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词汇,它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全部。我们从哈萨克语的词汇中可以看出哈萨克文化的沉积和印记。本文试从牲畜、人名、数词等几个方面论述哈萨克民族的词汇文化。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哈萨克族传统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脱胎于原始宗教;游牧经济使其然;民族心理、化选择是其自然而然;民族化特征及哲学家特殊的人素质相辅相成。——游牧经济、游牧化造就井包涵了独领风骚的哈萨克族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民族音乐是发自灵魂的音乐,它的化底蕴正在于对民族历史和命运的直白。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是跨界民族。它既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也是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其族源极具多样性特征,16世纪左右基本形成现代哈萨克民族。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民族的神话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艺术性和时间性充分表现了哈萨克族祖先对世界起源、人类始祖、宗教信仰和自然社会现象的原始状态的认识 ,而哈萨克族的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实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受到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民族地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应该成为乡土课程资源中的主体。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民族中小学校为例,对哈萨克民族文化进入校本课程改革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和探讨。提出哈萨克民族文化进入校本课程内容中,不仅对哈萨克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也使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化与多样化,加强了教学与课程的生命力。同时指出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植物词汇不但丰富多彩,且具备知识性与趣味性,具备极强的文化象征意义。该文基于草原的游牧文化、崇拜自然原始文化、植物外形以及属性特点探讨哈萨克语中植物词汇具备的文化象征意义,探讨哈萨克语植物词汇所具备的文化意义的渊源,分析其民风民俗,从而促进民族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与大自然做斗争过程中,不断认识、理解、积累、总结、运用大自然丰富、绚丽多彩的色彩资源装点美丽人生,并且总结了属于自己有独特见解、表现形式和涵义的色彩运用规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哈萨克民族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民间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宝贵的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哈萨克族民间学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修辞现象词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临时修辞现象经历的偶用-常用-固化-词化这一历时过程,最后固定为词语形式,转化为词汇系统中固定成员的一种现象。文章从修辞现象词汇化内涵解析入手,对其独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修辞现象词汇化的拓展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化的载体,是化的组成部分,化对中西方语言的影响深刻而巨大。本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各种社会化对中英词汇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词汇和语言。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五个少数民族眼色、遗传基因及频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等五个民族的眼色、辩色力、眼睑、眼形、优势眼、视力等六对相对遗传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眼色的隐性基因频率,如蓝眼:在塔吉克族人群中最高为0.0211,而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人群中基本上都在0.0025~0.0044之间,在眼睑特征中,柯尔克孜族与哈萨克族单眼睑性状频率高于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与塔吉克族等三个民族,在眼形上柯尔克孜族与哈萨克族眼形较小,维吾尔族与乌孜别克族居中,塔吉克族眼形较大,总体来讲,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三个民族之间的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而维吾尔族与塔吉克族之间的基因频率差异较显著;塔吉克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之间的差异较显著;优势眼,视力,辩色力等遗传性状上五个民族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词汇化角度分析“生气”等离合词及其相关格式“生X的气”的产生过程,指出“生X的气”等的来源基础是“吃X的醋”格式。产生的机制是在词汇化与去词汇化的两种演变过程中,汉语整合造词造句和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民族民间文学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其中有着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既向我们展示了哈萨克民族历史上妇女们的地位与作用,叉为我们树起为了民族的振兴而斗争,为了爱情和自由牺牲生命、富于智慧、贤能而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民族文化往往会赋予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相同的两种语言词汇在不同的民族中,经常可引起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联想。而这方面的差别在动物词汇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周静 《科技资讯》2007,(22):169-170
在英汉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十分丰富.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对颜色词汇的理解也不同.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词汇的分类及对其基本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英汉颜色词汇的民族特性,并结合大量语言实例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展开分析,从而揭示两种语言的本质异同,并进一步做出合乎事理的解释,以求更好地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而语际间的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的体现。本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的跨化差异、以及词汇结构与思维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语用中的身体隐喻词汇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在中西语言化中都属于修辞学的一个范畴,国内很少有人从语用学词汇联想的角度研究这一现象。通过跨化研究语用学中对身体隐语及委婉语的词汇联想展开这一研究,达到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转场     
转场是哈萨克牧民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影响着哈萨克牧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致富程度。世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的繁荣诞生在迁徙中,哈萨克的历史谱写在转场中。这首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很能说明转场在哈萨克牧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哈萨克族人的主要居住地。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制约,牧业生产占很大的比重,而牧业结构则以草原畜牧为主,大部分畜群依靠天然牧草为主要食料,逐水草而牧是主要畜牧方式。伊犁地区的牧场四季不平衡,特点是夏季牧场宽广,载…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汉语词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量的新生词不断涌现,形成了一种颇为引人注意的语言现象和化景观。面对这种现象,本从新生词语的语言学类型、汉语词汇发展的社会学原因、新时期词汇发展的特点、词汇发展中的不良化倾向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以引起人们对汉语词汇以及整个汉语语言健康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