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相分离温度及其变化幅度为指标考察了乙醇和柴油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直馏和加氢柴油馏分油及所有市售柴油与乙醇的相分离曲线随乙醇含量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馏分油在乙醇含量为5%~20%范围内,相分离温度升高25~40℃,调合柴油在乙醇含量为10%~20%时,相分离温度升高10~15℃,且在乙醇含量约50%时相分离温度都达到最高值;芳烃含量较高的催化裂化柴油相分离温度随乙醇含量增加呈单调升高的趋势,但整体升高幅度小于15℃。柴油的烃族组成和50%馏出温度对乙醇与柴油的相容性有较大影响。加入助溶剂后乙醇和柴油的低温稳定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燃用乙醇复合柴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柴油机上分别使用多孔喷油嘴和伞喷油嘴进行燃用乙醇复合柴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上燃用乙醇复合柴油后,能够达到原机的功率,并且柴油机的NOx和碳烟排放有明显的改善,热效率有一定的提高,排气温度和最高燃烧压力基本不变。伞喷油嘴的效果好于多孔喷油嘴。 相似文献
3.
4.
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11)
为了研究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元燃料的低温性能,基于热力学相平衡模型,计算了该三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同时对比了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探究了乙醇对该二元燃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元燃料的析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三元燃料PHC5E5、PHC10E10、PHC15E15、PHS5E5、PHS10E10和PHS15E15的析晶点分别降低了4.5、5.7、6.1、4.3、5.3、6.1 K,所对应三元燃料在不同温度下析晶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初始析晶温度下,三元燃料中的乙醇与生物柴油同时开始析晶,这说明乙醇以共晶方式与高熔点组分同时析出,改变了高熔点组分在晶核形成、生长过程中的结晶趋向和结晶形态,延滞了三元燃料在低温过程中的析晶趋势;未结晶的乙醇大量分布在燃料液相以及网状和片状晶体间隙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已结晶组分在基液中的溶解度。这两者共同改善了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元燃料的低温性能。该研究为优化加氢生物柴油的低温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掺混比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对小型风冷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不改动柴油机结构和参数的情况下,掺入低比例的乙醇,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影响不大,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加,但能量消耗率有所下降,还可以改善燃烧,降低烟度;HC和CO的排放基本上随着乙醇掺混比的增加而增加,NO的排放趋势正好相反.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燃用这种混合燃料存在一最佳掺混比范围. 相似文献
7.
前期的试验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矿物柴油,生物柴油作为再生能源,含氧量高,可大幅降低烟度的排放,并能在一定程度降低CO排放.为进一步降低排放,在生物柴油中掺燃不同比例乙醇,就最大转矩转速和标定转速工况下进行了负荷特性试验研究,排放检测采用了最新的AVL排气分析仪.结果表明,与纯生物柴油相比,混合燃料(乙醇掺烧率小于30%)的动力性能良好,当量油耗率在较大负荷工况下有所改善;碳烟在整个运转工况范围内均有大幅度的降低,而HC排放则反之;CO和NO_x排放受乙醇掺烧率影响,NO_x排放量在乙醇掺烧率为10%~20%时明显减少,如继续增大乙醇掺混比例,NO_x排放增加;CO排放量在乙醇掺烧率为10%时最佳,大负荷工况下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11)
为了完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喷嘴孔内空化现象及近场喷雾特性研究,利用高速摄像机和放大尺寸单孔透明喷嘴观察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5%和10%的3种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喷孔中的两相流动及近场喷雾,在喷射压力为0.26~0.46 MPa的范围内对空化特征长度、流量系数、空化数、雷诺数等特性参数及喷嘴近场喷雾特性进行了分析。将3种混合燃料分别命名为E0D100N0、E5D90N5和E10D85N5,其中E、D、N分别代表燃料中的乙醇、柴油和助溶剂正丁醇,下标表示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乙醇含量的增加,E0D100N0、E5D90N5和E10D85N5的空化初生及超空化对应的阈值喷射压力依次降低,空化发展期逐渐缩短,超空化期相应延长;在无空化和空化初生期乙醇含量的改变对近场喷雾锥角的影响并不明显,在空化发展期和超空化期,3种燃料近场喷雾锥角随乙醇含量的提高而增大,在柱塞流阶段,3种燃料近场喷雾锥角均接近0°;在同等喷射压力下,E0D100N0、E5D90N5和E10D85N5对应的流量系数和雷诺数依次增大,在柱塞流阶段,3种燃料对应的流量系数和雷诺数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
乙醇-柴油混合X195柴油机燃料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X195柴油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乙醇-柴油混合喷射柴油机进行了性能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具有高十六烷值的F-T柴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乙醇燃料制得乙醇/F-T柴油混合燃料,通过与0#柴油和纯F-T柴油进行比较,研究其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0#柴油相比,F-T柴油的滞燃期最短,混合燃料的滞燃期小于0#柴油、大于F-T柴油,且混合燃料乙醇比例越高,滞燃期越长;混合燃料燃烧始点提前,累计放热量达50%时的曲轴转角CA50增大,燃烧放热中心推迟,燃烧放热率第一峰值点下降,预混燃烧放热量降低,使燃烧温度降低,第二峰值点上升,扩散燃烧比重增大。在外特性2 000 r/min下,相比于0#柴油,混合燃料E10、E20的NO_x排放分别降低了24.9%和30.6%,碳烟排放分别降低了65.1%和76.2%,甲醛排放分别降低了67.7%和45.9%。 相似文献
11.
乙醇-柴油在线混合燃料的燃烧排放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改善柴油机在不同工况时的排放,建立了超声波乙醇柴油在线混合装置,以实现适时混合不同比例的乙醇柴油燃料。在一台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这种在线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燃料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碳烟排放明显降低,其最大降幅达74%,而且燃烧持续期缩短;但在中、高负荷工况NOx排放明显增多,因此尚需采取措施降低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时的NOx排放。在一台可视化发动机上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燃烧持续期也缩短,而且火焰亮度降低,碳烟形成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系列混合碱土金属钨酸盐,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法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并对钨酸钡单晶进行了X射线能谱成份分析,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属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钙和钡的钨酸盐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而钙和钡的钨酸盐则以两相存在,并探讨了碱土金属钨酸盐溶混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影响聚酯/PC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结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一种预测此类共混体系相容性的新方法,比较准确地预测了脂肪族聚酯及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T)-己内酯(CL)共聚物(TCL)与聚碳酸酯(PC)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多组分乳液IPN。借用动态粘弹谱仪研究体系组成、网络Ⅰ与网络Ⅱ的配比、交联剂的品种和用量对LIPNs体系相容性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PNs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对体系组成、网络配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均非常敏感。当网络Ⅰ为MMA/EMA=70/30,网络Ⅱ为EA/nBA=50/50,网络Ⅰ/网络Ⅱ为P(MMA-EMA)/P(EA-nBA)=40/60时,体系的相容性及阻尼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多组分乳液IPN。借用动态粘弹谱仪研究体系组成、网络I与网络Ⅱ的配比、交联剂的品种和用量对LIPNs体系相容性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PNs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对体系组成、网络配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均非常敏感。当网络I为MMA/EMA=70/30,网络Ⅱ为EA/nBA=50/50,网络I/网络Ⅱ为P(MMA-EMA)/P(EA-nBA)=40/60时,体系的相容性及阻尼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用GPC测定了5种不同单体比的共聚醚与硝酸酯的相溶性.测定结果表明:随共聚醚主链中环氧乙烷单元的增多,硝酸酯的相溶性增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3%.这表明,用GPC测定共聚醚与硝酸酯的相溶性是一种迅速、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集团变分法键近似理论,计算了原子间结合能 ε_(ij)为常数的二元合金溶解度间隙和失稳分解曲线,并就其最高临界温度 T_s 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集团变分法获得的T_s比用 Bragg-Williams 统计理论计算的临界温度低。这主要是因为集团变分法更精确地计算了溶体内能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测清晰点的方法,测定了DBP、DOP、DOTP以及DBP+DOTP等增塑剂与不同型号PVC树脂之间相互作用参数κ值,并以此讨论了增塑剂与PVC树脂的混容性能。 相似文献
19.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已内酯共聚物(TCL)与聚碳酸酯(PC)共混时,当共聚物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含量小于66%时,体系呈现相容性,这种相容性可能与聚已内酯(PCL)羰基上的自由电子与PC芳环间可能存在的π-π络合作用有关,共聚物中分子内的相互斥力对相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了TCL80与PC的共混体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退火条件下,共混体系可以由两相体系变为均相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