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玥 《科技信息》2009,(31):I0184-I0184,I0094
对于中诗英译问题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主要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的角度出发,从语法隐喻角度探讨尚为少见。本文旨在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以王维《相思》一诗的两种译本为例进行概念语法隐喻分析,以探索语法隐喻理论对中诗英译的指导作用,希望能为诗歌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尝试应用概念隐喻,结合西方的阐释学理论,以《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隐喻为语料,具体分析阐释学对隐喻翻译尤其是概念隐喻的指导。翻译是经过"理解"和"表达"两次形变之后的产物,是一种对原文的阐释。翻译的过程即阐释的过程,不同的译者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隐喻翻译教学模式是指在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隐喻思维能力的训练,以隐喻认知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句段、篇章隐喻翻译的教学讲评、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测试评估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翻译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对"隐喻翻译教学模式"的内容与途径、价值及意义、实践探索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希冀能对翻译教学有所裨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思维过程。壮英方位词"上/下"在范围、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前/后"在时间、社会关系和事物排序,"里/外"在亲疏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喻化思维中体现了类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相似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相似所在之处,不同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文章以隐喻映射和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认知角度一习语隐喻的对等映射翻译和习语隐喻的偏移等效映射翻译两方面来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林飞  陈达 《科技信息》2011,(8):I0035-I0036
翻译和隐喻从表面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认知的层面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翻译与隐喻在构建过程中的相似性,提出隐喻可视为语内翻译,以及隐喻翻译的关键是要找到共同空间的观点,并据此阐释英语隐喻翻译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静 《科技信息》2009,(30):126-12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对隐喻现象研究,并且对诗歌进行了文化语言学角度的分析,讨论了诗歌隐喻的翻译,并通过弗罗斯特的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余光中译本的分析,试从文化语言学视角浅析译文中诗歌隐喻翻译的得与失,以期能在诗歌隐喻翻译研究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小荣 《科技信息》2010,(36):I0139-I0140
Fillmore提出的框架理论对隐喻翻译极具指导意义。框架理论在隐喻翻译中有两种情形:相同框架下的隐喻翻译和不同框架下的隐喻翻译。无论是在哪种框架下隐喻翻译都注重喻体的重要地位,以喻体为本。  相似文献   

10.
英语广告中隐喻的内涵及翻译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科技信息》2007,(22):178-179
广告隐喻不仅具有一般语言学上的认知意义,而且直接服务于广告交际目的。广告隐喻通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互作用,将事物经过性质的投射和融合,加深了对广告的注意、理解和体验。本文将贝尔的认知模式中文本转换过程运用在广告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从而探析广告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单丽雯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7):93-93,92
诗性隐喻是指通过个体思维的努力将不相像的事物结合到一起,其核心即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原来没有被人发现的客观联系。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词语给读者的联想意义有差别的问题,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用概念转换法来解决诗性隐喻的翻译。将本体和喻体的联想意义准确地用译文表达出来,保证联想意义在译文中等值的语境效果,以期说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诗性隐喻翻译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On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tor Trans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思维模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类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多相似和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大量例句的翻译来论述隐喻的性质,文化内涵,并根据英汉隐喻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岚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247-248,250
本文根据认知翻译观,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了总统演讲辞中常见的概念隐喻,总结了总统演讲辞中隐喻的翻译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旅行、有机体、家庭、建筑、水流、交通工具的意象为完全映射,适应SMC的翻译情况,可采用直译,改译明喻的翻译法;商业、音乐等意像为不完全映射,适应DMC的翻译情况,可采用换译,增译的翻译法。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中,翻译的目的、语言上的差异及翻译者的个体性差异等都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产生不同风格的译作。本文试图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人物塑造的动物隐喻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从翻译目的角度分析译者们是如何选择其翻译策略的。  相似文献   

15.
英汉隐喻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翻译的同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直译、意译、将一种文化中的形象比喻转化为目标语中相对应的已有的形象比喻、采取直译并附带解释或注释的形式以及用汉语的对句结构来翻译英语中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同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莱考夫(Lakoff)的隐喻理论,人体隐喻是由人体词汇发生的隐喻,英语中有大量含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人体隐喻,做汉语翻译时,要先了解它们的映射特点,可以结合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汉译,但有其适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翻译理论中常见的翻译隐喻有"媒婆"说、"锦绮"说、"化境"说和"临画"说等。将翻译比作临画比较贴切,然而国内的译论家在使用这一隐喻时加上了不必要的限定,将临画限定在相同的素材和法则之内,反而使问题不易阐述明了。去掉多余限制并完善后的"临画"说理论,将翻译比作用不同的画法来摹拟原画,其工具方法上的不同更贴近于翻译语言...  相似文献   

18.
英汉隐喻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翻译的同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直译、意译、将一种文化中的形象比喻转化为目标语中相对应的已有的形象比喻、采取直译并附带解释或注释的形式以及用汉语的对句结构来翻译英语中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同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邓玉荣 《科技信息》2012,(2):47-47,49
本文以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着重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在翻译中的运用,具体分析了概念语法隐喻中的三种类型及其翻译,指出概念语法隐喻是翻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翻译研究带来一些思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应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隐含的文化信息,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求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语言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