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学》2017,(4):668-672
以旅游资源群的概念为研究思想,结合宝鸡市旅游资源普查最新数据,通过聚集度、规模度、优越度指数计算出各类旅游资源单体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旅游资源聚集度指数最小的旅游资源前三类分别是遗址遗迹、生物景观和人文活动;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计算结果显示,位于前三类的依次是生物景观、遗址遗迹类和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总体开发潜力最大的3个区域分别是眉县、太白县和凤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南草地植物资源进行的大范围取样调查,分析了辽南草地植物的资源组成.结果表明:辽南草地植物物种共有164种;植物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面芽为主,分枝生长型植物占50.61%,直根型植物有95种,占57.93%;植物资源所属科内包括大量的属,其中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20个属内有2~5种,87个属内只有1种,单种属和单属科较多;辽南草地植物资源种类齐全且复杂,药用植物资源最多,为107种,饲用植物资源47种,观赏防护植物资源29种,食用植物资源25种,工业植物资源20种,珍惜植物资源1种.在揭示了辽南草地植物资源状况的同时,提出了关于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以更好地保护辽南草地植物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引入植物对生物净化槽处理黑臭河水的影响及机理,结合水质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了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来分析生物净化槽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特征,比较植物与填料不同工艺组合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种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的生物净化槽对主要污染物COD_(cr),NH_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8%~69.4%,18.2%~68%和23.9%~77.2%;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分蘖期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同期净化效果也最好;从三种工艺的运行效果来看,植物+组合填料搭配最合适.  相似文献   

16.
基于SBE法的成都市人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人工湿地公园为研究地,以相关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BE法原理建立评价体系,包含生态指标与美学指标两大类,将植物景观分为四类,并拍摄照片作为研究样本.对实验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在原有分析过程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分析方式,丰富了SBE法的分析途径,基于评分结果对成都市人工湿地公园中四类植物景观进行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从植物景观的生态特性和美学特性两方面对植物景观的优劣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给予了针对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自贡城市绿地夏季植物景观的调查,采用SBE法对自贡城市绿地中的复合层类、灌丛类、疏林草地类、邻水绿化类和立体绿化类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公园植物景观实例,结合园林植物与园林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出了较为理想的植物设计方案.该研究为科学构建生态健全、美学价值高的自贡城市绿地植物景观,探寻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嘉陵江北部新区段金海湾公园规划设计为实例,通过以焦点物种保护为主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构建两栖动物生态保育廊道和生态保育区相结合的总体景观结构,以及绿色网络布局和复式群落结构相结合的植物景观体系,并结合其他物种生境营造,最终实现对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促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引入植物对生物净化槽处理黑臭河水的影响及机理,结合水质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了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来分析生物净化槽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特征,比较植物与填料不同工艺组合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种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的生物净化槽对主要污染物CODCr,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8%~69.4%,18.2%~68%和23.9%~77.2%;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分蘖期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同期净化效果也最好;从三种工艺的运行效果来看,植物+组合填料搭配最合适.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问卷及实地调查等方法,统计分析监利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和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危害等级.结果显示:1)监利市外来入侵植物有18科36属45种,以菊科(Aster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主,共计24种,占比53.3%,其中,菊科植物最多,占比26.7%;2)从生活型来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97.8%;3)从原产地来看,原产于美洲的种数最多,占比59.6%,欧洲和亚洲次之,均占比14.9%;4)从入侵等级与危害程度来看,有恶性入侵类植物1种,严重入侵类8种,局部入侵类7种、一般入侵类24种和有待观察类5种;5)从分布特征来看,1、2级入侵植物主要分布在新沟镇、毛市镇和棋盘乡等乡镇;3级入侵植物主要分布在周老嘴镇、分盐镇和汴河镇等乡镇;4、5级入侵植物在监利市分布较少,呈零星分布.同时本研究提出监利市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建议,包括关注已入侵植物及其原产地、加快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系统、加强科普宣传等,为我国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