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名马耳他(MALTA)这一名称的来源与马耳他列岛的大港湾有关。公元前十世纪左右,称雄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在经商航海时无意中发现了位于地中海中部的马耳他列岛。列岛的几个深水港湾,是停船避风的天然良港。腓尼基人便把这新发现的岛屿称为“马莱特,”(MAL-ET),意即“避风之地”。马耳他一词就是由“马莱特”变化而来的。1964年,马耳他挣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改君主立宪制为共和制,国名全称随即改为马耳他共和国。国徽:马耳他共和国的国徽是这个美丽岛国的象征。整个国徽图案呈圆型。中间偏右是一艘荡漾在  相似文献   

2.
马耳他岛     
今年3月26日,英国议会通过一项决议,把马耳他岛并入英国,由英国内政部直接管辖,并由这个岛派三名代表参加英国议会。马耳他岛原是英国的自治殖民地,位于地中海中部,西北距西西里岛一百公里,南距非洲大陆三百十五公里。马耳他实际上包括五个小岛,面积共二百四十四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一万余人(1953年1月估计),其中以首府瓦利塔所在的马耳他岛为最大。马耳他最初是古代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后来希腊、罗马、阿拉伯及法国人曾先后占领该岛。英国在同拿破仑经过长期战争后,于1814年把该岛正式并入自己的领  相似文献   

3.
塞浦路斯的位置在东地中海的中心,北面靠近土耳其,东面靠近叙利亚,它和地中海西口的直布罗陀,中部的马耳他岛同属英国在地中海的重要军事基地。全岛面积只有九千二百六十二方公里,人口约有五十一万,其中希腊人有三十六万一千人。他们无论在语言、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上都与希腊有着血肉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去马耳他寻找大仲马笔下的东方世界。知道马耳他,是因为年少时酷爱读《基督山伯爵》这本小说。小说中的基督山伯爵富可敌国,别人都猜测这位大富翁是从东方获得自己的财产的,而他自己,在经过了牢狱之灾重生之后,一直自称是马耳他人,一个水手。伯爵为自己编造的神话故事骗过了所有书中人,也迷倒了书外的读者,马耳他这个地中海的小岛国,也成为一个让我非常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地中海中部的岛国马耳他,只有316平方公里,32.2万人(1967年)。它没有著名的名胜古迹,资源也很贫乏。但是那里旅游业却很发达,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达数十万甚至近百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它的吸引力何在呢?岛国景色优美,人民殷勤好客,再就是靠那里的“三宝”——阳光、海水、大石头了。马耳他一年分两季:5月到10月为旱季,其余为雨季。旱季期间几乎不下一滴雨,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是游泳、滑水、日光浴的大好季节。即便是在雨季,也不常下雨,绝大部分都是晴天,气温也相当高。那里海水十分清澈,没有污染,平坦的海岸,松软的沙滩,风平浪静的海湾,游艇像班车一样,满载游览海上风光的客人按时往返。马耳他的人民给这些地方取了很美的名字:天堂湾、金沙滩、银沙滩……  相似文献   

6.
正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是南太平洋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岛国,1976年10月12日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8年6月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首个同中国签订这一备忘录的太平洋岛国。2018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新首都莫尔斯比港举行。随后巴新抓住发展契机,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与巴新关系在进一步深化的同时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7.
顾健  南阳 《世界博览》2023,(20):34-39
<正>俯瞰大港的花岗岩大平台上,一列铜炮在平台边缘遥指着海面,左侧的城市尽头就是圣埃尔莫堡,站在这里,仿佛仍能听见当年两军炮火的喧嚣和战斗的呐喊声。马耳他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被誉为“地中海的心脏”。这里气候温和,海滩上经常躺满来自北欧和西欧的有钱游客,港口更汇聚了大量豪华游艇。据说很多好莱坞明星和欧洲政要选择度假目的地的时候都会青睐这里。  相似文献   

8.
正传说中,奥德修斯就是被囚禁在这座美丽的小岛上。戈佐岛是传统的马耳他人和外国游客的休闲度假胜地,也是马耳他第二大岛,长14公里,宽7公里,位于马耳他岛的西北方,面积仅次于马耳他本岛。别看这座岛面积不大(当然马耳他本岛也大不到哪儿去),但是岛上一片田园风光,还有着"马耳他花园"的美誉呢。不过这里其实更像是马耳他人民的"菜篮子",在这座风光明媚的小岛上,因为土地肥沃所以出产各种水果、蔬菜,这里的酿酒业和畜牧业也很发达,而且  相似文献   

9.
沈健 《世界知识》2022,(6):74-75
<正>马耳他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北边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隔90公里,南边距非洲大陆280公里,往东是希腊和土耳其。马耳他集欧亚非多元文化景致于一身,兼具南欧的灵魂,北非的风情和中东的气质。千年来,腓尼基人、罗马人、拜占庭人、诺曼人、西班牙人、圣约翰骑士团、法国人和英国人在马耳他建造起各具风格的神庙、教堂、城堡和宫殿,保存完好,使马耳他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最密集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11月15日,塞浦路斯土耳其族突然宣布独立,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塞内阁立即召开会议,并要求安理会讨论这一事件。土耳其于当天宣布,“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希腊和塞希族则强烈反对。据报道,英国和联合国驻塞岛军队处于戒备状态,土耳其驻塞岛北部地区的军队也随时待命。这一事态的发展,使塞岛局势骤趋紧张,再次出现爆炸性局面,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只有65万人口的岛国,地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面积为9,251  相似文献   

11.
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新西兰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人口近400万,是一个相对来说地广人稀的国度。因为人口少,新西兰对土地的需求、对自然的开发也就相对要少,因此直到现在,新西兰的很多地方依然保持自然的原始美。旅游业是新西兰的支  相似文献   

12.
尼科西亚是塞浦路斯的首都,面积55.5平方公里(不包括郊区),人口约16万。它不仅是岛国的心脏,而且是联系亚、非、欧三洲的交通枢纽,还是东地中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商业和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13.
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 有一个美丽的岛国——新西一兰。面积二十六万九千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一十四万, 绝大部分是英国移民的后裔。毛利族人约有二十七万,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二。首都惠灵顿,人口三十二万, 是全国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奥克兰是全国最大的商港和工业中心,人口七十四万。优越的自然条件新西兰主要由北岛、南岛和斯图尔特岛组成,扼  相似文献   

14.
帝国交通线     
"帝国交通线"也叫"帝国生命线"。这条路线是从伦敦开始,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入地中海,过马耳他岛,到塞得港入苏彝士运河,再通过红海,经亚丁湾而达印度洋。到了印度洋,分途到远东和澳大利亚洲。英国的统治者曾这样夸下海口:在这条生命线上不许有其它国家染指。确实,这条生命线会是英帝国的大动脉,"抽吸着  相似文献   

15.
南太平洋的岛国和地区(不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除300万人口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略大外,都是人口只有几十万、几万乃至几千人的微型岛国。但岛民喜爱体育运动,足球、橄榄球、拳击、篮球、板球等颇为流行。六十年代初期,岛国和地区的体育组织代表们曾会聚一堂,制订了“南太平洋运动会宪章”,鼓励发展体育运动。从1963年举办首届南太平洋运动会以来,迄今已经举行了6届运动会。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时空在这里纵横交错。几年前,一个黎巴嫩历史学家反思黎巴嫩历史,他把这里称做"有众多房客的房子"。黎巴嫩,面朝地中海,南临以色列,东与北部为叙利亚,建国不过数十年,历史却比尧舜还要古老个千八百年。整个国家面积没北京大,在联合国人类保护遗产挂号的地方有五个。人口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正>欧盟峰会发布《马耳他宣言》强调一致遏制非法移民潮2月3日,欧盟非正式峰会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举行,欧盟及成员国领导人强调团结合作,以应对包括非法移民、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等问题带来的内外挑战。在欧盟外部采取行动遏制非法移民涌入欧洲是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去年3月欧盟与土耳其就难民问题达成协议后,通过爱琴海抵达欧洲的中东地区难民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试图通过地中海中部进入欧洲的北非难民人数则出现上升势头。为此,欧盟领导人发表《马耳他宣言》,公布与利比亚等北非国家加强合作的十个优先事项。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骑士精神?是出身高贵、武艺超群?不,是英勇无畏、怜悯弱者,在战争时代保卫家园,在和平时代抚慰众生。在罗马七丘之一的阿文迪诺山上,有一个奇妙的钥匙孔。在山顶的小广场上一扇绿色的大门前,人们会弯腰趴着,朝这个圆形钥匙孔望去:在一片修葺整齐的绿植中央,圣彼得大教堂屹然耸立,细看,还有贾尼科洛山上摇曳的地中海松和近处的罗曼式塔楼。这便是著名的"一眼三国"——梵蒂冈、意大利,还有一个没有领土的"国家":马耳他骑士团。  相似文献   

19.
正澳大利亚是南太平洋地区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长期以来在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进入21世纪,中国等新兴援助国开始加大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力度,澳大利亚作为地区大国感受到了挑战。2013年以后,澳政府仅在政策文件上保持着对太平洋岛国的重视,战略投入几乎停滞,与域外国家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增长形成反差。  相似文献   

20.
风波虽过,宿怨未平。10月下旬,塞浦路斯掀起了一场所谓"金钥匙风波",使新闻媒介又跟踪起这个本来就不平静的地中海岛国的情况。风波的起因是英国女王来访。 10月21日一 25日,第12届英联邦首脑会议在塞浦路斯举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英联邦元首的身份首次访问塞浦路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