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暖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洋热浪越来越频繁和严重.一些动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被迫迁移,甚至导致许多物种消失.全球变暖还会增加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气候变暖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正经历快速的气候变化,高原生态系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这一主线,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物候、高山树线、生物多样性、植被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阐述了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反馈及对亚洲季风的远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结论如下:气候变暖导致植被返青期总体提前,高原树线位置上升,高寒草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气候变暖总体促进了高原植被生产力、增强了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但受限于土壤极大的空间异质性和对深层土壤碳动态理解的匮乏,目前对高原土壤碳库及土壤碳汇功能大小的估算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近地表气温产生"负反馈"作用;植被活动增强还对东亚季风产生远程影响,导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呈现"华南增加-长江黄河中间区域减少"的空间分异格局.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完善观测体系基础上,加强对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机理及生物地球物理反馈等过程的认知,为优化生态系统管理和保障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这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了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所致。而全球变暖的后果,则会使全球的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7,(8A):32-32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这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了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所致。而全球变暖的后果,则会使全球的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推动力。我们曾经以为工业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应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绝大部分责任,现在科学家的研究则表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家办公也对气候变暖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们感受到冬天越来越暖和,而且冬季也越来越短;而夏季越来越炎热,而且比较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全球变暖的缘故。全球变暖被看成是环境污染导致的人祸,而新的科学研究则发现全球变暖七分是天灾,只有三分人祸的因素。我们常常说热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而说寒带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最新研究也验证了这样的说法,不但温暖可以导致湿润,湿润反过来让气候更温暖。这项新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弄清了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科学家指出,温室效应的祸首是太阳对地球辐射的加剧,而导致了水蒸气浓度的上升,而不是我们常常议论的二氧…  相似文献   

7.
粮食作物产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小麦和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总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禾谷类作物的79%和90%.气候变暖导致主要粮食作物减产.玉米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高于小麦,温度升高1℃导致全球玉米减产3%~12%,小麦减产3%~9%;温度升高有利于中、高纬度地区水稻生产,但导致低纬度地区水稻减产.作物产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呈非线性,当温度高于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时,产量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随温度升高的幅度进一步增强.热带地区作物产量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高于温带地区;雨养农业区作物产量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高于灌溉农业区,灌溉可有效降低高温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大气CO_2浓度升高促进作物生长,CO_2施肥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粮食作物减产.气候变暖导致粮食作物减产以及CO_2浓度升高促进作物生长已有共识,但对气候变暖下CO_2施肥效应的认知存在极大的不足,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状态下CO_2浓度升高和增温对作物生长的交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太少.未来研究重点应拓展FACE(free-air CO_2 enrichment)条件下的增温实验,通过不同CO_2浓度梯度下的增温实验,结合其他因子(水分、氮素等)的调控,精细量化不同条件下的CO_2施肥效应,并据此发展和完善作物模型,进而客观评估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CO_2的施肥效应及其对作物减产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型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的地形特征影响其气候特性,使山地植被呈现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对中国典型山地--太行山、横断山和喀斯特山地的研究表明:3个典型山地降雨的垂直地带性差异较大,北太行山迎风坡存在两个最大降雨高度,横断山最大降雨高度位于其背风坡上,而喀斯特山区没有明显的最大降雨高度。植被分布沿海拔梯度表现出较大共性:低海拔地区主要为耕地和灌丛;随着海拔的升高,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比例逐渐增加,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高海拔地区则主要被高山草甸或冰雪带所占据。水分是限制太行山低海拔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而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则主要受温度限制;横断山和喀斯特地区降雨充沛,植被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全球气温明显上升,温室效应日趋严重,不少人估计下一世纪将继续变暖。但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80年代异常强盛的太阳活动看来对气温上升也起着相当的作用,何况长期气候预报历来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性。这启示我们还应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来说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1.
魏军晓  岑况 《自然杂志》2018,40(6):451-458
为了客观评价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不确定性因素,厘清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深时"(前第四纪)时期的古大气成分、古温度等气候参数和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还总结出当前全球变暖中7个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指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当前全球变暖,首先应该与"深时"古气候有机结合为一体;其次应该考虑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耦合和反馈,而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地外因素也不能忽略;再次,在不否认人类活动对当前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需正视当前全球变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谈判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挑战,是目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因此,对于气候变暖的研究不仅科学家重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越来越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闭幕。大会通过的协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主要是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大造成的,地球发出的热量在进入太空的过程中被地球大气层捕获,就会引起全球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地球越来越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情.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当然也是我们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近年来,科学家也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想办法.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早已不是气象学家的预测,而是不容置疑的残酷现实。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而引发的各种天气气候的小概率事件频频发生,自2009年入冬以来,由于北极涛动指数处于负位相,意味着极地冷空气向中纬度地区扩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冷空气活动也偏强。北方的严寒天气也波及浙江省。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全球气候突然变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衣育红 《科学通报》1992,37(6):528-528
由于气候变化对经济及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10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学者认为20世纪全球变暖,特别是80年代的全球变暖,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如CO_2等)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造成的。我们根据全球及中国的温度资料,对80年代气候的突然变暖进行专门的分析,这种分析将有助于对温室效应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1895~2014年Had 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CO_2浓度加倍前后600年海气耦合模式CESM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全球变暖前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特征(强度及其中心位置、生命期与频率)的变化及其可能原因.主要结论如下:全球变暖后,在观测和模拟中气候平均的海温增暖中心分别位于热带西太平洋(类拉尼娜型增暖)和热带东太平洋(类厄尔尼诺型增暖),引起热带太平洋低层东风信风相应地增强和减弱,从而改变了热带太平洋最强海气耦合的位置,决定了ENSO演变特征的不同变化.ENSO事件强度中心位置在类拉尼娜型增暖背景态下更倾向于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部,形成"中太平洋ENSO",而在类厄尔尼诺型增暖背景态下则更偏向赤道东太平洋,形成"东太平洋ENSO".两种气候态的改变都会造成全球变暖后El Ni?o事件生命期的明显延长,其中,类厄尔尼诺型增暖的影响更大,最大可延长约3个月,极端El Ni?o事件生命期的增长更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一方面使热带西太平洋异常西风更早出现,有利于El Ni?o事件的提早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会减小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的平均深度和热带中东太平洋赤道内外平均海温梯度,分别减慢了海洋次表层负反馈Kelvin波的东传速率和减弱了El Ni?o暖信号的"放电"速率,使El Ni?o事件衰亡速度减缓,持续时间更长.另外,观测和模式结果均表明,ENSO事件强度和频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明显增强和增多,并且类拉尼娜型和类厄尔尼诺型增暖背景态会分别导致极端La Ni?a事件和极端El Ni?o事件频率显著增多.本文研究结果很好地统一了观测和模式中不同气候背景态下ENSO特征变化的现象和机理,为理解和预估全球变暖后ENSO特征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奠定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环保似乎从来都是别人的事.虽然我们知道60年前就有几个气候分析学家提出了"前卫"的全球变暖的概念,我们也看见电视里,联合国的官员口气严峻地指出"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更有各种数据和预测见诸报端,告诉我们"格陵兰岛每年流失的冰达221 km3,时下的流失速度是1996年的2倍","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0.5 m~1.4 m"……但联合国和格陵兰岛都离我们太远,真空上阵的外国环保斗士我们又学不来,我们这些饮食男女,,只求丰衣足食,环保,只是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等因素,1年前,当加州议会推出了“加利福尼亚太阳能倡议”计划后,全加州兴起了一股安装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热潮,并逐渐向周边地区蔓延——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4):1-1
加拿大艾里斯冰架于2005年8月发生断裂。这是加拿大3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冰架断裂事件。科学家指出,艾里斯冰架的断裂与气候变暖不无关系。不久前,加拿大环境科学家在北极拍摄到一张照片:两只北极熊站在浮冰之上进退两难。而之前不久,有四只北极熊被发现淹死在阿拉斯加海岸。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北极熊面临生存危机。2007年2月1日晚,巴黎埃菲尔铁塔熄灯5分钟,以呼应于第二天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