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眼“首届院士苏州论坛”过去一载,第二届论坛又即将召开。回眸去年,12位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应邀来到苏州,为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拓展思路、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
22位院士专家参与,跨越陕、甘、宁、青、内蒙古5个省区,12场专题科普报告会……目前,由中国科学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西部地区,开展了为期16天的“科技进步与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巡讲活动。  相似文献   

3.
《甘肃科技》2005,21(10):I0005-I0005
9月26日上午,“科学与中国”兰州系列报告会在西北宾馆举行。赵忠贤院士和吴澄院士在会上分别做了精彩演讲。报告涉及西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西部资源、环境和能源发展等诸多方面,对西部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对广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月姑苏,春意盎然,乌语花香,第二届院士苏州(专家)论坛召开之际,两院院士齐聚苏州。据悉,出席“第二届院士(专家)苏州论坛”的科学家团队阵容强大,有90高龄的耄耋老人,也有两院的年轻精英,还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近40人。在苏期间,院士们应邀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论坛,为苏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宽思路、出谋划策,对苏州发展的方方面面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他们还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了大学生面对面,中小学学生“大手牵小手”科技传播等系列活动,苏州的名胜古迹也处处留下了院士们畅游的足迹。  相似文献   

5.
在8月11日举行的苏州科学发展专家论坛上,来自北京、南京、上海及本地的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在“十一五”规划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如何把握苏州未来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表了精彩、独到的演讲。本刊精选了部分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6.
院士与苏州     
苏州出院士: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1955年新中国诞生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以来,我国已拥有1773名两院院士,其中苏州籍的院士占了100多席.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苏州由此赢得了“院士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22位院士专家参与,跨越陕、甘、宁、青、内蒙古5个省区,12场专题科普报告会……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西部地区,开展了为期16天的“科技进步与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巡讲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苏南地区历代人才辈出,仅苏州历史上就出了50名状元,常州武进、无锡宜兴、苏州常熟等无不以崇尚读书闻名。在当今两院院士中苏州占80余住,无锡也有近70人,宜兴还享有“教授之9”的美誉。苏南籍的众多科学家以各自的独特建树,活跃在海内外的科学舞台上。为反映这些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本刊编辑部从这一期起推出“苏南籍科学家列传”专栏,向读者陆续介绍部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9.
人们也许还记得,2002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代表党中央亲切看望了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四位人民科学家。其中王大珩、何泽慧、张光斗三位均为苏州人,而何泽慧则是其中惟一的女性。常去苏州图书馆的人定会在院士廊里发现这位女科学家的肖像,还有她的名言:立足常规,着眼新奇。假如想进一步了解她的话,可去查阅苏州籍院士的有关资料和《东山镇志》,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推动高分子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于2004年12月3—6日在湖南湘潭召开“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前沿科学问题”研讨会.来自全国28个单位的43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杨玉良院士作了特邀主题报告,陈国强、袁直、刘俊秋、程巳雪、章林溪等教授作了邀请报告.与会专家对生物高分子、医用高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