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科技领域创新加快,以人工智能为首的一批高新科技行业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的革命性影响。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城市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各大城市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去年,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支持合肥、杭州、深圳、天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要求合肥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强化人工智能创新供给;要求深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要求杭州强化高端资源集聚效应,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7月2日,杭州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会议在杭举行。会上,由杭州市科技局和浙江大学共建的杭州市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杭州市人工智能研究院是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创新载体,未来主要瞄准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融合应用三大主线,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融合应用示范、产业创新发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综合改革试验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四大国家战略平台布局,积极发挥国家战略平台政策的叠加效应。在2017浦江创新论坛上,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就安徽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4.
<正>《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球科创新枢纽和科创名城基本建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合肥市“押宝”京东方、千亿注资长鑫存储、“接盘”蔚来汽车、申请筹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接德国大众集团建立合肥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春回大地江淮美,奋力拼搏正当时。2月22日至23日,安徽省与中科院合作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理事会、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2018年度工作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成立大会等"科技五会"先后在合肥召  相似文献   

6.
正3月9日,科技部发函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四座城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其中,济南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丰富、算力基础和数据资源雄厚,科技部提出要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增强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治理新模式。主要内容如下:一、支持济南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  相似文献   

7.
<正>一、安徽省科技体制改革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1.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安徽省建成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作为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加速推进。截至2021年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进各类人才2299人,形成“3+4+N”大科学装置集群,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为了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杭州市出台若干鼓励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和共性研发平台建设。《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显示,杭州将实施多项新举措:以区、县(市)为主体,建设一批市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聚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突出城市大脑、未来社区、智能亚运等重点,实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比较,结合相关地方政府对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方面开展研究,提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复函同意安徽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一年来,安徽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放百年眼光、举全省之力,着力搭架构、建项目、聚人才、创机制,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基础研究、交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引领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合肥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以来,安徽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全力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信息、聚变能源等战略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区域。10月17日,科技部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杭州成为科技部批复的第三批试验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2017年里,上海市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部署和实施,增强科技创新原创能力。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政府批复成立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积极开展《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研究,增  相似文献   

14.
<正>长三角是我国产学研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安徽要深度融入长三角,需要注重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全面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安徽与长三角区域如何实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坚持错位发展,突出合肥在科技创新融合中的新引擎作用在长三角区域内,有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合肥。它们各具特色与优势,但合肥是全  相似文献   

15.
<正>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经过25年的奋力建设,培育了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阳光电源、安科生物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智能语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集群,在146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7位。当前,合肥高新区正沿着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引的方向,坚持创新驱动,聚合各方资源,加快建设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和产业创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该中心成为国家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二个国家创新体系基础平台。这是安徽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开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和资源配置要素,围绕资源配置要素提出了区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线。并以上海张江和合肥为例,在比较研究两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共性特征;最后,围绕区域如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出了进一步思考,包括:明细的目标定位,大力提升科技治理水平、加强政产学研资的联动。  相似文献   

18.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批复的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在2018年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显示度持续提升,其中张江实验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围绕微纳电子、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海洋、药物等优势领域开展布局,硬X射线、硅光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总结国内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分析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和优势,提出未来建设的方向和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黄麓镇,被誉为"科创小镇、书香黄麓",人口5.6万,面积83平方公里,位于巢湖市"巢湖半岛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巢湖市与合肥接轨的"桥头堡"、融入合肥发展的"排头兵",黄麓镇将抢抓合肥成立滨湖科学城、全面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黄金发展机遇,明确发展定位,全力打造生态科学城。明确发展定位,要紧紧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