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4团中低产田改良经过四年试验,采取施有机肥、复播绿肥、压沙和秸秆还田,土壤容重降低12.88%,空隙度增加11.28%,地温提高2.3℃。土壤有机质除压沙田外均提高0.15—0.25%;速效氮提高6—11PPM,速效磷提高12—21PPM。总盐量减少0。24%,脱盐率21.6—37.1%。1kg标准肥增产皮棉0.70kg以上。棉花亩株数增加830—3320株,单铃重提高0.2—0.7g,单株铃数提高0.1—0.5个,皮棉单产提高9.5—18.3kg,增产17—33%。平整土地亩灌水量减少20—30方,降低17—26%,棉花亩株数增加2000—3500株,提高28—46%,减害面积由8%降低到5%。  相似文献   

2.
<正> 要想获得棉花高产,必须了解它的产量构成因素.即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其中衣分变动较小,其它三个因素变动较大,特别是亩株数和单株铃数对产量起着主要作用.因此,保证单位面积上有较多的收获株数,增加单株铃数,提高铃重成为栽培上主攻目标.如何攻克上述主攻目标,我们认真总结栽培措施,抓住机遇大上棉花,依托棉花奔小康.今年11万亩单产皮棉达79.7kg,现将棉花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根据田间试验所测得的参数,建立了以小麦和花生产量以及亩总产值为目标函数的三个数学模型.模型经F 检验达1%的显著水准.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亩产小麦250kg,花生300kg,总产值600元以上的农艺综合措施的决策方案是:亩施有机肥3427—3550kg 和 P_2O_511.2—11.5kg 做小麦底肥,N15.1—15.5kg(小麦季占4/5花生追肥占1/J,小麦肥配为小麦底肥和小麦拨节期追肥各占1/2).小麦和葆生行距均为40cm,小麦亩播量10.3kg;花生亩密度8000穴,每穴2粒.  相似文献   

4.
棉花施用粉煤灰磁化肥效应方程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 ,为探讨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我们在延津县潮土上进行了试验 ,粉煤灰磁化肥在棉花上一般用量为 92 1.38kg/hm2 左右。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 15 .8%~ 18.4% ,增产134~ 16 7kg/hm2 ,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 12 35 .85kg/hm2 。棉花产量为 1117.2 7kg/hm2 ;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 92 1.38kg/hm2 ,棉花产量为 10 96 .3kg/hm2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市遵玉系列杂交立米的选育和推广,玉米产量有了较人幅度的提高,大面积产量超过亩产550kg,高产示范连片100亩以上面积亩产达700kg以上,最高产量亩产超800kg。为了更好指导全市推广遵玉系列杂交玉米,特总结制定遵玉系列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任秀玲  闫军 《科技信息》2007,(11):219-219
2006年武城县植棉面积43万亩,其中春播棉42万亩,夏播棉1万亩。据调查2006年全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面积30万亩,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69.8%。2005年全县植棉面积30万亩,全部为春棉,苗病发生面积2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6.7%。由于近几年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使全县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近几年武城县棉花苗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植棉效益的增加,库尔勒市农民的植棉积极性日益高涨,棉花面积逐年扩大,由1999的1.3万hm^2增加到2003年的2万hm^2,棉花单产水平由1350kg/hm^2提高到1770kg/hm^2,提高了31%。但从产量情况来看,老熟棉区的棉花的单产水平正逐年走向滑坡,而新棉区的棉花单产逐年上升,特别是单产皮棉2700kg/hm^2以上的棉田均集中在新棉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美国在棉花栽培制度方面研究试验窄行种植,棉花行距由原来的100厘米左右改为20~40厘米,每亩株数由2,600~8,000株增加为每亩30,000株以上。据估计,1971年在得克萨斯州平原地区种植窄行距棉花12万亩,1972年种植30万亩,1973年准备种植60万亩以上。目  相似文献   

9.
对旱地玉米进行氮肥不同施肥量试验,根据土测值及目标产量,确定亩施肥量,以亩施农家肥1500kg,磷酸二铵6kg、硫酸钾4kg为等量标准.亩施尿素5kg、10kg、15kg为变量标准,亩施尿素12kg为习惯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kg、磷酸二铵6kg、硫酸钾4kg的条件下,亩施尿素15kg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节肥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0.
<正>150团23连职工徐军承包的81亩棉花,总产皮棉18765kg,单产皮棉231.6kg,创150团棉花单产新记录。现总结如下:1条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分析低产原因,我们抽调了资料比较完整的122块条田,累计面积为20746亩(占总面积的41. 4%),进行单因子的二次回归分析和多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分析的因子有:1、亩施标准氮肥量(kg),2、亩施标准磷肥量(kg),3、中耕次数,4、化调次数,5、叶面喷肥次数,6、浇水次数;7、植株高度(cm),8、收获密度(株/亩),9、单株平均成铃数,10、籽棉铃重(g).这10个因子分别以X_1—X_(10)代表之.籽棉产量(kg/亩)以Y来代表.经过一元二次回归分析,95年一三三团棉花生产中,实际实施的水平与应该达到的最佳值(极值点)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如标氮每亩少施27.2kg,标磷每亩少施12.8kg,中耕少0.3次,化调少0.9次,叶面喷肥少1.1次,浇水少0.8次,株高差9.3cm,密度缺2350株/亩,单株成铃少1.7个,铃重轻0.8g,亩产籽棉223.4kg,减产216.1kg/亩.从理论上讲减产将近一半.  相似文献   

12.
云大-120(brassiwdide)是目前国际上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1995—1997年三年在棉花上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云大-120能有效地促进棉花细胞伸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促进花粉授精,提高座果率改善棉花纤维品质,加速植物生长,使棉花提早3-5天吐絮。单产皮棉较对照提高9.2—13.1公斤,亩获经济效益较对照提高159.79—148.15元。  相似文献   

13.
磁化肥是以发电厂废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填加一定量氮肥、磷肥及其他添加剂,经磁化后制成一种新型物理化学肥料。我们用不同类型的磁化肥,采用不同的施用量在棉花上做基肥试验,经1年和3个团场试验证明,磁化肥C—NP和C—P系列4个品种作基肥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转化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提供一定土壤肥力,与对照相比增产2.1%~8.21%,经济效益每亩增收15元~36.98元,马克隆值、单纤强力成熟系数均高于对熙。C—NP和C—P系列相比,C—NP系列磁化肥好于C—P系列。在中等肥力土壤中施C—NP系列磁化肥80kg作基肥可获110kg产量,比对照增产6.47%~8.21%,每亩增收26元~36.98元。  相似文献   

14.
1 较高的旱作丰产性1.1 历年区试产量结果 1994—1997年度三年19点次区试汇总,各点均表现增产,平均亩产217.6kg,比对照蓝天4号增产7.54%,总评名列第2位; 1998年在省农科院上肖国家试区中亩产387.8kg。比对照西峰20号增产2.38%,居参试品系第1位。1.1 生产示范产量表现 1996—1998年在平凉、崇信、华亭、泾川、灵台等县市示范1.6万亩,亩产在261.5—350kg间,比当地主载品种蓝天4号增产10.3—14.4%。1999年全区收获面积5.2万亩,并扩种到庆阳、宁夏固原等同类地区。2 较强的旱作稳产性据区试资料统计分析,该品种地域间稳产系数为3.52,…  相似文献   

15.
在玉米严重干旱期,进行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水量、灌水时间,比较其节水增产效益。本试验设置灌水量5m^3/亩、10m^3/亩、15m^3/亩三个水平,灌溉时间选择,一次补灌7月5日,两次补灌6月20日和7月5日各一次。试验结果表明:早地玉米严重干旱期膜下滴灌,以7月5日一次灌水15m^3/亩效果最好,产量达607.1kg/亩,较不灌水对照产量398.7kg/亩,增产208.4kg/亩,增产率达52.3%。  相似文献   

16.
48—2和S37的主要特点:(1)配合力高,用它们已组配出杂交种十多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2个,通过省级审定的7个,待审定的2个;(2)产量高,在西南地区繁殖制种20多万亩,平均亩产250kg以上,比其它推广种高20%  相似文献   

17.
蓖麻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经济价值较高。133团引种蓖麻1350余亩,理论株数1040/667m2,收获株数达850/667m2以上,单株产量450~500g,产量380~42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亩产皮棉200公斤以上棉花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八师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探索研究超高产棉花的高产机理,总结亩产200kg以上棉花综合栽培技术,使八师棉花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我站承担了兵团农业局和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八师亩产皮棉200kg以上超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我站根据项目合同和实施方案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是北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解放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49年的100万亩目前已达280万亩左右,占粮食耕地面积的50%。产量发展也很快,从1949年单产60斤/亩,目前已达450斤/亩以上。对提高总产量来说六十年代以前靠增加播种面积,七十年代以后则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冬小麦产量年度间很不稳定。自解放以来小麦减产三成以上的五年(56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免耕直播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850m地区冬闲泡冬田栽培,三种栽培方式以免耕抛秧产量最高592.3kg/667m^2,亩产值1243.8元,亩纯收入最高799.3元;其次常规移栽564.7kg/667m^2,亩产值1185.9元,但亩纯收入621.9元最低:免耕直播产量最低541.3kg/667m^2,但亩纯收入732.2元居第二位。经效益分析,免耕抛秧、免耕直播分别比对照常规移栽亩节本增效增收177.4元、110.3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