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美蘇成為世界的兩個最大强國。這兩大强國能够和平合作,則戰後會有一個長期安定的世界:它們如果發生對立鬥爭,則戰後世界將有相當時期處於動盪不定之中。不幸在戰爭結束後的九個月來,一切的發展指向着美蘇的對立典鬥爭。在巴黎外長會議失败以後,美蘇對立已經代替着英蘇的矛盾而成為國際間最顯著的特徵。  相似文献   

2.
美國關係在其他兩個問題上,發生了接觸:一個是遠東方面的朝鮮,又一個是近東方面的伊朗。這兩個國家的情勢,不盡相同;但在反映美蘇對於戰後世界的不同看法上,則有其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一 戰爭任務與戰後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戰跟以前許多次國際戰爭有着一些顯著的不同點。首先,它跟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它不是兩個純粹帝國主義集團利益衝突的結果。由於世界上已存在着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蘇聯終於不得不捲入戰爭,戰爭真正成爲世界規模的,兩(?)陣線分明地擺列是出來:一方面是法西斯国家及其附(?)和寄生者的集團侵略,一方面是愛好自由和民主國家的聯合  相似文献   

4.
一經過這次戰爭,美國和蘇聯在世界上所佔的此重,是空前的增加了。這表現在政治上: 美國的勢力,經過這次戰爭,早深入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它已經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者。  相似文献   

5.
一日内瓦會議的召開是美帝國主義者在柏林會議上被迫接受的.這個會議的召開對於美國財閥與好戰分子的維持國際緊張局勢的政策是極端不利的,因爲日内瓦會議的稍許成功都會使國際局势進一步緩和,這就會大大减少華爾街老閭藉着擴軍備戰的政策來推行對外侵略和攫取超额利潤的機會.美國很多重要參議員把這一會議的召開說成是美國外交的一個大失敗.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從柏林會議回到美國以後,在國會中受到戰厲的責難,美國的議員們都紛紛質問杜勒斯,爲什麽要接受召開這樣一個會議.所以,美國統治集團在日内瓦會議  相似文献   

6.
编辑室     
從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在歐洲發生了一九一八年大戰結束以來最巨大的變化。捷克整個被德國滅亡了,羅馬尼亞在經濟上受到德國的大部分控制了,米美爾歸還給德國了,同時西班牙戰爭結束,德意法西斯的工具弗朗哥完全統治西班牙了。這一連串劇烈的變化,其影響不是一下所能估計的。簡單的說來,德國已經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西歐大戰正酣的時候,蘇聯政府忽然把二十多年來担任國防人民委員長的伏洛希羅夫,調任為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而以铁木辛柯将軍继任為新的國防人民委員長。這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兩個疑問:一、伏洛希羅夫是否又如一些反蘇宣传者所说的  相似文献   

8.
金仲華:今天我們座談的题目是:‘對於當前國際危機的看法’。现在有許多人在擔心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我們想從各國政策上來對這個問題作一番估計,談話的方式,我以爲可以由各人自由發表意見免受拘束。我們希望從這一次座談中,能够得出一個結論來。现在就先請俞老先生開頭吧。俞寰澄:我對於國際問題沒有研究,不過我願意來‘抛磚引玉’隨便談談。目前國際局勢雖然相當嚴重但是認爲戰爭就要爆發,未免過早了。現在可以說正是在神經戰的階段。在今天社  相似文献   

9.
現世界的走上戰爭之途,法西斯勢力的興起,可說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因爲法西斯主義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它的侵略性與戰爭狂。這種侵略性與戰爭狂,都是法西斯國家要求世界再分割的顯著表徵。但是法西斯主義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主義,它同戰爭又爲什麽發生不可分的關係呢?  相似文献   

10.
後记编辑     
戰後世界形势的發展,今天又碰到了一個很大的逆流。東北問題的激湯,美蘇關係的波動,以及國際反動派的叫器,使莫斯科會議以後明朗化的國際局勢,又蒙上了暗影。因此我们特約請專家寫了幾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把目前形勢作了深刻的分  相似文献   

11.
‘美國民意研究學院’主任加洛浦博士(Dr. Georse Gsilup)於七月中旬測驗美國民意對於羅斯福總統的擁護及反對,會把所得結果,發表於‘紐約時報’。這測驗結果可以使我們知道八個月來美國人民對於羅氏的心理趨向,可供我們在研究美國政治情勢中的參。加氏報告,七月初羅斯福開始了一九三八年第一次的宣傳旅行之後,全國人民護羅氏的  相似文献   

12.
西线展望     
歐戰的基本戰略形勢逼迫着聯軍不得不在各方面爭取主動;緊隨着蘇芬戰爭的和平解决和英法國内戰線的推移,戰爭擴大的形势殆已完全不可避免。這一切暗示在三月三十日,聯軍最高軍事會議后兩日的邱吉尔广播里。  相似文献   

13.
瞭望台     
欧洲危機的爆發 在本月初,我们指出歐洲的國際新危機,已在加速醖釀之中。現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危機眞的爆發相來了! 瑪德里發生了政變,捷克整個被滅亡了:歐洲的活火山一個個爆炸起來,全世界都在驚心動之中,注視着它的發展。本月五日瑪德里的變,表示歐洲的法西斯侵略者舆短視的民主國家,企圖以政治的陰谋,壓迫西班牙軍民屈服,早日結束這反侵略的戰争,這政變顯然是有國際背景的,它準備犧牲西班牙的民主政府爲手段,達到張伯倫的「綏靖」歐洲的目的。然而,這個政變從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世界著名經濟學者瓦爾加(E.Varga)所作,原載本年三月十四日蘇聯Pravda报。大意是說目前资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極不平衡。英美的情形,比較良好,但兩國人士却不樂觀,憂慮着新恐慌的到來;法國瑞士荷蘭捷克等国,都還沒有醫好一九二九年所爆發的恐慌;德日意三個侵略國家,却都進入戰事經濟的狀态,日本年來工業生产,已經激减,德國食物,尤其缺乏,二国人民都過着極度困苦的生活。要知道現在世界經濟的趋勢,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譯者  相似文献   

15.
國際戰爭的蔓延,必然引起了帝国主義者擴大侵略的野心。這種趨向,在最近遠東方面,又得到一個例證。當西歐戰爭蔓延到北歐,在荷蘭感受到戰爭嚴重威脅的時候,日本外相有田忽然發出聲明,表示荷蘭一旦捲入歐戰漩渦,“日本不願見荷屬東印度轉入他國之手”。這一聲明,顯示着日本帝国主義已儼然以荷屬东印度的保護者自居,更露骨的说,在重分世界殖民地的大戰已經展開的今日,日本帝國主义已把荷屬東印度劃定為它的勢力範圍了。  相似文献   

16.
瞭望台     
任重道遠的協商政治協商會議的進行,吸住了全國和全世界的注意。半個月來,它和倫敦的聯合國大會遙遙相對,成了每天報紙上首要的中心题目。霧重艇和霧倫敦所發展的一切,對於中國以至世界和平的前途,顯將有决定的影響。跟着協商會議的開幕,國共兩黨同時下令停止內戰。為了保障及切實履行衝突的停止,由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及美國方面各派代表一人駐平,合組軍事調處執行部。並又成立八個停戰執行小組,各對其負責範圍中的各據點發送停戰命令。現在,  相似文献   

17.
用戰爭來解救經濟危機,用漫無節制的軍費開支來給日益萎縮的企業活動輸血,這就是美國壟斷資本的看家寶.面臨着經濟危機的到来而惶惶不安的美國富豪們,現在企圖在加緊干涉印度支那戰爭的冒險行動中,找尋出路,這是不足爲奇的.歸根結底,美國當局擴大印度支那戰爭的種種佈置和美國外交家們旨在破壞協商談判的無窮無盡的狡猾辭令,無一不與美國資本家的錢袋有關.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識,於民國二十三年創刊,到今年恰滿十二個年頭。這十二年,是世界和中國變化最最劇烈的時代。這個小生命跟着時代奔跑,也居然迎接了中國神聖的抗戰,迎接了掀天動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曾在炮火中流亡到漢口,又曾在砲火中從香港撒退,太平洋戰爭起後,由於環境的關係,它曾經作了暂時小小的停顿,但随着反法西斯戰争勝利後不久,它又與讀者在上海見面了。戰後世界進入了一個面目崭新而國際關係最爲複雜的階段。中國抗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給它帶來了多少空前豐富的资料,它是何等的幸運,又是何等的戰戰競競啊!  相似文献   

19.
世界点滴     
戰爭恐懼的消逝七月八日美国‘新闻週報’的‘華盛顿動態’欄中,有着這樣一段報道: ‘對於在較近的將來和蘇聯作戰的恐懼,漸漸消逝去了。‘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會議中,美蘇之間的尖銳爭辯,會繼續存在。但是,依照美國官員們的意見,這已經不曾惡化到發生武裝衝突的程度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一九四六年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出现了國際危機的第一個頂峯。這和去年十月倫敦外長會議失敗後的情况不同。在當時,一般人所感到的是一種迷惘和焦灼的心情;這一次,許多人所覺得的却是驚駭的剌激的心理了。大家禁不住要問: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不是很快就會來呢? 從原子彈的嚴守秘密演變而爲原子間諜案的突然揭露,從所謂‘西歐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