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张晶  陈云弟 《自然杂志》1997,19(6):329-334
性别分化虽然是最基本的发育事件之一,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却五花八门,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存在与否,果蝇和线虫的性别决定于X染色体的多少,蕨类的性别决定于外激素,性别分化是一个多基因有序参与的过程.果蝇的调节体系是一个由可变RNA剪接决定的正调节级联,它有两个支路:细胞自主地起作用;线虫的调节体系是一个负调节级联,不完全是细胞自主的.两性间X染色体数目不等,所以要对X连锁基因的表达作剂量补偿.哺乳动物的剂量补偿机制是将雌性的两条X染色体随机关闭一条,果蝇是使雄性那条X染色体转录水平提高1倍,线虫则是使XX个体的X转录水平降低,这种多样性提供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分子调节开关作用机理的一个丰富的信息源泉.性别决定的分子奥秘正在被逐步揭开.  相似文献   

2.
关于H—Y抗原和Y染色体的关系,目前各家的看法如下: 第一种假说:H-Y抗原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初级雄性决定基因的产物。 Boczkowski(1971)假定在X染色体上有睾丸分化因子(TDF)和睾丸抑制因子(TIF)。雄性的TIF受到位于Y染色体上的抑制因子的阻遏,于是睾丸得到发育。雌性则是TIF抑制了TDF。在X染色体上还有卵巢分化因子(ODF),女性的卵巢发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催化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热失活和化学失活.本文采用不同的焙烧温度模拟催化剂长时间运行所受到的高温影响,制备了碱热联合失活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DRIFT)、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失活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催化剂样品的脱硝效率.结果表明,处理温度为600和700℃时,碱热联合失活的催化剂的脱硝效率(80.7%和75.8%),明显低于热失活的催化剂(87.9%和85.9%).高温会引起催化剂烧结和酸性位改变,从而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和Brnsted酸性位弱化,引起催化剂的失活.碱金属的沉积会改变催化剂的酸性位,引起Brnsted酸性位的弱化,进一步加剧催化剂的失活.研究还发现,碱金属的沉积会增加催化剂的热稳定性,阻碍高温条件下催化剂中锐钛矿相TiO2向金红石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每当盛夏来临之际,令人烦恼的蚊子便开始了它们的叮咬"工作"。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研究团队,将一种黏菌基因移植到非洲疟蚊体内后,会产生一种名为核酸内切酶的生物酶,进而在疟蚊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破坏其X染色体,只留下很少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来形成雌性胚胎。最终或许会完全根除蚊子种群。当蚊子的精子正常产生时,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各占一半。而在新培育的蚊子种群中,攻击X染色  相似文献   

5.
一些研究人员曾预言: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正呈现萎缩之势,上面的许多基因因为突变正在逐渐失去功能,Y染色体早晚可能消失,而男性也会随之灭绝。美国怀特海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认为,上述观点实在是"危言耸听",并于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驳文。女性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男性则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由于只有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性别的染色体,因此它异常“脆弱”。  相似文献   

6.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的稳定、可遗传的变化,主要研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修饰、X染色体失活、基因印记、染色质重塑等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此外,这些修饰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与之共同对细胞和个体的表型产生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在很多疾病包括癌症中都存在异常.然而,这些可遗传的修饰如何向子代传递的机制还不是很明了.本文汇总和概括了近年来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的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DNA甲基化对转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甲基化在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外源DNA甲基化往往易导致外源目的基因失活。利用农杆菌介导将β-葡糖醛酸酶基因(uidA)导入烟草,发现外源uidA基因在部分转基因植株中发生了基因失活现象。Northern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失活的植株内检测不到外源uidA基因的转录产物,同时伴随着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现象。上述实验结果提示,转基因失活很可能是由于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男人?或许你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加以说明。然而从生物学来说,男人的重要标志是一个被称做Y的染色体。男女在正常情况下带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都是由两个相互匹配的染色体组成的。男人与女人不同的一点是,他的染色体配对中有一对是由一个X染色体与另一个个头较小的Y染色体组成的。女人则是由两个X组成。孩子从父母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家宣称他们最近发现了导致人类智力低下的一种主要疾病——脆性 X 综合症的致病基因。这项发现将有助于找到一种俭测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脆性 X 综合症是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愚型的染色体病,其最大的特点是患者的 X 染色体 Xq27和 Xq28带之间呈细丝样,容易发生断裂,表现出脆性。该病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科学家已经能用“敲除”鼠染色体上某种特殊基因的方法,产生模拟某些疾病的新品系.遗传学家首先在体外使早期胚细胞的某种基因失活,然后再把这些基因重新加到发育中的鼠胚体内.于是这些胚鼠后代的该基因或者丢失或者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现在,这类基因工程正在进一步地得到改进与完善.利用新技术,科学家能  相似文献   

11.
象思维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炎  张启明 《自然杂志》2011,33(3):133-136
在西方文化中,现象是由物质实体或空间结构决定的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表现,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或观察的可重复性。中国文化中的“象”具有物我合一、现象与本质相融、自然、整体、动态时序的特点。直觉体悟和比类取象分别是中国人认识和表达“象”的常用方法。象思维过程可分为物象、具象、意象3个不同阶段。中医辨证乃至中医理论的形成集中体现了象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遗传系谱、调查统计数据、实验探究3个方面介绍了判断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三人同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由于他们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就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人类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生物结构自组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恩 《科学通报》2009,54(18):2682-2690
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分子机器、细胞器、完整细胞乃至生命个体的形成, 自组装贯穿其中, 并有极其复杂的调控机制. 本文归纳分析了生物结构自组装的特点及其物理、化学和几何学原理, 并以新生肽链折叠和染色体折叠浓缩为例描述自组装的生物调控原理. 采用自组装策略, 已经开发了许多生物纳米功能结构, 如DNA平面和立体结构、DNA马达、蛋白纳米线、荧光双分子互补系统等. 研究复杂生物体系的自组装极具挑战, 可使我们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还将为纳米科学技术和仿生学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陈金中  薛京伦 《科学通报》2009,54(18):2766-2770
血友病B为一种严格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 由于其单纯的分子遗传基础和明确的临床表现, 容易观察疾病治疗的效果; hFⅨ较小的基因规模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常用基因载体系统. 在多种细胞均可以获得有效的表达使得基因治疗时可以有广泛的细胞选择范围, 同时也为生物工程制备重组蛋白药物提供了便利. 而且, 血友病B有天然和基因操作形成的动物模型便于治疗的临床前实验研究. 基于上述理由, 血友病B一直是遗传病基因生物治疗和重组蛋白药物制备的重要模型.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完成了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临床试验, 对推进我国的基因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简述我国在血友病B的生物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情况与发展方向, 希望为基因治疗和重组蛋白药物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VIA族,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硒在生命现象、医药健康、农业食品、玻璃、电子、化工和冶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硒的发现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出发,介绍了硒在不同领域的主要价值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染色体,分子,原子水平探讨了吸引和排斥与生命物质的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与吸引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生物大分子存在的基石,是细胞分裂,维持细胞结构和细胞内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同时,吸引排斥的作用还有基因调控,DNA重组,突变和修复以及遗传工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朱晓璐  王江云 《自然杂志》2013,35(3):200-206
两千多年前,人类发明了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而如今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动物也能利用体内的生物指南针感应磁场。笔者从磁场的产生入手,详细介绍了地磁场的性质和生物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候鸟是最早被注意到能利用磁场导航,且目前已获得最多磁生物学研究结果的一类高等生物。大量的行为学实验证明,候鸟在长距离迁徙的过程中主要靠对地磁场的感应来确定方向,它们的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特征,并据此找出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不仅如此,部分鸟类的磁导航还有一定程度的蓝光依赖性、会受到异常磁场的干扰,这种现象可以用生物磁受体的磁铁矿的感应假说和化学感受假说来解释。很多生物,包括人类也都有与候鸟类似的磁受体,有些动物能用它们感受磁场并以此作为视觉和听觉的辅助,而其他生物的磁感应能力也许已经在进化的某个阶段被别的功能替代或是直接消失了。目前人们对于生物磁现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未知的谜团等待我们去揭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多令人惊讶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刘钊  于学峰 《自然杂志》2012,34(3):154-160
太阳是地球表层系统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表层环境变化记录中含有太阳辐射变化或太阳活动的印记,实际观测的太阳辐射变化却被认为不足以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剧烈变化,不同学者发展了多种物理模型来解释太阳驱动地球环境变化的机制。本文从地质记录入手,综述了太阳影响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地质[CD*2]生物记录,评述了几种放大机制,发现这些物理模型在解释某种气候现象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在其他方面也往往存在一定缺陷。我们认为:太阳变化是驱动地球环境变化的最根本因素;地球环境变化可能直接响应太阳变化。要么太阳活动引起的辐射量变化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被低估,要么还有未被发现的新机制,未来的研究应该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20.
申丽花 《科学之友》2007,(8B):99-99,101
分析了一代杂交实验在伴性遗传时如何判断性别,如何判断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以及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及其综合应用,体现了一代杂交实验在习题应用中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