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凤菊  朱莉 《甘肃科技》2009,25(14):157-158,103
总结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治疗方法及选择适宜的终止妊娠时机,降低围生儿病率和病死率;对11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34孕周、宫口开大〈2em者应给予保胎、促胎肺成熟治疗,其中26%保胎至孕34周分娩,新生儿出生后情况良好。对于〉34孕周,胎儿已成熟,为避免感染发生则随时终止妊娠;孕28—34周^+6 59例,该组病例共有存活新生儿63例,新生儿发生各种并发症者39例,占61.9%。孕35—36^+6 周51例,新生儿53例,发生各种并发症者13例,占24.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正确处理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可适当延长孕龄,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正> 胎膜早破(PROM)为围产期最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主要的危险是早产和围产期感染。为探讨胎膜早破可致阴道内的致病菌上行感染是否污染或感染胎儿和新生儿,现将我院出生的女性新生儿并PROM 45例分析如下。 Ⅰ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4年12月~1996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1351例,胎膜早破180例,占13.3%,其中女性新生儿45例,选用胎膜未破出生女性新生儿104例作对照组。两组孕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孕34~37周合并胎膜早破引产与自然观察2种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对孕34~37周胎膜早破产妇4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试验组即催产索引产组(25例)及自然观察组(21例).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发生时,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母亲住院时间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新生儿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孕34周以上合并胎膜早破积极引产处理是安全的,可以降低母亲及新生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观察有无症状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与否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兰州市安宁区万里医院定期检查并分娩的假丝酵母菌(+)孕妇426例,其中有症状者134例,无症状者292例,每组内又分为接受治疗和未接受治疗2组,比较有症状组内、无症状组内接受治疗和未接受治疗者在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有症状组内:治疗组、未治疗组早产率分别为2.43%、11.54%,胎膜早破率分别为4.88%、19.23%,产褥感染率分别为2.43%、15.38%,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3.67%、13.46%,新生儿黄疸率分别为6.10%、1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症状组内: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在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低出生体重儿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症状的妊娠期VVC患者积极治疗,能有效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而无症状的妊娠期VVC患者不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2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病例观察和结果分析,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发生以及妊娠结局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金牛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病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20例胎膜早破的患者中,以感染、阴道炎以及流产引产等因素居多.比较孕28-33+6周和34-36+6周胎膜早破患者的分娩方式,可得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加强对胎膜早破原因的探究,做好孕妇产前检查,尽量避免多次流产及引产的发生,了解清楚胎膜早破的相关妊娠因素和处理方法,尽力减少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母婴并发症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A组)及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DKA、早产、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RDS、畸形、窒息).结果 A组的孕妇并发症除产后出血较B组明显升高;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妊娠对孕妇及胎儿有更大的危害,要加强对其孕前、孕期及孕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母婴并发症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A组)及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DKA、早产、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RDS、畸形、窒息).结果 A组的孕妇并发症除产后出血较B组明显升高;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妊娠对孕妇及胎儿有更大的危害,要加强对其孕前、孕期及孕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病理状况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10例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资料,并从同期健康母亲婴儿按1∶1比例随机抽取2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及病理状况,同时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7日龄的神经行为能力评分和2月龄、6月龄的盖泽尔智能评分.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早产、大于胎龄儿、心脑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出生后7日龄神经行为能力评分为(36.77±1.3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46±1.08)分(P0.01);GDM组婴儿2月龄、6月龄盖泽尔智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增加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等病理状况的风险,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可能有长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适宜的终止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回顾分析98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及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之间的母婴结局.结果≤33w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34~36w与≥37w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孕周间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剖宫产组比较,阴道分娩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显著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如病情需要,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可于孕33w终止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适宜的终止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回顾分析98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及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之间的母婴结局.结果≤33w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34~36w与≥37w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孕周间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剖宫产组比较,阴道分娩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显著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如病情需要,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可于孕33w终止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母婴并发症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A组)及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DKA、早产、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RDS、畸形、窒息)。结果A组的孕妇并发症除产后出血较B组明显升高;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妊娠对孕妇及胎儿有更大的危害,要加强对其孕前、孕期及孕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来勒流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诊断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120例,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60例。强化组建高危孕妇卡,强化健康知识的专项教育,在分娩后42d统计两组患者血压变化、体重增长及分娩方式、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等结局,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孕妇产前检查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的产检在8次以上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42d血压及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孕妇刮宫产率、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孕妇子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上升和体重增长,对孕妇转归和减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早产和窒息率。降低医疗费用、保障母婴健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孕期保健工作提供临床资料.方法:用标准杆称测量新生儿体重,1109例正常体重儿与52例低出生体重儿孕周、孕产次比较,52例低出生体重儿与49例对照组进行多因素比较.如果,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5%,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为2.0%,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为2.4%,男女发生比例约1:1.低出生体重发生的相关因素中与产妇孕周、孕产次、孕期检查次数、食欲好坏程度、孕期并发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父母文化程度、身高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质量.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low dose aspirin,LDA)对有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高危因素孕妇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孕周16~22周且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Research,R) 54例和对照组(Control,C) 58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研究组给予LDA治疗,75 mg/d,睡前服药,直至分娩.观察两组PE发生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和胎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两组血液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表达和活性氧(ROS)水平;免疫印迹(WB)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核蛋白因子-κB(NF-κB)、血栓素A-2(TXA-2)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PE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62.1%),研究组早产发生率(14.8%)显著低于对照组(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娩孕周延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早产率减少,足月产率增加,围生儿结局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A能明显降低血液中MDA和ROS含量,降低ox-LDL表达,提高SOD和GSH-Px活性,提高胎盘组织中TRX的水平,降低NF-κB和TXA-2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01).结论 LDA可有效预防高危孕妇发生PE,可能与其具有调节TRX-NF/κB-TXA-2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赵剑虹 《杭州科技》1998,19(6):30-31
1.临床资料本院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底分娩总数3826例,其中早产NS例占3.86此妊娠在用周至<对周中断者,胎儿体重在1000至<2500克之间为早产。因合并胎膜早破49例,占33.10%,均为初产妇,年龄范围21~36岁,孕周分布朗~366/7周,其中双胞2例,计围产地引例。所有患者均结合其阴道流液史;汉化用香兰试验或羊水结晶检查,确诊为股膜早被。所有产妇均常现给予预防感染,促胎肺成熟(地塞米松川毫克每日一次共3天),视室缩情况用硫酸舒喘灵或硫酸镁。统计学方法采取X‘检验。2.结果(l)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除外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及胎盘重量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脐血瘦素水平,共测定了46份样本,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为kg·m~(-2)及与胎盘重量等的关系。结果:脐血瘦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及胎盘的重量有着显著性相关,而男女性别间脐血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孕周、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及胎盘重量有密切关系,临床测定脐血瘦素水平对预测胎儿出生体重和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正式临产前胎膜即破裂者称为胎膜早破。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早产及围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1998—1999年间住院分娩的头位胎膜早破180例,孕周分布在30—42周,其中孕37周以下者19例,10.5%,大于孕37周者161例,占89.5%,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28岁。初产妇144例,经产妇36例。随机抽取同期头位分娩无胎膜早破病例200例与之对照。两组年龄、孕周、产次均无明显差异(P>0.05)。1.2 诊断标准 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妇产科学》第二版。2 结果2.1 胎膜早破距临产时间 本组破膜后12小时内临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头位胎膜早破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单纯足月妊娠头位胎膜早破412例,随机选取同期足月妊娠头位分娩无胎膜早破者500例与之对照,两组年龄、孕周、产次均无明显差异.结果 胎膜早破组难产率29.61%,对照组18.8%,胎膜早破组产褥病率7.28%,对照组1.2%,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率6.8%,对照组1.4%.结论 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早期的临床表现,对母儿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适宜的终止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回顾分析98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及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之间的母婴结局。结果≤33w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34~36w与≥37w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孕周间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剖宫产组比较,阴道分娩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显著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如病情需要,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可于孕33w终止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惊恐障碍患者抑制性控制功能的Stroop特点,对41例惊恐障碍患者及41名健康对照进行Stroop测试.记录两组完成卡片A、B、C的耗时数和错误数,计算反应干扰量.结果显示:(1)惊恐障碍患者完成Stroop测试色卡C的反应时[(76.69±15.77)秒]较完成色卡B的反应时[(31.47±4.97)秒]明显延长(P0.01).惊恐障碍患者完成色卡C的错误数较完成色卡B的错误数明显增多(U=6.00,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惊恐障碍患者完成色卡C的反应时明显延长[(76.69±15.77)vs(56.50±7.36)秒,P0.01],错误数明显增加(U=295,P0.01),反应干扰量明显延长[(42.24±16.68)vs(26.21±6.78)秒,P0.01],而两组完成色卡A和色卡B的反应时及错误数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惊恐障碍患者存在抑制性控制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