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科学家最近发现,从古新世到始新世曾经出现全球升温,促使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开始了长途迁徙。动物们只花了不到两万年时间就从亚洲来到北美,几乎扩散到整个北半球。科学家分别在中国、比利时和美国发现德氏猴(见题图)的化石。德氏猴是一种个头与花栗鼠差不多大的远古灵长类动物,活跃在树丛中。考古证明,生活在中国的德氏猴比生活在欧洲的更原始,而生活在欧洲的又比生活在美国的更原始。科学家由此推测,当时德氏猴的扩散过程是由中国到欧洲再到北美。在这两万年里,全球气温大约上升了5℃,如今的北极地区在当时的温暖条件下很可能存在陆桥,因而…  相似文献   

2.
据研究,有证据说明动物使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传达信息。动物使用的这种特别声音叫做次声。科学家正使用一种特别扩音器和磁带录音机进行研究。科学家相信,有些动物在水下很远的地方能听到其他动物的声音,现在正在研究动物如何使用次声互相联系。波士顿环球报最近报道了关于次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拔根毫毛、化身干万——今天,中国科学家让神话变成了现实。2018年1月25日,一则爆炸性新闻覆盖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更是刷爆微信朋友圈——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这一近20年没能攻破的世界性难题,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历时5年一举拿下。克隆猴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这一成果也被誉为"世界级重大突破",有人甚至将其与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多莉"绵羊相提并论。更为重要的是,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将为规模化研制转基因猴和基因编辑猴提供便利,对研究人类神经疾病致病机理和筛选新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横纹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本实验对实验性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的恒河猴横纹肌细胞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 实验动物为云南产的恒河猴,共2只,一只作为对照,另一只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株Ⅱ型232,造成麻痹症,发病一年,渡入后遗症期后,再用于电镜观察.取实验动物的股直肌和腓肠肌,切成1mm~3左右小块,放入0.1M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2月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体细胞克隆猴的研究报道又一次将克隆动物继Dolly羊以来推到了高潮,并再一次成为人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到底什么是动物克隆呢?"克隆"一词是英语单词"clone"的中文翻译,指无性繁殖,为不涉及生殖细胞直接由母体分裂而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在单细胞动物或者低等多细胞动物中普遍存在。由于有性生殖的发育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便利用了无性生殖遗传一致性的特点想搞清楚这一过程中的一系列科学问题,而  相似文献   

6.
1999年底,美同科学家运用人造双胞胎技术克隆出了灵长类动物──恒河猴。这表明复制(即克隆)人类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成。此前,人造双胞胎技术已被用来制造出双胞胎小牛,但从未被用于复制灵长类动物。该技术是指通过分裂早期胚胎细胞来制造多个完全相同的动物个体科学家们希望运用该技术来制造在遗传意义上完全相同的动物,供研究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等人类疾病用。完成克隆猴工作的是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的杰拉德·夏顿教授等科学家。研究人员首先让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并允许胚胎发育成包含2个、接着4个、最后8个细胞。然后…  相似文献   

7.
维D魔力     
近年来,科学家对维生素D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很多新的发现。2012年6月,美国科学家对莫扎特英年早逝之谜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莫扎特死亡的根本原因是晒太阳太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当月,美国科学家还发布了一项最  相似文献   

8.
科学信息     
·American Scientist《美国科学家》Vol.80,No.2,1992年1.计算多项运动目标轨迹的新方法掌握单个运动物体的轨迹并不困难,要求在瞬间跟踪许多运动目标就不同了,这时候,其难度的增加与运动物体数目的增加不是简单的百分比关系。科学家采用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2.雌猴选偶的奥秘研究人员发现,成串的雌性猴子在落叶杉树丛里寻找配偶,其标志是雌猴臀部鼓出粉红色的球状物——动情期激素变化的结果。那么,为何由雌性猴子  相似文献   

9.
<正>鸟儿是动物中的音乐天才,但是除了鸟类,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唱歌。会唱歌的阿尔斯通唱歌鼠两只小生灵在林中欢声歌唱,发出一连串“叽叽喳喳”的颤音,你应我和,好不快活,好不热闹。闭上眼睛倾听,你一定会猜想,这是两只小鸟在婉转啼鸣。但你猜错了,事实上,这是一对阿尔斯通唱歌鼠的“声乐表演”。阿尔斯通唱歌鼠是一种小型啮齿动物,生活在中美洲的云雾山林中,它们通过热情的歌唱与同伴交流。但它们的声音大多不在人类耳朵所能听到的音频范围内,因此,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6):4-4
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一头名叫“姆来卡”的被俘非洲象竟然会模仿在远处经过的卡车声音。此前,科学家只发现少数动物具有模仿能力,这些动物包括人类、蝙蝠及一些能模仿声音的海洋哺乳动物。另外,瑞士动物园里有一头和好几头亚洲象共同生活的非洲象,名叫“卡里梅罗”,它能模仿其亚洲“同仁”的叫声,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不管是姆来卡还是卡里梅罗,其叫声听起来都与其故乡“兄妹”的叫声大不相同,但是二者的声线图却又非常相似。科学家认为,野生象之所以会模仿其他象的声音,目的是为了搞好社交。下一步,科学家希望查明是否一个象群的所有成员都共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相似文献   

11.
<正>查岛鸲鹟的故事曾被奉为动物保护的传奇案例——人们通过仅剩的1只可育雌鸟将种群从5只恢复至200只。但是现在科学家发现,人为干涉的繁育很可能破坏了自然选择淘汰,致使某种缺陷基因差一点就摧毁了这个物种。假如我们希望向濒危物种伸出援手的话,就应该关注这则警示故事——"老蓝"的故事"老蓝"是一只雌鸟的名字。它是拯救自身物种"查岛鸲鹟"免于灭绝的传奇鸟,是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女英雄"。这只戴着蓝色脚环的调皮小鸟俘获了数  相似文献   

12.
动物是怎样学习和传授生活技艺的?当它们遇到难题时,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模仿学习是动物最常见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生活在日本的日本猴每次从管理人员那里得到的马铃薯块上总带有泥土。一次,一只日本猴的马铃薯块不小心掉进水里,捞上来后发现大部分泥土洗掉了,吃起来毫不费力,这  相似文献   

13.
江黎 《世界科学》2009,(2):40-41
不久前,日本的科学家们在克隆技术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使用来自-20℃冰箱里保存了16年之久的冷冻小鼠尸体上的细胞成功克隆出一只健康的小鼠。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与克隆羊“多莉”同样的技术,但却增加了一项使克隆过程更加有效的重复克隆步骤。科学家们相信,这项研究预示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利用克隆技术使埋藏在永久冻土带中的动物“复活”,例如冷冻的猛犸象尸体。  相似文献   

14.
短尾猴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进华 《科学通报》1995,40(15):1423-1423
虽然非人灵长类的分群现象并非常见,但它在人工投饲或自然种群中确实存在.这一事件的发生,生态学观点认为是种群增长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社会学观点则理解为这是由于某些群体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疏远引起.非人灵长类的分群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在日本猴(Macaca fuscata),Nishimura报道1只雌猴通过与另1只外来雄猴形成配偶关系,然后这对配偶带领该雌猴的后代一起离开原群;Furuya观察了1个自然群的分群,其核心由1只顺位正在下降的雄猴和一些年轻的雄  相似文献   

15.
清晨的首都机场,天色微明,四周一片葱绿,小鸟刚高转着歌喉迎接黎明时,突然一连串尖厉的声音划破这美妙的时刻,吓得小鸟逃之天天,原来是鸟害防治员驾驶着驱鸟车开始驱赶小鸟了.驱鸟车上配有高音喇叭和驱鸟炮,车里的光盘上录制了10多种鸟类天敌的鸣叫声,这些声音难听刺耳.  相似文献   

16.
正拨浪鼓只有在你晃动它时才会响,这就是一种因果关系。最近,科学家调查了14只狗和12头狼(它们愿意与人交往)的因果推理能力。在研究中,这些动物必须在两个物体间做选择。其中一个物体包含食物,另一个则是空的。首先,科学家测试这些动物是否会利用交流  相似文献   

17.
田莉 《科学之友》2004,(1):54-55
惨遭摔死厄运的美国太空猴一般认为,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是人类太空时代的开始,然而,动物的太空时代要来得早得多。为了解灵长类动物对太空环境的承受能力,早在1949年,美国空军便用V-2火箭将一只名叫艾伯特1号的实验猴送到大气层的最远处。那次发射,上升时情况正常,但返回时降落伞未能张开,艾伯特被摔死。以后的实验猴艾伯特2号、艾伯特3号和艾伯特4号同样遭此厄运。1951年9月,新墨西哥美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飞蜂”号火箭。火箭将一只叫约里克的实验猴和11只实验鼠送上  相似文献   

18.
科学信息     
1.观者控制的电视的新世界在美国西雅图,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颖的电视机,这种电视机为观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甚至能加入到屏幕中显示的活动中去。2.航天规划的复苏美国航天科学方面的科学家认为,在今后五年中,我们正以令人震惊的速率加快航天研究步伐,但是研究和规划实施需要大量资金。3.研究与动物目前每年用于科学实验的各种动物的数量约2千万只,但是有些专家认为,在许多基础研究中,动物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韩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一只小猎犬.这条狗看上去与一般的小狗没有两样,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心思去培育呢?把这条狗放在黑暗中,就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它的爪子居然在黑暗中能发出绿光.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李秉春表示,我们的最终研究目的不是仅仅让狗发光,接下来将让一些致病基因与荧光基因绑定,移人实验狗体内.如果成功,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准确地追踪这些致病基因的活动过程.由于人和狗拥有268种共同疾病,对荧光狗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多种荧光动物.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动物发光?这些荧光物质对人类健康究竟有什么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前,科学家正在用一种新技术来研究如何控制声音的传播。这项研究的成功,将可能使我们摆脱噪声的烦扰,只听我们想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