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22年12月17日,笔者所在的调查队伍在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村(30°19′36″N, 117°01′10″E,海拔6 m)开展越冬水鸟调查时,记录到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 1只.查阅相关专著与文献资料后,确定该种为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2015年5月17日和19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座木瓦结构的民房内(坐标27°51'26″N、117°44'07″E,海拔840 m),发现2个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旧巢被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侵占,5月21日见2个巢内分别有5枚树麻雀卵,5月28日其中1巢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金腰燕窥探和被树麻雀驱赶的视频。树麻雀利用金腰燕旧巢进行繁殖是否为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震旦鸦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5月和2009年2月在安徽省五河县沱湖(117°10′03″E,33°10′00″N)记录到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 heudei),并拍摄到照片.经查阅文献资料核实,该鸟为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2019年2月先后两次在安徽蚌埠秦集镇林圩村(E117°14′10.97″, N32°47′51.78″)发现叽喳柳莺(Phylloscopus collybita),并拍摄了照片.该鸟栖息于湖区池塘边的芦苇丛和灌丛,独立觅食.通过文献核实,该鸟为安徽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在安徽省或为迷鸟.  相似文献   

5.
根据 2002~ 2003年浙江外海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和 1994~ 1995年浙江渔场及邻近海域头足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蛸类 (章鱼 ) 数量的季节变化和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 :蛸类数量有两个高峰期,即夏季高峰 (8~ 9 kg/h)和秋冬季高峰 (5.73~ 10.5 kg/h).夏季高峰密集中心在 29° 00'~ 31° 00' N, 124° 00'~ 127° 00' E海域,秋冬季高峰密集中心出现在 26° 30'~ 28° 00' N, 123° 30'~ 125° 30' E.最后提出蛸类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7年2月在江西省鄱阳湖畔南昌市五星农场(E116°18'24″,N28°45'18″)观察到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觅食、栖息行为,并拍摄到照片。查阅相关鸟类分类与分布文献资料,证实彩鹮为江西省鸟类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笔者2007年5月19、20日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河西垅(E1141°25′0″、N262°93′0)″和湘洲(E114°161′0″N26°365′)″,海拔500米上下,进行蝶类资源考察中发现并采集标本50余号,经整理鉴定,以及查阅有关文献记录发现,其中灰蝶科:冷灰蝶Rayenna niyea(Nire)、虎灰蝶Yamamotozephyrus kwangtungensis(Forster)为江西新记录种,本文报道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在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北线(点)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岷山、邛莱山、相岭、凉山和秦岭南坡 ,仅有部分分布在秦岭北坡的周至自然保护区 ,该地已成为大熊猫在中国动物区系分布的最北界 ,对大熊猫最北线进行的监测是对大熊猫的动物区系分布报道的补充 .在 2 0 0 1至2 0 0 2年的监测中 ,发现有大熊猫迁移到太坪河海拔 164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5′40″ ,东经 10 7°5 5′10″的龙头竹林中 ;二岭子海拔 185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8′2 4″ ,东经 10 7°48′12″的秦岭箭竹林中 ,是我国目前发现大熊猫在周至保护区分布的最北线 (点 ) .  相似文献   

9.
白云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 a的引种试验证明:白云杉在吉林省中东部山区生长良好,适应性极强,优于红皮云杉.因此,进行引种栽培是可行的白云杉适生范围:N 125°08'~131°19',E 40°52'~44°37'.适宜立地条件为湿润、低温、降水量800~1000 mm,海拔1 500m以下,阴向(北坡)、半阴向(东北坡、西北坡)的中下部平缓坡,中厚层暗棕壤的针阔混交过伐林迹地.白云杉引种试验研究为白云杉在吉林省大面积造林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22年8月7日晚,笔者在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浮溪村(30.085 1N,118.145 8E,海拔562m)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观察并记录到鸮形目鸟类2只.通过对其鸣声和形态辨识并查阅资料文献,确定其为黄嘴角鸮(Otus spilocephalus).该物种为安徽省鸟类新纪录,此记录也是该物种目前分布最北界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