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淤泥质潮滩与沙质海滩在组成物质和水动力特征方面具有本质差异,潮流对泥沙的输移起着主导作用。本文剖析一个水柱在一个潮周期中的速度变化过程及其产生的冲淤效应,阐述了缓淤积性潮滩S型剖面形成的机理和几种变异情况,并举实例说明。本文还提出了发育完全的淤积性潮滩的地貌分带。  相似文献   

2.
根据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的特性,本文以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的潮间带剖面单宽沉积物量日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样本检验方法,得出潮间带发育存在着淤积和冲刷两种年内变化趋势,并据此建立了与实际情形有较好吻合的非线性淤积-冲刷双稳定态系统动力学模式,认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区域海岸的特殊性,张家厍潮滩存在着“夏季浪控高(波)能潮滩”和“冬季潮控低(波)能潮滩”两种与不同动力环境相适应的季节性状态。  相似文献   

3.
根据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的特性,本文以杭州湾北岸张家库潮滩的潮间带剖面单宽沉积物量日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样本检验方法,得出潮间带发育存在着淤积和冲刷两种年内变化趋势,并根据此建立实际情形有较好吻合的非线性淤积-冲刷双稳定态系统动力学模式,认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区域海岸的特殊性,张家库潮滩存在着“夏季浪控高(波)能潮滩”和“冬季潮控低(淡)能潮滩”两种与不同动力环境相适应的季节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时序列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96年以来厦门市大嶝岛海岸线及潮滩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4年间大嶝岛海岸线主要是向海扩张,尤其是东部岸线;大嶝岛西南和南部的潮滩以淤积为主,且2002—2011年间的年水平淤涨速率和沉积速率均明显大于1996—2002年间的相应值;大嶝岛-2~2 m之间的潮滩面积在1996—2011年间增加了约16%,而在2011—2014年间减少了约41%,并以西南部和东部海域潮滩的变化最为明显.围填海、海域清淤工程等人为活动是导致近20年来大嶝岛潮滩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潮滩开挖后回淤问题一直困扰航道建设和港口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探究胶州湾北部海湾整治工程在不同开挖方案下潮流场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进行潮流数值模拟,基于二维平面不可压缩雷诺平均纳维埃-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浅水方程,对比分析两种潮滩开挖方案对航道水动力条件及冲淤变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疏浚后,开挖区及附近海域涨潮流作用明显增强,落潮流深槽流速降低,产生进水加速,出水缓慢的效应,方案二涨潮流作用增强而落潮流减小效应大于方案一。工程完成以后,开挖区有所淤积,方案一潮滩开挖区年平均淤强约15.6cm/a, 方案二约为19.0cm/a,淤积强度由深水区向浅水区逐渐增加,工程疏浚产生的涨潮流增强、落潮流减弱的效应将使淤积加速。  相似文献   

6.
广西红树林海岸现代沉积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红树森海岸主要分布于广西东部的英罗港,丹兜海、铁山港,西部的暗埠口及江平一带,以溺谷湾、三角洲潮滩分布为主,其中大部分为软底型红树林海岩,北海大冠沙白骨壤灌丛为硬底型红树林海岸,红树林首先只是追随海岩沉积过程,然后生长后促进淤积过程,而不是首先生长红树林,然后才开始海岸淤积过程。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国内外对潮滩剖面形态和演变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以全球最典型、潮滩资源最丰富的江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潮滩观测量测方法、潮滩剖面形态及沉积过程,潮滩演变特征及其物质和动力响应等,并讨论了潮滩发育与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盐沼滩面演化的有机碳累积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岛东部滩地3个典型高程部位(高潮滩、中潮滩、光滩)柱样的元素(C, N)含量、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粒度与C/N比等的测定,研究盐沼有机质的来源、更新特征及垂向累积.结果表明,光滩柱样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颗粒有机碳(POC)含量、C/N比等上下高度一致,有机质的多源性不明显;中潮滩柱样有机质为陆源与海源的混合,陆源成分略占优势;高潮滩柱样有机质的多源性明显,但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与当地植被.随着滩面演化,柱样上部层段的有机质含量增加,陆源物质与当地植被逐渐成为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个别POC含量高的层段,原地植被对POC的贡献高达58%.长江口盐沼有机质的分解程度低,POC与黏土含量的垂向分布主要受控于滩面沉积过程,与盐沼高的淤积速率直接相关.从物质净累积看,盐沼是大气中CO_2的一个汇.长江口盐沼高的淤积速率,独特的沙、泥纹层构造及其优良的封堵效应,使埋藏存储成为盐沼碳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来自岸外辐射沙脊群和废黄河口的细颗粒沉积物供给使江苏中部海岸潮滩快速淤长,其潮间带沉积速率以1~5cm·a-1为特征值.针对该特征值的控制机理问题,本文以王港潮滩为原型,用数值实验方法重现了滩面悬沙输运格局,通过沉积连续方程模拟了海岸剖面上沉积速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颗粒物质在潮间带上部强烈堆积,在给定的模拟条件下,最大沉积速率值与上述特征值相当;潮滩沉积速率随岸外水体悬沙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由淤转冲"的临界悬沙浓度值约为0.4kg·m-3,这表明若沉积物供应下降至一定水平,潮滩剖面将不能维持稳定.模拟结果显示,虽然目前江苏中部海岸潮滩呈淤长状态,但未来将面临因物源匮乏而转为侵蚀的风险,这对于海岸防护和生态系统保护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细颗粒沉积物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往往会以悬移质形式进行长距离的运动,并在海岸和内陆架产生侵蚀和堆积.废黄河三角洲至江苏中部潮滩系统是研究源—汇过程和产物问题的理想区域.遭受强烈侵蚀的废黄河三角洲作为物源,在沿岸陆架环流和潮流的作用下再悬浮起来的泥质沉积物沿岸输运并最终归宿于江苏中部潮滩.本研究于2013年冬季大潮期间在侵蚀—淤积的过渡带的新洋港岸外开展的全潮水文泥沙观测结果表明,近岸6km内区域的具有高悬沙浓度和强南向沿岸输沙的特征,而距海岸12km站位的悬沙浓度大致为内侧站位的1/3,而悬沙输运单宽净通量比内侧站位小一个数量级.计算估计出冬季大潮沿江苏海岸南下的悬沙通量大致为每天46万吨,这一数值可以和江苏海岸侵蚀岸段的侵蚀量相比较.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滩涂地貌及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殷勇 《河南科学》2010,28(11):1482-1490
阐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地貌特点以及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途径.根据连云港、盐城、南通各分区资源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连云港应以港口开发和盐业—海洋化工为主,滨海旅游为特色,滩涂养殖为辅;盐城应以滩涂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逐步开发港口和临港工业;南通应以港口资源开发和滩涂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2.
考虑气体滑脱对气窜速度的影响,从停泵/启泵两阶段中气体的流动特性入手,提出了离散滑脱滞后时间法气体上窜速度计算模型。在多相流气体滑脱速度计算中,提出了时间滑移网格的算法。以四川元坝某井为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经现场验证,该模型可满足作业需求。结果表明,采用离散滑脱滞后时间法计算深井气窜速度是可行的;深井段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超临界态气体滑脱现象不严重,对气窜速度影响不大,临近井口段气体滑脱较大;不考虑气体滑脱与考虑气体滑脱相比,气窜速度误差高达76.36%;随停泵时间延长、监测气体显示时间延长、油气层顶界位置上移,迟到时间减小,气窜速度均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可视化滩涂资源遥感监测系统有利于科学监测和保护滩涂资源.针对目前的滩涂资源遥感监测系统存在空间和属性信息关联不足、系统复用性和可扩展性不高等问题,本文结合滩涂资源的可视化展示需求,对系统进行优化:在GIS实体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GML的映射设计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实现了GIS对象及属性的动态管理;在图层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MapObject组件的GIS实体展现,实现了多种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转换;在系统设计方面,采用插件技术,实现了系统功能的封装和复用.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对江苏沿海滩涂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可视化展示,对于海洋滩涂资源的保护和服务海洋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西及长江三角洲南翼潮坪剖面均显示,微型层序和小型层序是潮坪沉积的基本组成单元。潮坪观测证明,砂质单层是风暴沉积,而泥质单层是正常天气的沉积单元。砂、泥质单层共同组成一个小型层序(风暴序列).风暴沉积在潮坪层序中占重要地位,大小潮沉积旋回的概念不适合于长江三角洲一类的非潮道潮坪。  相似文献   

15.
潮坪沉积韵律与沉积间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淅西及长江三角洲南翼潮坪剖面均显示,微型层序和小型层序是潮坪沉积的基本组成单元,潮汐说认为,潮坪层序中砂质单层是在大潮汐期间形成的,而泥质单层是在小潮期间形成的潮坪观测证明,砂质单层是风暴沉积,而泥质单层是正常天气的沉积单元,砂,泥质单层共同组成一个支序(风暴序列),风暴沉积在潮坪层序中占重要地位,大小潮沉积旋回的概念不适合于长江三角洲一类的非潮道潮坪。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钻井岩屑描述、测井资料解释、野外露头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样品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将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划分为1个Ⅲ级层序和3个准层序组,在准层序组内又划分出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对清虚洞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准层序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sq1-TST 期,受持续海侵影响,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浅滩规模较小;sq1-HST 期局限台地潮坪-湖相沉积较发育。sq2-TST 期台内滩沉积最为发育,也是清虚洞组颗粒滩相储层最发育的层位;sq2-HST 期沉积格局演变为局限台地潮坪环境。sq3准层序组仅残留高位体系域沉积记录,属于频繁暴露的潮坪环境,以膏岩类沉积为主要特征,为灯影组和清虚洞组天然气藏重要的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17.
12 consecutive monthly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idal flat surface in Dafeng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Palynological analysis of these samples indicates that seasonal palyn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tidal flat sediment are distinct and some palynological indices such asspecies percentages of Arboreal and Herbaceous pollen and spore are good indicators for discriminating the depositional seasonality of the tidal flat sediment. Sedimentary sequences formed between 1984 and 1994 were used to verify this method. The result proposes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muddy flat and the species percentage of arboreal pollen is the best indicator for the seasonality study of the tidal flat sediment.  相似文献   

18.
利用珠海淇澳岛1996、2003、2009、2013年4期高分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62013年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运用GIS技术及地学信息图谱基本理论,合成3个时段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了解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布格局. 研究结果表明淇澳岛在19962013年的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1)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在19962013年,林地、建筑面积都有所增加,新增面积最大图谱单元是林地,面积为492.3 hm2,主要来源于滩涂与海域,集中分布在岛屿西北角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其次是建设用地,面积达143.38 hm2,主要来源于裸地与灌木林地. 研究区域范围内海域、滩涂与裸地呈减少趋势,海域主要转换为滩涂,滩涂主要转化为林地,裸地主要转向建筑用地,坑塘水域变化起伏. (2)从格局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虽稳定型占据主体地位,但岛屿西北角红树林区存在极大不稳定性. (3)从格局变化的时间分布上看,土地变化模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19962009年,20092013年的用地格局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The geopotential variation caused by solid Earth, ocean and atmospheric tides can be estimated from artificial satellite orbit perturb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total tidal variation in geopotential field derived from satellite tracking data, combined with the recent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ocean tide obtained by Topex/Poseidon and atmospheric tide model, permits the estimates of the solid earth tide phase lags for M2 and K1 constituents (respectively 0.12° and 0.13°). This result agrees rather well with the result 0.16° derived from satellite data by Ray and the constrained theoretical result 0.21° given by Zschau; whereas the results given by gravity tidal methods are rather scattering in the phase lag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