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杰尼 《创新科技》2001,(1):48-49
气候改变……科学实验有力地表明,温室气体在大气层的迅速增加.正在使地球的气温升高、气候改变.这有可能导致许多严最后果。代表着世界2000多位顶尖气象学家的政府间气候改变工作小组得出结论:“一般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就是说,人类导致的全球变暖与气候改变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大气热效应与人工温室效应发生的条件不同,升温、保温机理也不一样。大气热效应是在巨大的开放空间里发生的,大气层的存在是产生热效应的最基本条件;而人工温室效应是在玻璃窗等透光材料覆盖的密闭小空间里发生的,窗玻璃等透光材料的应用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最基本条件。大气层的升温是由于太阳和地球的热辐射通量增加以及人为活动的热排放所致,而非温室效应所为。减排温室气体、控制温室效应,并不能阻止和预防气候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10,(8):12-45
“温室效应气体”是引起地球变暖的原因,倘若像今天这样继续排放的话,那么到本世纪末,世界气候就会发生许多难以预料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二氧化碳(CO_2)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由于地球大气层中CO_2浓度的不断上升, 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直接导致了气候变暖。最近 40万年中,地球大气层中CO_2的浓度一直保持在 180~280ppm之间,但从19世纪人类开始使用矿物燃料以来,CO_2浓度开始不断提高,短短100多年就上升到了今天的380ppm。由于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人类还将继续使用矿物燃料,专家们预计CO_2 浓度到2050年会高达500ppm,到本世纪末甚至  相似文献   

5.
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GOSAT,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IBUKI”意为“地球的气息”。为了推算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IBUKI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地球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球气候异常,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呢?可以这样简单地说:地表温度的变化是阳光对大气层作用的结果,太阳的一部分光被大气层的云、雪、冰反射回太空,但绝大部分为地球吸收,转化为热量。地球的一部分热量从地表上升后穿过温室效应气体屏障,但其中部分热量因气体分子振荡而反射回地面,从而加剧了热效应(如图所示)。温室效应气体包括二氧化碳(50%),沼气(20%),氯氟碳(15%),笑气(10%)及臭氧(5%)。由于温室效应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CO_2,因此CO_2愈多,  相似文献   

7.
袁青 《今日科技》2006,(1):13-15
一般认为二氧化碳(CO2)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由于地球大气层中CO2浓度的不断上升,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直接导致了气候变暖。最近40万年中,地球大气层中CO2的浓度一直保持在180~280ppm之间,但从19世纪人类开始使用矿物燃料以来,CO2浓度开始不断提高,短短100多年就上升到了今天的380ppm。由于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人类还将继续使用矿物燃料,专家们预计CO2浓度到2050年会高达500ppm,到本世纪末甚至还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那么如何在燃烧矿物燃料的同时又免遭全球变暖呢?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实施“地球工程”的设想,即在全球范围内试验应对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案,以下就是这些方案的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知     
全球变暖是“神话”近30年来,世界上不少科学家先后预言,全球气候将变得越来越暖,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科学家却为大家带来了“令人宽心”的消息,地球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大气层能够对过多的热量进行“更新分配”,不断地排除过多的热量,从而保持大气温度的稳定性。(金玲/荐)英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对流层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CO2、CH4、O3、N2O和CFC等的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上述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太阳光辐射透过大气层,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而地表又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被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阻止了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创建的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酸雨或许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免遭全球变暖.数学模拟变暖进程的“滞后”结果正可以说明这一点.酸雨是因燃烧煤或石油而排放到空气中的硫酸盐微粒溶解于雨水中而生成的.现在发现,大气中的硫酸盐微粒能非常有效地将太阳热量反射回宇宙空间.计算表明,在北半球含有硫酸盐微粒的大气层平均每平方米表面反射1瓦太阳热量,在燃烧矿物燃料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平方米表面能吸收2.5瓦太阳热.故大气中的硫酸盐微粒使温室效应几乎减弱一半.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世界著名的AVL内燃机研究所的预测,到2000年,小轿车汽油机比目前最好的发动机还要节油25%,小轿车柴油机可省油20%,如果再加上其他改进措施,则省油可达40%~50%,从而大大降低CO_2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现对各种内燃机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分述如下。 1 汽油机的发展动态 自从内燃机发明以来,西方世界的个人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经历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高潮。人们在享受方便而舒适的汽车交通之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温室效应理论简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活动、温室效应增强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结合前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温室效应并不都是负面影响,温室效应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气候变化是指气候指标的平均状态和离差以及概率三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三个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增强的效应也有减弱的效应;人类活动是造成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需要精心呵护,人类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候的变化.人类并不是对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化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3.
地壳热绝缘层破坏大地热流增大与全球气候变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公认的解释是由于人类活动和使用化石燃料,温室气体过度排放产生温室效应所致。本文通过沥青热绝缘模拟以及对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的热绝缘功能、中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与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发掘、地球与金星环境、近百年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与近百年大气中CO2浓度年增量及全球平均SST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水球",温室效应极其有限。试验结果和收集的证据显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壳中的化石燃料有类似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热绝缘作用,油气、煤炭就是地球的"皮下脂肪组织"。人类无休止的大规模开采矿产能源,使地壳热绝缘功能减弱,大地热流增大使地球内部热量过多传至地表,导致地温、尤其是海洋水温增高,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文章还对如何修复地壳热绝缘层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如果每个中国人最终都有一辆轿车,而你又不想让地球大气层燃烧起来,那么我们最好还是再找一种有效的交通方式。———比尔·克林顿我们普及轿车的国策,是否会和“人口问题”一样,又犯一次历史性错误?———何祚庥  相似文献   

15.
李晓涛 《甘肃科技》2000,16(4):62-62
1965年,当晨鸟(国际通信卫星1号)发射成功时,《时代周刊》就在同年5月14日发表了题为“世界屋”一文,文章报道了通信卫星潜能的开发应用,将使全球进入一个新时代。如今,具有全新技术的通信卫星已经能够传播新闻、娱乐、信息和文化教育等节目,使世界变得象一间屋子一样大小。简言之,“世界屋”预示着人类可把已有的各种知识信息通过卫星传播到世界各地,就象在一间教室上课一样,这就是远程教育。在我国,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代表的远程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在中小学推广远程教育,仍需要不懈的努力。1 远程教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当人类还未从“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反常气候中恢复过来时,另一种称为“厄尔尼诺”之妹的“拉尼娜”的气候特征似乎又要降临人间。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姑娘”的意思。“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总象一前一后相互追逐的孪生兄妹一样,在过去的20年间,已出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着浩瀚的沙漠。它的气候条件之恶劣,使许多人在它面前束手无策。可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图阿雷格人,可能是世界上最会利用沙子的民族了。沙床与沙毯“沙床”可谓是图阿雷格人的特有的家产。用于沙床的沙子细如面粉,是图阿雷格人  相似文献   

18.
玻利维亚面对冰川融化束手无策,因为导致融化的行为发生在重工业国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穷国被告知与富国意愿相左。美国私下和其他大国进行交易,且坦言不需玻参与解决气候问题。因此玻总统召开“世界气候变化人民峰会”,尝试建立生存权利背后的权力基础。峰会主旨有四:通过《地球母亲权益宣言》,保证生态系统不被毁灭;设立气候法庭,使亵渎国际环境公约的人承担法律后果;为穷国争取援助,创立世界气候变化人民公决机制,让世界人民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进步”号运输飞船年底在完成与“和平”号空间站的运输使命之后,将不是简单地坠入大气层化为灰烬而寿终正寝,而是要发挥“余热”,在太空中把一面巨大的太阳光反射镜放入地球轨道,使地球某些地区的黑夜变成白天。这是一次试验,代号为“旗帜”。该项试验所需费用很便宜,大约为6万美元,主要是太阳伞及  相似文献   

20.
到宇宙的其他地方建立生活点,是地球人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设想。美国宇航局就设计了几类“宇宙岛”方案,为人类勾画出一幅幅美妙蓝图。地球悬于太空中,是一个巨大圆球,它具备特殊的优越条件,致使几百万种生物能在该星球上安家乐业。科学家们正是以地球为蓝本,设计了“宇宙岛一号”。它是一个直径为500米的空心巨球。球的内壁有住宅、树林、河流等。将这个人造太空球放入宇宙,它每分钟自转两周,在“赤道”处产生几乎与地球相同的引力,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觉象在地球一样。不过,“宇宙岛一号”的引力会随“纬度”增大而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