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二维不规则零件优化排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二维不规则零件排样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优化排样算法.对最小包络矩形求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算法的运算速度;借助最优选择策略,对选择算子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能;提出了高度调整法,对解码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算法的精度.排样实例表明,算法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该算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F5算法的缺陷, 通过改进其嵌入方式, 规避相应算法的检测, 提出一种改进算法, 该算法克服了F5算法的弱点. 实验结果表明, 该改进算法有效可行, 可极大提高算法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克隆选择算法的函数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传统克隆选择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克隆选择算法.设计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改进变异算子,抗体基因位变异概率取决于抗体亲和度;并提出了兼顾亲和度和浓度两种因素的改进选择算子.通过函数优化仿真实验证明了改进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寻优结果上均优于传统克隆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标准人工免疫算法的工作原理,为了克服其存在的不足,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免疫算法,并用多峰值函数对两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改进的人工免疫算法较标准人工免疫算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当前Apriori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Apriori算法与物流信息挖掘相结合的Apriori改进算法.通过Apriori改进算法与原Apriori算法挖掘结果的比较,说明了Apriori改进算法不仅缩小了剪枝扫描数据库的规模而且减少了生成频繁项目集的候选项目集.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专业搜索引擎的查询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PageRank算法的改进搜索结果融合算法.首先,通过对元搜索引擎技术的分析,将rtf算法和PageRank算法进行融合,提出了基于PageRank算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可以实现基于同义词、近义词的查询,将这种改进的算法在煤地质学专业搜索引擎上进行使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  相似文献   

7.
LSM算法评定空间直线度误差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提高评定空间直线度误差的精度,运用几何学、误差理论和最优化原理,深入分析了LSM算法在空间直线度误差评定中所存在的原理缺陷;并改进了LSM算法,提出了改进LSM算法的数学模型.对改进LSM算法编制程序进行了数字实验,结果表明:改进LSM算法克服了LSM算法的原理缺陷,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设备性能横向比较算法,该算法将设备模式投影于二维平面上,然后依据群体智能聚类,实现设备性能的自组织聚类分析.为了提高群体智能聚类算法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改善模式投影时的随机性.此外,为了减小参数选取对算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相似度衡量公式.将改进后的算法与原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进算法的运行效率更高.利用改进算法对某中央空调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算法能满足设备性能自组织聚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动态规划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算法,对于0-1背包问题,改进了动态规划算法的状态表示以减少需要计算的状态个数来求解该问题;对于完全背包问题,简化了动态规划算法状态的决策依赖关系来求解该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在时空效率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关联规则Apriori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关联规则和Apriori算法原理的基础上,针对Apriori算法瓶颈提出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直接产生项数最大频繁项目集.改进算法访问的数据量明显减少,尤其适用于只寻找项数最大的频繁项目集的情况,尤其适用于稀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算法效率,改善了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已成为推进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为其提供持续的动力。关于产业集群研究已经开始转向政策的层面,而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才刚刚起步,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的研究则更不完整。从创新的角度界定了产业集群政策的内涵,然后提出产业集群创新政策背景、思想和实践的理论框架,最后根据该框架就我国的集群现状做了政策响应,既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同时又对集群战略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产业竞争的核心,产业集群品牌能给产业带来巨大的集群品牌资产利益。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以戴维逊的“冰山理论”为基础,可以探析集群品牌建设影响因素并构建产业集群品牌的机理模型,得到产业集群品牌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方供应链长期关系的集群称为"传统集群"。基于合资R&D临时联合关系的集群称为"以科学为基础的集群"。集群方法与创新体系思想和三重螺旋理论是兼容的和互补的,因此集群方法可作为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和实现三重螺旋模式创新的有用载体和工具。美国乔治亚州的集群策动案例,提供了将三者有机结合的范例,它的集群策动组织形式、资助方式、运作机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兴动力,和集群、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能提供一种有利于集群创新的环境,还能为集群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加强了中小企业集群网络之间的联系,克服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联系方面的劣势。主要分析了集群与知识、创新的关系,阐述了知识对中小企业集群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简要概括了中小企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协议在簇头选择、簇头与Sink通信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均衡能耗和节省能量为出发点,提出对LEACH协议的改进方案.假设协议中的簇头只能在路由节点中产生,感知节点只能就近成为簇成员,选举出的簇头之间需要再进行分簇,远离Sink的簇头作为靠近Sink的簇头的簇成员.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协议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石墨烯的几种形式的缺陷及铂团簇与其结合的稳定构型,并使用该构型分析甲醇在铂上的吸附,与完美石墨烯表面吸附铂和甲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铂团簇在缺陷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强于在完美石墨烯表面的吸附,亦即缺陷石墨烯表面有一定的固定铂团簇的作用.石墨烯缺陷可以提高催化剂铂团簇的稳定性,防止烧结.此外,甲醇在缺陷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力低于其在完美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力,因其负载的铂与石墨烯表面的碳有较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现有系统进行主动配电网资源集群控制时,受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波频率的影响而无法进行有效调压,存在主动配电网响应偏差较大的问题,因此设计基于模糊理论的主动配电网资源集群控制系统.系统硬件配置包括集群管理模块、调压模块,集群管理模块由集群管理主站、集群管控装置、高级应用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构成,调压模块由调压装置构成.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集群划分实现配电网分区、主导节点选择以及集群资源划分,并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对电网资源进行多目标优化,根据优化结果通过主动配电网资源集群控制策略实现主动配电网资源集群控制.实验结果证明,在输出功率为3 000~6000 W范围内,所设计系统的响应偏差较小,且运行效率较高,实现了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卫星网络分层分簇的管理结构易在空间段产生中心节点故障,导致网络管理安全性能下降的问题,在分析星簇簇首在空间中安全性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实现簇首快速切换的备份机制和相应的基于优先级的主备簇首选举算法,该算法将星簇内部成员间可达性、时延、链路可靠性等因素进行合理量化考虑,经过卫星优先级计算和星簇内协商选举,生成簇首和备份簇首。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替换故障簇首,恢复星簇工作,同时保证簇首对星簇管理开销最小。  相似文献   

19.
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等方面优势的重要手段。运用共生理论分析海西三群联动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特征,发现海西三群联动的问题主要是在三群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物流专业人才。因此,海西三群应认清各自在共生系统中所处的生态位,协调好三群内部和三群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借力产业集群,助推耦合联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和人才机制,以促进三群联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典型分簇式传感器网络密钥预分配方案连通性和抗毁性差、节点开销大的问题,结合中国剩余定理和LU矩阵提出了一个密钥预分配方案.该方案簇头节点与簇内节点间的通信密钥运用中国剩余定理建立,而簇头节点之间以及簇头节点和基站间的通信密钥采用LU矩阵生成,这样既克服了运用中国剩余定理建立通信密钥的单一性问题,又克服了采用LU矩阵生成通信密钥节点开销大的缺陷.方案支持节点加入与撤销,簇内节点加入与撤销时方案分别满足后向和前向安全性.与典型密钥预分配方案相比,该方案以占用一个密钥存储空间的簇内节点开销和较少的簇头节点开销既实现了网络100%的连通性,又实现了网络完全抗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