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由患者自我控制。A组与B组采用CT模拟定位,做3D放疗计划。C组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放疗等中心点.并拍定位片,医生在定位片上确定放疗靶区,计划系统对确定好靶区的定位片进行点扫描,制定其MLC形状。3组计划制定好后利用DICOM图象传送系统传到加速器,放疗前对准标记好的激光定位线,拍验证片(每周一次),每次放疗完后立即进行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或TPS三维重建射野图进行测量比较。放疗过程中观察3组的皮肤反应。结果:A组患者放疗后的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大部分患者未出现移位,B组与C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C组最大移位可达2CM.A组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的比较等中心点平均位移2.8MM;B组平均为2.5MM;C组平均为6MM。B组与C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皮肤反应。A组出现1例放射性皮炎2级。结论:体膜与“T“形脚掌固定架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由患者自我控制.A组与B组采用CT模拟定位,做3D放疗计划.C组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放疗等中心点,并拍定位片,医生在定位片上确定放疗靶区,计划系统对确定好靶区的定位片进行点扫描,制定其MLC形状.3组计划制定好后利用DICOM图象传送系统传到加速器.放疗前对准标记好的激光定位线,拍验证片(每周一次),每次放疗完后立即进行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或TPS三维重建射野图进行测量比较.放疗过程中观察3组的皮肤反应.结果:A组患者放疗后的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大部分患者未出现移位,B组与C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C组最大移位可达2cM.A组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的比较等中心点平均位移2.8MM;B组平均为2.5MM;C组平均为6MM.B组与C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皮肤反应,A组出现1例放射性皮炎2级.结论:体膜与“T“形脚掌固定架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下肢,确保放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由患者自我控制。A组与B组采用CT模拟定位,做3D放疗计划。C组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放疗等中心点.并拍定位片,医生在定位片上确定放疗靶区,计划系统对确定好靶区的定位片进行点扫描,制定其MLC形状。3组计划制定好后利用DICOM图象传送系统传到加速器,放疗前对准标记好的激光定位线,拍验证片(每周一次),每次放疗完后立即进行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或TPS三维重建射野图进行测量比较。放疗过程中观察3组的皮肤反应。结果:A组患者放疗后的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大部分患者未出现移位,B组与C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C组最大移位可达2CM.A组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的比较等中心点平均位移2.8MM;B组平均为2.5MM;C组平均为6MM。B组与C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皮肤反应。A组出现1例放射性皮炎2级。结论:体膜与"T"形脚掌固定架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下肢,确保放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1 前 言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它和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组成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 ,60 %~ 70 %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过放射治疗 (包括单纯放疗、术前或术后治疗、放疗合并化疗等 ) [1]。上个世纪 40年代以深部治疗机为代表 ,5 0年代以钴 - 60机为代表 ,60年代则以直线加速器为代表 ,70~ 80年代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以 X(γ)射线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90年代 ,国内 X-刀治疗系统达到 2 0多家 ,γ-刀治疗系统也有 1 0多家 [2 ] 。同时 ,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口咽粘膜毒副反应的方法。方法选择5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单纯放疗及放疗 中药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的口咽粘膜反应程度。结果放疗后两组的口咽粘膜急性放射反应总的发生率基本相似,但放疗 中药辅助治疗组的程度比单纯放疗组轻,放疗 中药辅助治疗组的重度反应占36%,对照组重度反应占68%。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可减轻放射治疗口咽粘膜急性放射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由患者自我控制。A组与B组采用CT模拟定位,做3D放疗计划。C组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放疗等中心点,并拍定位片,医生在定位片上确定放疗靶区,计划系统对确定好靶区的定位片进行点扫描,制定其MLC形状。3组计划制定好后利用DICOM图象传送系统传到加速器。放疗前对准标记好的激光定位线,拍验证片(每周一次),每次放疗完后立即进行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或TPS三维重建射野图进行测量比较。放疗过程中观察3组的皮肤反应。结果:A组患者放疗后的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大部分患者未出现移位,B组与C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C组最大移位可达2CM。A组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的比较等中心点平均位移2.8MM;B组平均为2.5MM;C组平均为6MM。B组与C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皮肤反应,A组出现1例放射性皮炎2级。结论:体膜与“T”形脚掌固定架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下肢,确保放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图像导引(imaging guided radiotherapy,IGRT)的实时四维适形调强逆向放疗计划在临床实施的需要,用一台HP桌面型工作站和OpenMP多线程库,试验了用多核并行计算技术实现的模拟退火逆向治疗计划快速全局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在一个虚拟体模和4个临床病例的优化中。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核的并行计算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逆向放疗技术的优化计算的效率;进一步选用更多核的并行计算机图像工作站,该技术可以满足目前大多数4D医学成像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CBCT骨性配准方式在研究宫颈癌外照射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影响附近各正常器官受照剂量体积比的差异。宫颈癌患者60例分两组,每位患者照射总剂量均为50Gy,常规治疗组采用仰卧位体架治疗床和热塑体膜固定,对照组采用俯卧位体架治疗床和热塑体膜固定,放疗开始前5次要求连续进行CBCT扫描,利用骨性标记在线与计划CT图像匹配,记录附近正常器官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的受量情况。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只要认真按要求摆位,通过CBCT在线校正误差,摆位误差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对照组小肠V30,膀胱、直肠、股骨头V50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实验表明俯卧位体架床加热塑膜固定治疗宫颈癌能更好地适合靶区的形状,容积调强效果更高,同时大幅度降低附近重要器官的平均照射剂量,临床上宫颈癌应用俯卧位进行放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核的并行模拟退火放疗计划优化加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图像导引(imaging guided radio therapy,IGRT)的实时四维适形调强逆向放疗计划在临床实施的需要,用一台HP桌面型工作站和OpenMP多线程库,试验了用多核并行计算技术实现的模拟退火逆向治疗计划快速全局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在一个虚拟体模和4个临床病例的优化中。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核的并行计算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逆向放疗技术的优化计算的效率;进一步选用更多核的并行计算机图像工作站,该技术可以满足目前大多数4D医学成像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推导出具有随机收益过程和时间相依索赔的时间离散复合二项风险模型中与某些精算值相关的概率的递推公式.在这个模型中,假设有两类不同分布的索赔,并允许间接索赔延迟.模型中的随机收益过程也是一个复合二项过程.考虑了在固定的时间段内与4个精算量相关的概率值.4个精算量分别是:发生的主要索赔的数量、无索赔的最长连续时间段的长度、无索赔的最短连续时间段的长度以及无索赔的连续时间段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及肿瘤侵犯范围对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06例鼻腔NH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位生存4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5%,5年无病生存率为50%,局部控制率92.5%.肿瘤侵犯范围对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侵犯率有显著影响;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对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远处侵犯率有明显差异(P<0.05);化疗周期和放疗剂量的不同可引起上述指标差异(P<0.05).结论 肿瘤局部侵犯范围、化疗周期和放疗剂量是影响鼻腔NHL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鼻腔NHL治疗模式应以放疗为主,辅以化疗的综合治疗.不必常规行颈部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12.
比较非手术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同期化疗与常规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的毒副反应和疗效。回顾性对比96例非手术食管癌患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勾画靶区,分别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常规调强放疗,同步加量放疗者剂量为:PTV54 Gy/30F,PGTV60 Gy/30F,常规调强放疗者剂量为:PTV50 Gy/25F, PGTV60 Gy/30F。2组均同期给予DF方案化疗2周期。观察2组患者在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同步加量组和常规调强组在急性毒副反应、近期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1.7%、73.6%和86.3%、8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食管癌放疗时采用同步加量照射与普通常规调强放疗疗效相同,毒副反应相近,但放疗时间缩短,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疗效 ,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46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均分至 2个组 ,单放组采用常规分割 ,DT5 0 GY/5周。综合组采用化疗 +放疗 +化疗 ,化疗采用 FP方案 ,前后各 2个周期。结果 :2个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 :单放组为 0 ,综合组为1 2 .6%。病情进展率 :单放组为 1 8% ,综合组为 4.3%。 2个组近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x2 =4.39,P<0 .0 5 ) ,综合组副作用大于单放组 ,( t=4.31 8,P<0 .0 1 ) .结论 :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提高疗效 ,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观察Swashbuckler入路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甘肃省敦煌市医院17例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Swashbuckler入路,并用股骨远端外侧解剖接骨板固定,采用ISOA评分标准,参照不同时间段疼痛、最大步行距离、下蹲等指标进行评分,记录术后随访评分。4分以下10例,7分以下4例,11分以下2例,13分以下1例,优良率为82%。Swashbuckler入路具有股骨髁及远端关节面暴露充分,具有在直视下对移位的关节面精准复位的优势,手术效果满意,为临床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逆向调强治疗计划计算的位置及剂量的准确性。方法:我院从2004年8月开始用Varian CadPlan逆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通过MED~TEC固体水、美国Sunnyclear MapCheck(Model-1175)、0.6cc电离室、Kodak慢感光胶片等验证后,在Varian2300C/D直线加速器上开展多子野的动态及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现已治疗了70多例,近期效果良好。射野设置方式一般是5.7,9个均分圆 周角度固定射野,静态调强采用10-12个剂量调强水平,剂量学验证的内容包括调强剂量强度分布,位置准确度、相对及绝对剂量、射野误差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术前希罗达联合盆腔放射治疗对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将病症确诊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30例,常规进行手术治疗;联合治疗30例,术前联合希罗达和放疗,然后再手术.结果单纯手术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3.5%和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保肛率分别为30.0%和8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希罗述+放疗提高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降低局复发率,是目前较好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模腔压力不仅与注射制品性能有着密切关系,它还是注射机设计和模具强度设计的主要参数。在“自适应反馈”控制生产过程中,模腔压力更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木文介绍了模腔压力测定的方法,以及所用的设备及仪器,并讨论了:1.注射充模过程压力变化分析;2.注射压力、熔体温度对模腔压力的影响;3.模具流道设计对模腔压力的影响;4.不同物料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对模腔压力的影响;5.模腔压力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记录的充模过程模腔压力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影响模腔压力的主要因素;随着注射压力的增加,模腔压力有所增加,但是过程的总压力损失也有所增加,提高熔体温度,对不同的物料来讲,模腔压力变化值不同;浇口截面变化,明显影响充模时间,总的压力损失与充模时间有关,且随浇口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模腔压力增加,制品收缩率减小,模腔压力的增加,制品屈服强度有所增加,其值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适形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3例,实施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CR)25例(30.1%),部分缓解(PR)53例(63.9%),无变化(NC)5例(6.0%).总有效率为94.0%,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三维适形及适形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用于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甘肃省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5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25)及对照组(n=25),其中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按实体瘤的近期疗效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观察组包括13例CR,10例PR,2例ND,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包括10例CR,6例PR,5例ND,4例PD,总有效率为6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放疗用于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显著提升了近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施其乐对泥鳅进行染毒试验,用常规方法制备血涂片,以研究其不同浓度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对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施其乐能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升高,各浓度处理组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整体来看,在各取样时间段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