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快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也在发生着符合时代特征的变化。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时不少体育教师矫枉过正,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步入另一个误区。过分强调过程而忽视结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培养而忽视"挫折教育",过分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性而忽视教材内容的规定性,很大程度上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蕴涵着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新《课标》并不是与过去体育教学的决裂,更不是过去体育教学的对立面,更多的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叶茂忠 《科技信息》2012,(22):282-283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主体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本文以人本为指导思想,运用教学实验的方法,结合我校体育教学特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我校排球选项课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探究式"进行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能有助于对排球动作技术的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程莹 《科技信息》2010,(16):I0008-I0008
建设和谐社会不能忽视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未富先老"的特殊型老龄社会来说,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更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对芜湖市老年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兴趣、项目、场所、时间、次数等影响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今后芜湖市能更好地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许建新 《科技信息》2010,(30):I0276-I0276
培养高校新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途径,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求知的兴趣,它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的先决条件。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诱发和培养的,如何激发和培养高校新生的体育兴趣,对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超 《科技信息》2011,(12):274-276
学校教育要为培养21世纪全面、复合型人才服务,为终身教育服务,要成为成功教育。传统的体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已有部分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成功体育"教学则通过对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的培养,让学生有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基础。本文通过对厦门市双十中学篮球选项课教学试用成功教学的实验研究表明,成功体育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展,强调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往往为突出技术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和培养,造成体育教学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和失调发展。为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体育教育的内涵,特别应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体育教学是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与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针对目前高校教学中难于冲破“达标”与“应试教育”束缚,而忽视学生毕业后长远需要的现状,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讨与浅述。  相似文献   

8.
学校传统体育教材内容没置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教材内容多次重复;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体育游戏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寓教学内容于体育游戏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体育俱乐部制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模式.现在调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俱乐部制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认为学生的兴趣是选项主要影响因素,但还存在从众性投机性等不利因素,通过分析选项影响因素探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体育俱乐部教学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魁  乐晓卉 《科技信息》2010,(26):I0278-I0279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实验和研究,结果发现,"分层次"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有利于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健美操动作,同时,这种方法还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璇  罗敏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2):127-128
终身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开展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既有学校投入不足和教师认识不深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不够重视,忽视体育锻炼的原因。抓好终身体育教学,学校要加大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要创新“三基”教学的内容;社会各方面要通力配合。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并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但当前电脑辅助英语教学存在以下误区:不恰当地追求"多媒体",追求软件的"外在美";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是高职体育教学中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观念的改变首当其冲,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尔培养学生自主爱好体育,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学生掌握一两项专长爱好,以求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杨薇薇 《科技资讯》2013,(6):206-206,208
以研究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的转化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爱体育、会健身为归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动教学"、"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对学生体育的兴趣,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意识及身体发展水平,都有明显的进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我国对教育事业在发展和改革的阶段中,尤其是体育教学方面越来越备受重视。激励教学法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运用中,已经被诸多教师和学生认可和采纳,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以及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这将会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并愉快地度过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郭金荣 《科技资讯》2013,(31):167-168
最近几年,兴趣的激发教学在我国各体育院校得到一致认可,但效果不太明显,主要是由于我国体育院校在兴趣的激发教学中还存在多方面问题造成的。田径运动有着它独特风格的体育魅力。但是目前为止,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还是不太喜欢田径运动,甚至有些反感。所以,提高高校田径课学习兴趣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互动式教学"恰恰是提高体育院校田径课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兴趣的激发教学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兴趣的激发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教学中的创新思想,提出了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文革 《科技资讯》2010,(7):201-201
随着我国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地产生,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扑面而来,新的教学理念将取代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将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实施课程标准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8.
卫民 《科技信息》2007,(12):181
在体育教学中成绩评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个体差异等方面的评价。为了完善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技工学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胡刚 《科技信息》2011,(32):364-365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老师教、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和体育课程标准的健康第一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陈玉斌 《科技资讯》2012,(6):186-186
随着当代教育机制的不断健全,德智体美的贯彻与落实也不再是单纯的口号了,体育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对体育这一学科的忽视,是当代教育界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职业高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机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更加对于专业的培养,很多时候会忽视体育教育,所以职高体育教育发展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