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年来,一直存在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的现象,教师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急功近利,教学围绕“考试”转,机械重复地做大量练习。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挚生主动学习小学数学。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不仅仅是改变教材,而且是学生学习方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位一体。本文从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教育因素;数学中教师要准确地角色定位;健全对学生新的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18年教学经历和大量调查证实: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数学成绩总体较差,两级分化严重。问卷及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十分厌烦学习数学。这是重“知”忽“思”,重“灌”轻“趣”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的,要改变之,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说教学”重要,“做数学”更重要;“结论”重要,得出结论的过程更重要。“课本”是教学的工具,不可丢弃,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切不可以“教课本”来代替“教学生”。任教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会和掌握课本知识,指导和帮助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静浪 《科技信息》2008,(23):238-239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发生过程;数学教学应是以完成“意义建构”为目标,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协作互动的空间,通过协作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数学教学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教师起主导作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情境设计,创设符合学科特色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6.
章辉 《科技知识动漫》2008,(2):75-75,82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刨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各个领域方面的应用,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喜 《科技信息》2009,(5):231-231
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学习过程”,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强化学习过程的教学,并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被看成“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因此,要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辩、写”。  相似文献   

9.
胡国专 《科技信息》2009,(35):166-166,148
本文从“研究性学习”这个教学热点,分别从学生、教师与学科三个层面探讨了在本科数学教学中提倡“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给教师本人更多的个人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这不仅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学,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激情;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学更体现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体现了“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新课标的核心要领。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中教师的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如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诱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数学?我归纳为以下“三法”:  相似文献   

12.
眼睛是视觉器官,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人脑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眼睛:学生学习的发生需要有意注意,学生学习的发现需要有心洞察,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学生的有识创见。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机会”和多种“机关”。使学生炼就一双敏感、敏捷、敏锐的“火眼金睛”,从而把所学的知识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数学探究”,它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要打破传统数学教学观的束缚,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探究性数学教学观。教师为学生创设铺垫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要学会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数学课题学习。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奇闻怪事》2011,(4):32-33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对学生集中思维的训练,却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不能只培养学生拷贝知识的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种活动,数学学习就是数学知识与人之间的能动交流,数学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方设法把数学知识和学生激活,从而实现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创造性地发展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应促进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满足学生主动认识世界的愿望,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我认为小学数学课程有着与其它课程不尽相同的自身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学习,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好老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探究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趣”。  相似文献   

18.
高师数学教改的目的之一是突出数学教育的师范性,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因此必须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改变以往在学生成绩评定中重考试结果而轻学习过程的模式,做到“结果”与“过程”并重,有效地控制每个师范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初等数学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主渠道。新理念下怎样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理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做“例行公事”,置学生于课堂以外,教学就成了演译、完成教案的过程。数学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