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八师150团无霜期短,有效积温3 500℃~3900℃。春季气温回升慢,灾害性天气频繁,终霜期结束晚,不利于棉花早播。生长季节光热资源多集中在6~8月,秋季气温下降快,初霜来的早,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特别是不利于棉纤维的生长发育。针对150团特殊的气候条件,在棉花生产中,为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夺取棉花生产的优质、高产。在地膜密植栽培的基础上,抓好化学调控这一关键性技术措施,才能取得棉花的高产。  相似文献   

2.
<正>棉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棉花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棉花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栽培措施对二者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棉花高产优质栽培主要是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深入认识和调节这两对矛盾,力争多结优质铃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当前各棉区棉田密度加大后,部分棉田出现棉株生长偏高、空果枝比例较大、三类苗偏多的问题,这是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了建立棉田的、“小个体、大群体”的合理群体结构,我所在科技服务中,对当前棉田的两种播种留苗方式的田间棉株分布均匀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引进棉花新品种(系)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团种殖的早熟抗病、优质、高产 的棉花新品种(系),为发展我团棉花生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生产进程的加快,积极引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也成为提高棉花产量、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2002年我团与辽宁经作所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辽棉17号新品种,今年在我团一营种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棉花喜温、好光、怕冷,是典型的喜温作物,一个地区能否种植棉花,主要决定其热量资源,无霜期大于150天,全年≥10cI=活动积温在3000℃以上,开花结铃期间平均气温在24℃以上。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5—30℃,一般在15℃以上才能正常生长,19—20℃以上才能现蕾,适宜气温是25℃左右,开花结铃的适宜气温是25—30℃,但气温在35℃以上对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都不利,  相似文献   

6.
<正>棉花是垦区最有优势的经济作物,增产潜力大、品质好、效益高、销路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要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增强棉花“两高一优”意识,提高科技投入质量(指土地产出率、产投比、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占的比例),建立健全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围绕市场需求,以早熟优质高产为目标,模式化栽培为核心,精耕细作为主体,均衡生产为前提,夺取全苗、匀苗、促壮苗早发,增株减枝促稳健生长,座早桃、防中空、无早衰、增铃重为目的,夺取九四年棉花丰产。概括起来就是强化各级领导“高产意识”、“科技意识”和进一步完善棉花“两高一优”技术措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南方两熟棉区,为了争取粮棉双高产。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在前作收割满畦麦后。采用棉花育苗机套槽移栽可克服套种棉花争地、争光、争肥之矛盾。适当提前播种,使有效结铃期延长,以利达到早熟并争得高产优质的目的。麦后移栽棉的适宜育龄以50~55天为好;苗床蹲苗可控制因高温引起的苗龄过长而窜苗;为克服麦后移栽棉缓苗期过长,根据土壤条件,在机套槽移栽后及时沟灌跑马水可缩短缓苗期,促使生长发育的转化。根据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生长与壮苗和缓苗期长短有密切的关系。经多年的物候观察结果认为长江下游的气候条件可适应采用麦后棉机套槽移栽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团选择生态环境不同、土地条件不同的224块条田 ,共计面积948公顷 ,进行了对比试验 ,设对照面积208公顷。通过系统调查 ,取得了大量数据 ,充分证明了棉田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效作用 ,是棉花生产进一步迈向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黄岩县地处浙东沿海,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目前种植方式是:水田种春花、早稻、晚稻三熟制,棉地种春花、棉花二熟制。从常年看,早稻稳产高产,而晚稻产量却较低;棉花开花结铃旺期正逢高温干旱或多雷阵雨,造成大量蕾花脱落,吐絮期又遇“白露汤”,引起烂铃,故产量低,品质差。为使棉花生长避开不利季节,夺取粮棉双高产,我们在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进行了春花、早稻、棉花新三熟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102”和“128”是近年来石河子棉花所选育并筛选出的早熟高产优质的杂优组合。其组合为:“102”—新陆早一号×C—2441;“128”—929×pm83—4。为了探索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在师棉花所杨烈明副研究员的指导和助理农艺师闵耕同志的现场指挥下,1993年在我团良种连541号3条田安排种植了C—2441原种1.9亩,新陆早一号原种5.5亩,pm83—4原种1.7亩,929原种5.4亩。四个亲本共14.5亩。因考虑到盛花期劳力紧张,故实际制作面积是“102”父本0.95亩,母本2.14亩,“128”父本0.85亩,母本2.1亩,共6.04亩。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探索新陆早八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我们对1997-1998年单株观察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自现蕾至开花这段时间称为蕾期.棉花蕾期的长短随品种、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25—30天.地膜棉花大概是5月下旬或6月初现蕾,6月下旬或7月初开花.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使我团的甜菜单产上新台阶,寻找优质高产的新途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井选择适宜我团的叶肥品种,对新引高产素和目前我团推广的农一清、二氢钾进行小区试验,现简结如下: 1 试验实施 1.1 本试验设在144团科繁站7斗4号地。该地土壤为灌耕灰漠土,质地为重壤、轻度盐化,土地平整,土壤肥力中下等,前茬棉花于4月4日抢墒播种。 1.2 品种来源和用量 A、高产素:国际第二代多功能高效营养肥料、多元复合螯合型微量元素肥料由伊犁地区新型联营化肥厂、安徽固镇微肥总厂联合出品,化工部微肥技术公司监制,亩用量200克。 B、农一清:由134团生产,亩用量400克。 C、二氢钾:由无锡生产,亩用量200克。  相似文献   

14.
对2010—2011年小麦、油菜生长期间气候因素及技术措施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1年小麦、油菜生长期间,光温条件好,利于小麦、油菜生长发育,以及好的政策导向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全面落实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早期雹灾后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是:前期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加快;有效结铃期缩短,结铃相对集中;单株生产力下降。早期雹灾后棉田实现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是早进头水,水肥齐攻,全程整枝,加强化调,充分发挥棉花的补偿能力,最终实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朱安 《科技信息》2013,(1):464-464
建昌县一月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26.9℃;七月平均气温23.4℃,最高气温40.7℃。无霜期158天左右。耕地89万亩。玉米是喜温作物,这在建昌可以完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降水量偏低且集中,干旱的自然条件影响玉米生产。本文从建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玉米生长发育条件及建昌的社会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玉米在建昌县可以发展的原因及在技术上和栽培管理上,实现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棉花全程化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调控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棉花的生长发育,防止旺长,并配合一系列农业措施,以促使棉花稳长稳发,进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70年代后期,国际上推荐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其又名叫壮棉素、助壮素,用来调节控制棉花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棉花"早衰”,即在生长中后期棉株生理功能过早衰退,使棉株光合能力快速下降,光合产物迅速减少,严重影响中上部棉铃正常生长.根据历年调查资料分析比较,一般年份,由于"早衰”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15%,特殊年份高达25%.这是在目前生产条件下,我团棉花产量不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高产棉田的生育进程和栽培技术措施做了详细地调查分析,总结了几点陆地棉生长一展平一颜色管理及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广大棉农和一师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 石河子垦区自80年代引进塑料大棚和地膜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通过覆膜增温,解决了特早熟棉区前期低温和棉株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的矛盾,协调了无霜期短和高产优质的矛盾。近年来棉花播种面积的扩大,加上过早播种,早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