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科技》2009,(8):6-7
<正>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日前表示,对于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的不是思考现在,而是思考危机之后。他概括了世界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的五个基本的趋势,认为这些趋势是挑战,也是  相似文献   

2.
<正>"在世界动荡的经济中,寻找中国继续发展的动力。毫无疑问,就目前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力,就是改革,就是制度的突破。"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在12月12日召开的"2011CCTV全球财经论坛"上再次发出呼吁,并就包括所有制和企业制改革在内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樊纲认为最近这些年因为世界经济动荡,因此对宏观经济的问题、宏观政策等短期问题关注较多,但是  相似文献   

3.
余翔 《世界知识》2010,(7):13-13
<正>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2005年曾指出,欧元要想克服美元的在任优势和网络优势而与美元"平起平坐",则需美国犯一系列严重的政策错误或者遭受国际收支平衡危机。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曾一度让欧洲以为等来了美国出错的机会,但未料等来的却是希腊债务危机。一时间看空欧元的情绪弥漫市场,"欧元崩溃"、"放弃欧盟梦,回归国家主权"的呼声再次响起。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于2012年1月14日上午9点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樊纲在第一分论坛:"直面挑战,寻找世界经济发展新突破"的发言中表示,应该在动荡的世界经济当中看到一些积极因素,以进一步发挥我国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董春平 《科技信息》2007,(27):281-281
随着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加速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纵深推进,天津面临着如何续写昔日"辉煌",更好地发挥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环渤海中心城市功能,实现经济"二次飞跃",从而提高城市综合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09,(9):5-6
<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8月13日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已确实率先复苏,中国的复苏是可持续的,呈现出V型而不是W型的走势。樊纲称,面对人类历史上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未能"独善其身",仅出口贸易就遭遇了改革开放3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经济外向依存度高达150%,其实体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通过迅速的蔓延、扩散和发展,历经信贷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等阶段,已经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实体经济的全面经济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9.
刘云 《世界知识》2012,(1):46-47
有人将欧洲债务危机比喻为"大出血",而将美国债务危机比作"得了癌症"。如果欧洲深度衰退影响到美国,那么"得了癌症"的美国经济将会怎样?对于欧洲来说,2012年的新年将在艰难中度过。标准普尔2011年12月16日发表报告称,债务危机下的欧洲  相似文献   

10.
韩克敌 《世界知识》2014,(24):25-27
<正>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超过了2001年的9.11事件。和持续十几年的反恐战争不同,这是一场传统而经典的大国政治博弈。此次危机在美国社会激起巨大反响,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其广度和深度为近年罕见。在美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中,乌克兰危机最具挑战性。这是因为,乌克兰不同于叙利亚、不同于"伊斯兰国",也不同于朝鲜、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个地区牵扯更广领  相似文献   

11.
一、金融危机对攀枝花市的影响 目前,国际经济危机动荡加剧,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攀枝花在此次危机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尤其对攀枝花实体经济的影响最为深刻。金融危机对攀枝花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4,(12):13-13
<正>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泰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可谓是与坎坷相伴,几经折腾,蒸蒸日上的崛起势头一次次受挫于不同形式的国内和国际危机,经济频频遭受重创,元气大损。1997年,一场肇始于泰国的金融风暴遍及东南亚各国。泰国经济首当其冲地在这场危机中蒙受了巨大损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1997年泰国经济增长率从上年的5.9%跌至-1.4%,1998年进一步跌至-10.5%;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在全球的排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30日,2012全球CEO发展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我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为主,依靠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目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充满着危机与挑战。李毅中指出,中国经济已与国际经济融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2月18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宣布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负面"上调至"稳定",主权信用评级仍维持BA1级。2016年9月和10月,标准普尔公司和惠誉公司也分别上调了对俄罗斯经济的预期。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先后上调俄罗斯经济预期,是否意味着俄罗斯经济经过两年的衰退开始走向复苏?哪些政策支撑着俄罗斯经济度过危机?俄罗斯经济的春天何时能够到来?  相似文献   

15.
<正>工业4.0的提出:在危机中找转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扩散及与工业融合发展,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制造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广泛研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纷纷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行动计划,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2009-2012年期间,欧洲各国深陷债务危机,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依然坚挺。德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其基础产业——制造业。对于德国而言,制造业是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增长的不可或缺因素。基于这一国情,在世界快速发展的浪  相似文献   

16.
《科技促进发展》2011,(9):10-10
编者按: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近来,欧债和美债危机加剧,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加大,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导致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存在大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个多月,关注财经新闻的人至少对以下两件事情印象深刻:一个是中国A股市场"屡创新高",另一个就是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亦称次级债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所产生的猛烈冲击,说是一场灾难丝毫不为过。欧洲的金融机构深受其害,以至于英国诺森罗克银行遭遇严重挤兑(见压题照片)。更要命的是,至今谁也说不出这场危机的"底"在哪里。美国财长保尔森曾警告说,次级债危机在信贷市场引发的信心危机,可能比过去20年中任何一次金融震荡持续的时间都要长。谁是这场危机的制造者?谁又是受害者?这场危机对美国经济本身乃至全球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欧洲人被美国人"涮"了吗?这些都是我们要梳理的问题。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一些银行也有一定损失。中国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业、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都应从中吸取深刻教训。比如,将缺乏支付能力居民的住房问题推给市场,必定后患无穷。有人甚至说,危机之前,中国的房地产问题还只是从经济问题发展成了社会问题,而这场危机的爆发,则可能使其上升为经济安全问题。因此,这场危机对中国是有警示意义的。——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曾创造出诸多"奇迹":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了"经济奇迹",与韩国、香港、新加坡并称为亚洲"四小龙";在结束政治戒严体制后平稳渡过政治转型危机,先后实现了"立法院"、直辖市首长与台湾地区领导人全面直选,创造了"政治奇迹";台湾还有引以为荣的"食品安全奇迹","MIT"(台湾制造)就是食品安全的保证。然而,当今的台湾,一个个奇迹纷纷崩坍:经济衰败、政治内斗、薪资停滞,社会对抗……2013年,台湾选出的年度汉字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在上海经济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中国经济的未来"系列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国内的学界非常需要进行一些理论的反思跟理论的创新。在这次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充分显现出目前的宏观理论对于这场危机的产生基本没有预测到,危机发生以后也想不出好的办法解决,目前的宏观理论基本上都是以国别经济来研究,但是出现像现在全球的危机基  相似文献   

20.
<正>危机之年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危机,以至于想象不出能用什么更好的词汇概括这一年。这是一个"危机之年",世界行走在危机边缘。有地缘政治和区域安全上的,如乌克兰、叙利亚危机,以及南海问题的升温、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拉锯"。有经济上的,如欧元区解体危机、俄罗斯货币危机、中国股市危机。有人道性质的,如涌入欧洲的难民潮。还有全球性的,如"伊斯兰国"(ISIS)极端势力的兴起和战略改变。这些危机相互关联,没有哪个绝对孤立地发生。最典型的,ISIS崛起和叙利亚内战相互交织、渗透,引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