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理性总结,更是对这种实践的指导原则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始终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氛围中,如唯物辩证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吸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阐发,并赋予中国特色的称谓——矛盾学说,还用极富中国特色的命题概括事物的矛盾本性。理解毛泽东矛盾学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对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文学学说”不是十分精密、十分严格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宽泛。简而言之,涵盖了马克思列宁的文学思想,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学方针、政策、路线、原则,以及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理论,既包括“原版”的,也包括被演义被曲解的。 老舍所接受和师循的,除了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核心的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学说之外,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特地位,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一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独创性理论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学说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他的学说从"礼"入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仁学"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政治伦理思想的基调。充分认识孔子的哲学思想,深入挖掘其中的政治哲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我们党和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要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这是中国人民有史以来空前的大事。六万万中国人民正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来迎接这个为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带有决定意义的纲领,并为它的完成和超额完成而坚决奋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无论在甚么国家,社会主义社会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建成的。无产阶级在推翻了反动统治、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到社会主义建成之前,都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中,无产阶级必须依靠国家政权和社会力量,来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便逐步克服国民经济的落后状态,保证社会主义胜利所必需的生产力的发展,并消灭旧的资本主义基础,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於过渡时期的学说,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所信仰和推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尽管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已见诸报端,可是他却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因而对社会主义大道理无心理会。直至五四运动以后,他才发现“欧洲各国社会主义的学说,已经大大的流行了”,甚至有些国家变成了“共产党的世界”,由此他预感到“这种风气,恐怕马上就要来到东方”。为了迎接新潮流的到来,陈独秀便开始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很值得后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这一和谐发展的政党制度科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从1919到1920年间,随着中国大批青年学生留法勤工俭学,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分子阶层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群体。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群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使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体系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至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形成。在这过程中,蔡和森和周恩来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华的初步传播上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并且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提出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实际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这一过程,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已开始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