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是国际荒漠年,今年6月5日纪念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沙漠化”。今年世界环境日还推出一句口号:“不让旱地变沙漠”。主题和口号都是让人们注意到养护世界上辽阔的旱地和半干旱地区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今年的沙尘暴似乎也格外多,春天在北京城洒了30多万吨的沙土,使得京城“满城尽带黄金甲”;直到前些日子,5月25日兰州还有扬尘天气,让整个城市淹没在一片迷蒙的沙雾之中。沙尘暴这个话题,已经谈论了很多年了,比较严重的说法是,沙漠已经包围了我们,而沙尘暴只是沙漠向人类居住地进攻的一个前兆。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环保”意识大行其道、“环保”活动大张旗鼓的时代。生存在地球上的每个人,头顶上时时刻刻都扣着一顶“环保”的帽子。环保,已然成了时代的主旋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走到今天,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一种瓶颈状态。说明白点,这全“仰赖”于人类长期以来与环境建立的关系——以所谓主人翁的姿态对环境指手划脚,直到环境被蹂躏得威胁到人类自身时,才想到为了留给未来子孙的不只是一片荒芜,才不得不承担起“环保”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环保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个有主人翁责任感的人的心中,这才是关键。6月5日,恰逢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值得国人关注的是,这第三十个“世界环境日”的焦点将对准中国深圳。本刊为了配合这一活动,特编发3篇文章,形成一个集纳,以期引起世人的注意。为了让地球母亲充满生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注意“环保”。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进低碳经济”。本刊本期刊登了一组环保小文章:《湄公河的生态危机》《树木能拯救我们吗》《给海洋“施肥”能够阻止全球变暖吗》,希望大家都来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造访火星     
2003年6月真是火星探测最繁忙的一个月:6月2日,欧洲宇航局的“火星快车”发射升空;6月7日,美国宇航局的“勇气”踏上去火星的“道路”;很快,“勇气”的“孪生兄弟”——“机遇”也披挂上马,追随其“兄长”一同去了火星。 人类为什么突然如此器重火星,以至于在一个月内一连向它发射了3艘探测器?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火星离地球的距离最近,这样的情况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人类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5.
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一方面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变了环境的供给能力,使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浅见与短视,诱发了多种环境问题。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认识地理环境,保护地理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人类种环境的协调统一,是当今世界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表中所列有关环境的“年”、“节”、…  相似文献   

6.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历经艰辛和竞争,终于在10年后传出特大喜讯。参加该项目的各国科学家今年6月26日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成,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如果将人类基因组比喻为一本由30亿个“字母”(碱基对)组成的生命天书,那么,这本天书由23章组成,每一章为一个染色体。而每一个染色体上,又包含着数千个被称为基因的“故事”。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测出人体所有染色体的30亿个“字母”的顺序,然后去读懂“故事”。6月26日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包含人体90%以上的“字母”的位置信息,这足以帮…  相似文献   

7.
海洋污染日益严重,也日益触目惊心。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每年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以提醒人们保护海洋。今年的6月8日是第一个世界海洋日,主题是“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主要是希望人们不要再往海洋里输送垃圾了。清除海洋垃圾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呼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曾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环境宣言》。虽然南北间对环境和环境开发的关系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距,但治理环境确实已被公认为人类共同的意愿。“为了人类的今天及其子孙后代的未来,保护环境乃是我们至高无上的目标,人类环境一样与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国际荒漠年。2006年6月5日纪念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沙漠化",同时还推出一句口号:"不让旱地变沙漠"。主题和口号都是让人们注意到养护世界上辽阔的旱地和半干旱地区以防止沙漠化的  相似文献   

10.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减灾日”,2006年10月11日是第十七个。还在今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就在巴黎总部发起了“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旨在以安全减灾教育推进全球校园及学生们的安全,尤其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去,此活动已进一步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确定为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纵览历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可看到国际减灾行动的发展脉络。内容涉及到环境、发展、自然灾害、城市、森林、水害、火灾、妇女、儿童、青年教育、安全网络、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等方方面面。今年…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专门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生态学,将其运用于海洋环境的研究就叫做海洋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可以使“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有机结合统一,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个海洋”,人类及生物伙伴均  相似文献   

12.
扫描     
“勇气号”探测火星发射升空 美国宇航局于6月10日向火星发射了今年第二颗、名叫“勇气”的火星探测器,它也是人类迄今最尖端的探测装置。按计划,探测器将于明年1月飞抵火星轨道,之后将通过降落伞和气囊缓冲方式,降落在火星“古谢夫环形山”,以寻找水存在过的踪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激增、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人类在地球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在危机面前,人们把希望的目光转向了蔚蓝色的海洋。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她是生命的摇篮、交通的要道、风雨的源头、资源的宝库,是人类未来广阔的用武之地。许多事实证明,只要合理开发和保护好海洋,人类就能“转危为安”,就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走向海洋丛书”,希望通过它,使大家能更进一步认识海洋。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以牺牲未来几代人的健康为代价,获取当下的经济利益.过去基于不可持续的资源开发,人类文明得以发展,但是所引起的包括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过度捕鱼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环境变化对人类未来的健康构成了巨大风险.而这些负面环境变化趋势是由极度不公平、低效、不可持续的资源消耗和技术发展模式,以及人口增长共同推动的结果.2015年6月23日和7月16日,Lancet分别发表了题为"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Policy responses to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7,(8B):152-152
欧洲宇航局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2006年6月2日搭乘俄罗斯“联盟”中型运载火箭成功升空,使火星这一地球的近邻再度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火星快车”的使命主要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证据以及对其大气和土壤成分进行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奇云 《科学之友》2005,(6):23-27
继人类第5、6、7、9、10、13、14、16、19、20、21、22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于近年陆续被破译之后,英国科学家日前又破译出人类X染色体上的基因,使得人类染色体这部包含23“章”的生命“天书”已被破译出14“章”。科学家公布人类X染色体基因序列草图2005年3月17日,著名的  相似文献   

17.
杨先碧 《知识就是力量》2010,(8):F0002-F0002,1
6月8日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所确立的“世界海洋日”.潘基文秘书长特别发表致词指出,海洋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科研前沿地带。  相似文献   

18.
孙立新 《科学之友》2009,(10):158-159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需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人类离不开自然,又将返回到自然之中”。房地产业的蓬勃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居住区绿化是否具有生态性、文化性、健康性、可持续和谐性、统一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当日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5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并在海底发现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存在。人们在惊叹中国大洋深潜成就的同时,也把"中国首席潜航员"的桂冠送给了叶聪。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潜到神秘海底,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9日《参考消息》转载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第18期关于在我国西藏冈仁波齐峰周围“总共发现了100多座金字塔和各种古迹……金字塔形状各异和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的消息后,引起了国内许多人的关注,更多的人则提出了质疑:这是真的吗?因为如果西藏果真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的话,这不仅意味着已知的西藏地区人类活动史将被改写,甚至也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将添入新的事件,也许人们更会联想到外星文明在地球上的作为。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理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这一“奇迹”?当“西藏发现金字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