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新 《海峡科学》2006,(10):94-95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CAI有助于营造一个恰当的问题情景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其实,青少年学生也存在这一强烈的需要,而CAI正好能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恰当的情景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身份焦虑”这种生命体验形式作为切入口来探究元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并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学作品来阐释他们对“诗意的栖居”的追求,进而指出他们的创作形成原因。这对深入了解元代思想、精神与文学的变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剖析了许地山作品中的孤独意识.许地山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是一种孤独者,而这种孤独却是与生俱来的,有很强的命定性,因此他们不被别人理解,同时也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因为这种孤独就是他们的根本存在方式,是他们的命运之网.他们生存的意义就在于寻求这种孤独意识,而在面对这种孤独的时候,他们没有丝毫的伤痛感,反而表现出一种怡然自得、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5.
当代以马斯洛、弗洛姆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者,呼吁社会要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整体,涉及内部、外部和历史发展三方面的因素,深刻的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更有助于我们对人类精神生活的理解。人本主义思想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即是: 1、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焕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心理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动力,是人类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  相似文献   

6.
高琦 《科技信息》2011,(18):I0149-I0149
语言有很多种功能。人们学习语言是为了学习语言的形式,结构和法则。人们想要用语言与其他人交流:向其他人表达他们的想法,情感:想与其他人建立牢固的关系;想用语言来享受普通的或者不平凡的人生。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运用语言的目的,尤其对于那些第二语言习得者,因为他们有时不能正确运用这种语言。这是因为他们处在不同于目标语言的环境中。环境对二语习得者的影响胜过于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探究。做老师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学生不喜欢学习,对于那些学习不上心的学生,我们常常费尽口舌,或找他们谈话,举事实讲道理,或冲他们发火,用高压手段逼迫他们去学习,但软硬兼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对这样的技校学生,我们生气上火,其实学生本身也并不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佟为 《当代地方科技》2011,(18):173-173
通过与学生个别座谈以及平时与同学交流,得到的反馈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探究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全面参与,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只是的探究者;这样的课较符合他们的心里要求,充分满足了他们动手实验的愿望;学习效果好,知识结论是自己探究中得到的,印象深刻。这一切说明探究式教学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在教学中会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答案或结论不是由教师给出,而是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获得。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比传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能力和知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黄飞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76-80
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呼唤,教师是启迪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参与’者,实践者和探究者。本文对民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基本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现有的教材都注重了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须的内容。在编排每一板块的探究内容时,又是从学生的生活事例中开始的,让他们初步感知后,螺旋上升,再提高由定量到变量等的科学实验上来。  相似文献   

12.
张立华 《科技信息》2009,(11):146-146
“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班干部是班级的具体管理者。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审美,这是每一个班主任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说”的教学尝试鞠国洲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14.
一、CAI有助于营造一个恰当的问题情景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其实,青少年学生也存在这一强烈的需要,而CAI正好能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恰当的情景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15.
汪建泳 《科技资讯》2006,(7):187-187
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生活步伐的加快,社会的进步,却有很多人遗忘或忽视了这种美德,这就要需要我们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优点,从我做起,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慢慢培养学生的礼仪,改变原来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润物细无声”,它塑造并浸润着作为其主体的大学生。而且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声的,也是恒久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的一特殊群体。他们是大学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光大者,他们的精神风貌浓缩了大学文化的精华,他们身上折射的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品位和内涵。“人面桃花相映红”,两者的发展是相互辉映、辩证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息化建设如果需要寻找某些标志性起点的话,1973年中国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联合设计组的成立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在这30年甚至更长一点的历史中,有一些人我们必须记住,就算我们不记住,后人也会把他们的名字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作为最初的启萌者与布道者,他们对中国信息化的贡献有目共睹,并成为了信息化浪潮的航标。  相似文献   

18.
观察是儿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是他们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围绕观察这一主题,在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他们有目的的形象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有效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不断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吴珍 《科技信息》2010,(32):279-279
当前中国现代城市中相当一部分新增人口是农村直接转入城市居民,这种政策性的、突发性的身份的改变,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需要适应,更重要的是文化身份的转变和适应。从审美心理的层面来看,农村转入城市的居民他们虽然生活方式、生存环境改变了.但是他们心灵深处时刻装着对乡土文化的记忆和怀念,向往这方面的文化消费,渴望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更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文章探讨了这种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