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写作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可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总觉得无话可写。有的学生勉强能完成作文也如流水一般。那么,怎样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呢?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不停息。”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作文批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我在作文教学中,过去总是采取学生写、教师改的方法,一学期下来,教师为批改作文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往往收效甚微.1995年,我带了两班初三语文,每班有学生70多人,批改作文如采取老办法,势必精力、时间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在作文批改中进行了一点改进,就是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把学生自改、互改和教师评讲结合起来.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大有提高,自己也不再为批改作文大伤脑筋了.  相似文献   

6.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中极其重要却又难以取得很好效果的环节。学生每写一篇作文,如能反复推敲,改去疵病,不仅可以文通字顺,提高作文质量,还可以从“改”法中悟出“写”法,历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过去的作文教学评价,往往与作文指导截然分开,先作后评,生作师评。一个学生写一篇作文,从命题、指导、写作到评改,以教师始,又以教师终,教师精批细改,非常辛苦,而学生却只关心等第或分数,很少细细地去反思教师的批改和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浅议作文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作文而言,“工具性”是指写什么、怎样写两方面,“人文性”是指为何要写、写的过程如何两方面。实际上,在写作的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统一的,统一在处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上。常言说,“作文如做人”即是此理。其中,明确为什么要写是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的过程;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是追求作文教学的价值观问题。质言之,作文素养即考察作文育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这些能力,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读、写实践来形成。老师的“讲”是必要的。但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又能“讲”多少?故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上,也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可叹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半仍处于读是读,写是写状况,而作文教学又难以摆脱“学生写,教师改”的旧套。学生作文勉为其难,教师改作呕心沥血,却看不到多少效果。教师也明知“多读多写”才是提高语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如果对中学生作“对作文是否有兴趣”的调查,回答“无兴趣”或“兴趣不大”者,为数不会太少;如果对中学语文教师作“工作中最苦恼、最沉重的是什么”的调查,回答肯定是“作文批改”。之所以会有上述回答,是因为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应付地位,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一次次的作文练习,是机械地、周而复始地在同一平面上作惯性运动,难以见到成效;教师整日为批改作文忙得疲惫不堪,而学生却从批改中获益甚少,事倍而功不至半。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总结出“多写、少改、重评;自比、自改、自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印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试论作文课“教什么”和“怎样教”──兼谈《作文台阶训练设计》杨西龙语文教师有三怕:一怕上作文课,二怕听作文课,三怕改作文。其症结在于:作文课讲什么,怎样讲,怎样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怎样改。教什么教什么,是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说到作文,不仅是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的事情,更是老师们最难以攻克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曾经做了很多次尝试。其中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我列举过曹雪芹写作和修改《红楼梦》的例子,也曾以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例,更以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敲”二字为例。来说明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古人云:“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一点也不错。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谈一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  相似文献   

14.
张香兰 《科技信息》2007,(18):223-223
自古以来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改文。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绞尽脑汁。那像铁索似的作文题,死死地束缚住充满幻想的童心:那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像白而淡的开水。的确,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结果为完成教学任务就把作文当作编造谎言的园地,当作涂抹文字的游戏,当作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劳而无功,“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王国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明确地说出了学生兴趣在于求学、获知的智力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学”,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乐学”即“兴趣而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时,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写,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技能也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中考试题中,作文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一些误区.如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所以,一写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不堪人目.学生普遍反映,作文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我们教师对待作文可以说付出是"高投入"而收获是"低产出",这种状况持续久了,我们教师干脆先躺倒不干了:望天收.但我们教师不妨想想是真的没有用,还是我的方法有问题呢?下面我想谈一些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如何解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设法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趣事,让学生乐意作文.一、注重生活积蓄,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生活的积蓄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教者在作文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其生活的库藏,触发他们  相似文献   

18.
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老师和学生,在我们作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下面问题。钱穆说:作文就是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就如何写。出口为,下笔为文。想说什么如实写下即可。叶圣陶说:作文是用笔说话的,写作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学生对"有新鲜的词句"进行记忆,对优美诗文进行赏析,沉淀语感,习作时自觉不自觉地试着运用,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根本不可能写出一将像样的作文来.中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具备两个最起码的条件:一是要懂章法,二是要有材料,缺一不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使学生读和写都共同进步的观念,通过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使学生在“在章法”的同时积聚作文“材料”,并通过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检阅阅读教学的成效,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同步。读为了写,写是读的体现。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是写作教学的基础,而写作教学则是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自己改文能力郭凤云,单成仁学生作文,教师改文,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但并不完全是科学的方法。从教学论的高度来看,它的教育作用是有限的。在作文教学中,文前指导学生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关系到作文的实际效果,理应重视;而文中的指导,则是要求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