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几年,资源生态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重点,要建立有效的措施协调资源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保证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建构和谐统一的环境保护原则,实现国土资源领域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从研究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意义入手,简要分析了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旨在为相关环境资源保护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将自然生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统一于实现和谐发展的文明状态,是解决生态、环境、资源各类问题的重要途径和策略,建筑行业既具有建设文明,改变环境的功能,同时也会消耗资源,影响生态。因此,要立足于建筑的设计环节,以生态文明的视域重新审视建筑设计工作,明确生态文明对建筑设计工作的价值,划分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文明的类型,通过设计工作实现建筑物的人性化、生态化和一体化,促进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核算重庆市生态GDP,评估经济增长GDP中资源环境的消耗成本和生态收益,以期将生态理念植入社会经济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法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表分别核算资源环境损害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而从GDP中减去资源环境损害价值再加上生态服务价值后剩余的GDP即为生态GDP,并将重庆市“九五”、“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4个规划期的生态GDP与绿色GDP、GD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害价值从84亿美元增至1419亿美元,资源耗减价值增长明显;2)生态服务价值从490亿美元增长至772亿美元,生态服务价值增长相对较缓慢;3)生态GDP从589亿美元增至1862亿美元。“九五”时期和“十五”时期生态GDP最大,GDP次之,绿色GDP最小;“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GDP最大,生态GDP次之,绿色GDP最小。【结论】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但同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较大,即使在得益于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举措后生态服务价值持续提升下,也难以抵消资源环境损害价值,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也要注重资源高效低耗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核算重庆市生态GDP,评估经济增长GDP中资源环境的消耗成本和生态收益,以期将生态理念植入社会经济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法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表分别核算资源环境损害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而从GDP中减去资源环境损害价值再加上生态服务价值后剩余的GDP即为生态GDP,并将重庆市"九五"、"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4个规划期的生态GDP与绿色GDP、GD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害价值从84亿美元增至1 419亿美元,资源耗减价值增长明显;2)生态服务价值从490亿美元增长至772亿美元,生态服务价值增长相对较缓慢;3)生态GDP从589亿美元增至1 862亿美元。"九五"时期和"十五"时期生态GDP最大,GDP次之,绿色GDP最小;"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GDP最大,生态GDP次之,绿色GDP最小。【结论】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但同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较大,即使在得益于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举措后生态服务价值持续提升下,也难以抵消资源环境损害价值,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也要注重资源高效低耗利用。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生态价值的定量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环境价值一般分类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学角度考察环境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环境资源的自身特点等,提出了环境资源紧缺度的概念并利用环境生态价值的发展阶段系数,构造了环境生态价值的估算方法,解决了其他算法就环境论环境或没有充分考虑其社会经济背景的缺陷,并以北京市水污染造成的水环境生态价值损失为例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 近20年来, 北京市由于水资源紧缺造成的环境生态价值损失累积为85.69亿元.  相似文献   

6.
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各自以自身为中心,使得资源的分配利用不能统一协调,进一步加剧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所以生态文明应在城乡统筹中实现。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就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5,(3):63-65
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是我国环境资源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更好地发挥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环境问题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制定排污权交易制度,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绿色化"。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目前正处在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较长时期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的破坏,以及人口众多的国情等都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发展,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可持续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评估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必须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科学预判未来的发展情景,并提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可行路径、优先领域和政策建议,以期引领我国走上生态文明社会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都是以保护、改善资源环境为目的,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全方位变革。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大实施力度,形成整体优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邓爱华 《科技潮》2007,(1):26-30
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就被明确提出: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主导国家安全战略的领域主要是外交、国防、领土、军事。然而,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同样构成严重的威胁,进一步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因此,没有生态安全,国家的国防与军事安全也难以保障。目前,我国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中国生态与环境安全从总体上看不容乐观。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他长期关注中国的生态与环境安全,并深入到基层进行了实…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未来我国环境立法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国环境立法应当以生态文明为目标,更加严格地保护环境资源,更加重视对公民权益的维护,推进环境法的执行。以促进生态文明为目标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更加严格地保护环境资源要求对污染排放和资源开发的规则和制度总体上应当越来越严格。更加重视对公民权益的维护要求推进公众参与和受害者救济。推进环境法的执行要求转变执法理念,增强执法主体的独立性和执法权限。《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应当以此为方向。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与互补,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西藏作为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生态地位更是无法撼动,加强生态建设,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西藏来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构建西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为基点,揭示了西藏现有的资源、人口、环境等生态发展现状,从构建生态税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规划资源开发、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加强防沙治沙等五个方面探索了西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实困境在于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需求与资源承栽能力之间的矛盾,消费价值导向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公民生态意识不足与建设全民层次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发优势包括政治、文化和现念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内在的耦合性,文化资源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两者相互促进,互惠共生。文章提出树立文化资源开发的生态文明观,通过生态旅游、生态设计、生态影视等耦合路径实现生态化转型,应当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审视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失序、管理失衡、法制失调、文化缺位等现实障碍和问题,统筹规划制度建设体系,创新资源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和生态教育制度,可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权威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加合理地同步体现为全民共同的福利。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想经济与技术模式,它从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压力与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合理评估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对生态文明水平较低的省市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23个指标,用神经网络等方法处理原始数据,最终建立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模型。结果 1)北京经济发达但生态文明程度状况较差。2)甘肃因原始生态和经济原因,其生态文明状况最差。3)浙江、江苏等省市经济与环境同时发展,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结论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增加城市森林覆盖率或降低居民消费指数等措施,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提出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契机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