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装斗争贯串太平天国革命之始终,太平军的军事战略问题,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仅对太平军在广西的军事战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得大家指教。一、广西的军事形势和太平军“团营”的战略任务公元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创建太平军。这支革命农民的武装,和广西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一样,刚一出现,就立即遭到清朝统治者派兵镇压或“追捕”。不粉碎清军的“追捕”,幼小的太平军随时随地都有被消灭的危险性。太平军在  相似文献   

2.
太平军举义之初,拜上帝会会员捐献的财产构成圣库物资的最主要来源。转战广西各地期间,太平军利用战场缴获和没收的官府库藏,部分解决了给养不足的问题。针对清军和团练的封锁,太平军通过发动群众捐献、罚没富户资产、自己生产经营和向外界购买等途径,拓宽了粮饷来源渠道。太平军在广西作战近两年,由于运用多种方式筹集给养,基本满足了起义初期的作战需要和军民食用。  相似文献   

3.
衢州地当浙赣皖闽四省要冲,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曾显示其重要战略地位。清军为防止太平军自江西或皖南入浙,很早就在衢州常山一线驻扎重兵,把衢州列为浙江“三防”之一。太平军多次入浙取道衢州附近,但每次进攻衢州城均未得手。翼王石达开、侍王李世贤、忠王李秀成曾先后率领主力部队,兵临衢州城下,奈屡攻未克。自1855年开始用兵浙江到1864年最后退出,两头合计将近十年,浙江大部份府县都曾被太平军占领过,而衢州却始终控制在清军手中,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最近衢州修篡方志,要我解这个“谜”。不妨回顾一下史实。  相似文献   

4.
1861年太平军在浙江之役中取得了大胜,这次胜利对于太平天国政权的延续起了很大的作用。胜利的原因主要是入浙太平军实力强大、措施得力、百姓拥护;而清军的腐败无能、实力弱小也加速了太平军胜利的进程。两兵相争强者胜。  相似文献   

5.
在和太平军的关系中,冯子材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因报复刘八的掳掠勒赎而投入清军,在开始的十年中战功并不彰显,以致提拔较慢。在督办镇江军务的五年中,对太平军基本是采取守势。因此,无论是说他凶恶地镇压太平军或是同情太平军,都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6.
张强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2):43-45,54
由于战略失误,太平军未能持续开辟补给基地,根据地受战乱破坏大;天国领导人对发展生产重视不够,在后期又不能摆正生产与税收间的关系,没能把辖区建成巩固的根据地;清军的封锁、破坏以及天国辖区内的灾荒、瘟疫等等,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太平天国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从金田“团营”起义之日起,参加革命的群众,多举家相从,所以太平军中自始就有少年儿童。太平军人“最爱童子”,“酷爱髫龄童子”。他们在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劳,所以到天京后,都  相似文献   

8.
由于战略失误,太平军未能持续开辟补给基地,根据地受战乱破坏大;天国领导人对发展生产重视不够,在后期又不能摆正生产与税收间的关系,没能把辖区建成巩固的根据地;清军的封锁、破坏以及天国辖区内的灾荒、瘟疫等等,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太平天国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9.
刘丽川在上海创立了三合会,并在上海小刀会起事后被推为首领,为起义军的出路进行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他没有足够的魄力以担负起领导全局的工作,没有坚定的信念,总是动摇不定,追求的是自己升官发财的梦想,幻想从列强的调停和与清军的议和中找到出路,充分显示了其趋利避害的会党本性,因此,他不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英雄,不可能使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实现奔赴太平军的战略使命.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上海小刀会起义是在太平军攻克南京、扬州、镇江以后全国各地反清武装起义高潮的一部分,他在发动小刀会起义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曾有过使小刀会起义军融入太平天国运动洪流的战略构想和努力,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金田起义之始,太平军武器极为落后,主要为刀、矛等冷兵器,并杂以农具和少量的旧式火器。胜利进军武汉、南京途中,太平军缴获清军装备甚多,武器得到较大改善。定都天京后,太平军通过购买、缴获及设厂制造等办法,开始采用西方近代化武器。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太平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1.
咸丰(1851—1861年)至光绪(1875—1908年)初年,河南承担的军饷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承担的是清军"围剿"太平军、捻军的军饷,后一阶段则是左宗棠西征和西北、东北的军饷,其总量远远超过了河南经济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汤道富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46-49,66
1864年,太平军余部近20万人进入闽西南,转战一年多后溃不成军,最终战败于粤东。1929年,红四军3600余人进入闽西,消灭了闽西三大反动军阀,播下了革命火种,促成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两种不同的结局值得我们深思,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与各自不同的指导思想、革命纲领、群众路线、军队性质、军队素质和战略战术有密切关系。太平军和红四军在闽西的活动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一八五七年五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因被天王洪秀全重重“疑忌”而率师离京出走,经安徽、江西、福建又折江西南安,下湖南,计欲取道入蜀,不能得手,遂于一八五九年七月末突入广西。石达开的回师,使自太平军全股北上后遭到清军“随时堵剿”,“近十年颇安谧”的广西各地农民革命斗争,又得到了复兴。在两年又三个月的时间里,石达开征  相似文献   

14.
一 1856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相互猜忌、残杀,天国政权处于危急之中。年轻有为又有声望的翼王石达开回到天京(南京)后,不但得不到重用,还遭到排挤,性命也无法保障。在“用是自奋勉,出师再表真”的思想指导下,于1857年5月,率领10万大军,从京城出走,经江西转战浙江、福建,复入江西攻入湖南,企图经鄂西进入四川,以天府之地重振天国事业。1859年5月,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湖南宝庆等地,遭到巡抚骆秉章清军和团练的阻击,入川不能,兵分两路由湖南和广东进入广西,与国宗石镇吉在桂林会师,制定了“假道黔境,以窥蜀疆”的进军路线。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太兄暨朕登极节”太平天国拜上帝教有六个宗教节日(亦称“天历六节”),其中之一即天历每年的二月二十一日的“太兄暨朕登极节”.此节含义,解释不一.但大都避开“太兄登极”问题而讨论“天王登极”,且将“天王登极”理解为“登天王位”.罗尔纲先生曾认为,在1851年1月金田起义前,洪秀全不会正式登天王位;又,天王“登极节”在“二月二十一日”,这个“二月二十一日”当不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二十一日,而应是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二十一日,是时太平军进驻武宣东乡,所以,洪秀全是于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51年3月23日)于武宣东乡登位称天王的.①此说被广泛接受,写进了各式教科书.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也持此说.②惟简又文根据《洪仁玕供词》等材料,认为太平天国当“一起义即正位天王,必无于武宣再行‘即位’之理”.③但仍视“登极节”中的“登极”为正天王位.  相似文献   

16.
一、永安破围与“仙回捷奏”“孤城在望无人近,半载甘从壁上观。”清朝政府在永安州城麇集兵勇近十万之众,“虚费”饷银千余万两,对遥遥在望的弹丸孤城却“不敢逼近”。坚守州城的太平军虽然英勇奋战,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清军的进攻,但困守孤城终非长策。时间拖得愈长,斗争就愈艰苦,困难愈多,危险性也就愈大。为了打破敌人企图“聚歼”太平军于  相似文献   

17.
陈丽 《科技信息》2011,(22):I0362-I0368
大湟江口水文站是国家重要水文站,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浔江的主要控制站,为上下游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决策数据,为国家创造了经济财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西江水系上建造了多座梯级水电站,本文就通过这些电站对该站在低水位时的影响做一些分析,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元一八五三年,起义于广西边陲的太平天国农民军经过千里转战,攻克了江南重镇南京,就定都于此,改称天京。天京定都,是太平军的伟大胜利,同时也体现了这支军队的领导者们卓越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才能。由于爆发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这场革命,不仅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推向了最高峰,同时也集历代农民战争军事实践的大成,因此,研究以定都南京为核心的太平天国军事战略思想,对于理解和总结农民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赵烈文与曾国藩、曾国荃关系密切,得以了解湘军高层机密。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所记皆为本人亲历,不仅记事翔实,而且相对客观,因此其日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价值。研究者往往关注了赵烈文日记中的重要史实,而忽略了其中的若干细节。赵烈文日记中的若干细节以小见大,反映了许多重要历史问题。如太平军通过观察地面草色屡破曾国荃的地道;天京城大火十之七是清军所为,大火烧了八天八夜,天王府系萧孚泗焚烧;湘军入城后为搜刮钱财而导致两广太平军多半逃脱;曾国荃不同意"止杀",导致清军入城后滥杀无辜;挖掘洪秀全尸体是为了确认洪秀全死亡;李秀成免于凌迟处死并以棺木安葬,但奏折仍报"凌迟处死"等。《能静居士日记》以赵烈文谶语而闻名。《日记》记录了李秀成的一个谶语,但是赵烈文认为不过是李秀成的"鄙俚俗说而已"。这说明赵烈文关于清王朝不出五十年的谶语有一定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清王朝屈服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签订丧仅辱国的南京条约,开辟五口通商,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十年间就爆发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经过在金田地区一段不太长时间的艰苦战斗,自永安突围,除了在蓑衣渡一度受挫外,可说是一帆风顺地围桂林、围长沙、下武汉、下南京而定都天京。太平军的足迹踏过了大半个中国,大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为外国所注意重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