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几年在谈到日本时,常常听到"安倍经济学"这个词,但实施了几年,日本经济并未因此而走出低谷,反而从近四年来安倍在日本国内执政中的表现看,其玩政治却显得很老到,故有人放出了这样的话:"安倍政治学"要比其自恋的"安倍经济学"有效得多。"安倍政治学"有大小两个范畴:大的指综合性的治国理政方略,实际上就是国家大政治即国家战略规划与设计,基本等同于"安倍路线";小的则是与流行语"安倍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篇上世纪中期后日本经济曾经快速发展,经历者记忆犹新,后来者追慕不已。但90年代初"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等说法似乎成为评价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标准口径",尽管小泉纯一郎首相任期内(2001年4月~2006年9月)出现长达73个月的连续增长纪录,而目前安倍已在雄心勃勃地超越这个纪录。安倍晋三于2012年底二度拜相后推出所谓"安倍经济学",迄今已经实施近七年。它的效果如何,日本经济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3.
正与其内政类似,安倍在外交方面同样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自我彰显特性。他以"战略性姿态"主动出击,试图提升战略自主,拓展国际空间,引导构建有利于日本的国际战略格局。安倍外交对日本外交产生了一定的刺激、提升效应,但仍未能解决其深层次或结构性问题。安倍外交的总体历程与背景2012年再度执政以来,安倍以积极姿态开展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4.
徐梅 《世界知识》2014,(15):72-72
<正>2014年6月24日,安倍政府正式公布《日本复兴战略》报告,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内容涉及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开放、农业改革、降低企业法人税、创建"国家战略特区"等,折射出日本政府的政策意图及日本经济的战略走向。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以来,日本历届政府都将振兴本国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12年底,再度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推出所谓的"安倍经济学",接连射出两支"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日  相似文献   

5.
耿楠 《世界知识》2013,(14):13-13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由所谓的“三支箭”组成: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新战略。如今,“安倍经济学”已推行半年有余,谈其影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
安倍经济学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2012年末执政以来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由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一揽子经济增长战略构成,其中经济增长战略是实现安倍经济学目标的根本,女性经济学又是经济增长战略的核心内容.安倍女性经济学的目标是推动潜在的女性劳动力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女性在企业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进而激发日本经济的活力.然而,安倍女性经济学的实施面临多重阻力,实现既定目标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日本社会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7.
正安倍政权的时代环境与选择"安倍时代"是日本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日本在21世纪初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努力适应"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秩序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安倍时代",日本努力摆脱"后危机"阴影,全力应对世界大变局,以安全领域为切入点推动国家总体战略转型,并达到历史高点。而日本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硬实力规模相对缩水,人口结构加速老化,资产所得、收入、雇佣及地域差距拉大,"一亿总中流"神话破灭,对转型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  相似文献   

9.
丁红卫 《世界知识》2014,(16):70-72
<正>6月24日,被称为拥有"三支箭"的"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终于射出:政府正式公布《日本复兴战略》报告,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改革措施。其中,提出了激发女性创造力的具体数值目标:到2020年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层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为此,安倍向经济界提出要求,希望各上市公司设定自主行动计划,积极起用女性管理人员,并在其年度报告中义务公开女性管理人员的比例。作为配套措施,政府将实施育儿设施扩大计  相似文献   

10.
<正>【日】《东洋经济》2016年12月10日日本众议院议员石破茂曾经担任日本防卫大臣、农林水产大臣和自民党干事长等重要职务,是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众议员。其父是日本前建设事务次官、鸟取县前知事、参议院前议员。石破茂在2008年曾竞选自民党总裁,后出任安倍内阁首任地方创生担当大臣。石破茂2015年就公开表示要接安倍的班。在2016年8月初的日本内阁改造中,他拒绝了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2月24日,日本召开特别国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众参两院的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成为第97任首相。在"安倍经济学"前景难料、东北亚形势波诡云谲的背景下,第三届安倍内阁在战略和政策上如何选择,对日本国内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赢得较长执政时间,继续推行既定方针本次提前解散众议院进行大选,对安倍和自民党而言,既是策略性的主动谋划,也是战略性的被动选择。2014年9月初的内阁调整说明安倍本  相似文献   

12.
<正>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执政一周年的2013年12月26日,日本主流媒体《每日新闻》撰文指出,"面对着眼于长期执政的安倍首相,自民、公明两党的存在感相对缺失。没有力量能够遏制安倍首相倡导的‘独断政治’"。自民党前干事长古贺诚在东京电视台一档节目中也不无担忧地表示:"执政党的牵制功能已经丧失殆尽"。更有独立媒体人士指出:无人"能够阻止安倍晋三首相的‘暴走’"。曾因不堪压力而辞去首相之职的安倍,为何在第二次就任首相后转而成为没有力量能够对其加以牵制  相似文献   

13.
帕尔所谓"抽象有罪、具体无罪,国家有罪、个人无罪"的国际法论,说穿了是一种情绪,是一种诡辩——8月21曰~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百忙之中,安倍于8月23日专程前往印度东北部的加尔各答,会晤了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称日本战犯"无罪"的印度法官拉达比诺德·帕尔的长子普拉桑塔·帕尔。安倍在会晤中说.帕尔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表现出"高贵的勇气","至今赢得许多日本人的尊敬"。安倍此举彰显了安倍家族的"帕尔情结"。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16日至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了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个东南亚国家,完成了其当选之后的首次出访。临行之前,安倍这样对日本媒体说:在处理中日关系时,他必须一边俯瞰世界地图一边思考自己的战略……看来,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当选之后的首次出访行动完完全全诠释了他心中的“安倍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外交篇外交是政治的延续。安倍的外交政策与日本国内政治大环境密切关联。如果给安倍外交打分,可能会略高于内政。这是因为,相对而言,民众对内政是有实感证明的,而外交在很多方面更有形式性,甚至可以被外交机构和政府所渲染,安倍就特别擅长制造"剧场效应"。安倍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也有形式和内容两层含义,七年下来,成果逐渐显现,但也在"露怯",民众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16.
陈艳 《华东科技》2013,(8):46-47
2013年伊始,"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这个名词迅速窜红,不停地出现在各大财经新闻的醒目位置,其对国际外汇市场,国际商品市场乃至全球经济的的直接作用更是将日本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亚太市场的近邻,中国在日本这一轮全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之下可能会受到何种影响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9月20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束,安倍晋三成功连任,任期三年,这意味着他也将继续担任日本首相并执政到2021年,成为日本政治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在这一"神话"背后,除了选举、政党和行政等制度原因,安倍作为一个"人"的主观作用也不可忽视。地方遗风与家族遗产安倍晋三1954年生于东京都,说  相似文献   

18.
<正>中日关系篇在经历了小泉纯一郎时期中日关系的冰点状态后,2006年10月安倍首次就任首相后仅12天即"闪电访华",开启中日关系"破冰之旅"。但在两国领导人一系列"融冰""迎春""暖春"互访后,一度回暖的中日关系很快再遭冰封。2012年因日本制造"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冷人冷心冷"谷底。正在此时安倍再度拜相,他上台前后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或供奉祭品、指责中国和朝鲜恶化日本安保环境等言行,为此逆流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9.
张伯玉 《世界知识》2014,(22):26-27
<正>2014年10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受经济产业大臣小渊优子和法务大臣松岛绿两位女阁僚双双辞职的请求并迅速任命两位新大臣。显然,安倍企图将两位女阁僚辞职给其内阁运营带来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但是,第二次安倍改组内阁运行尚不足两个月,其意在博取广泛关注的、作为"女性活跃"象征而任命的五位女阁僚中的两位即辞职,不免令人担心第一次安倍内阁时期因"政治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卫》2017年10月刊今年5月3日,《读卖新闻》的采访报道以及所谓"日本会议"系列公开的录像表明,安倍首相的修宪方针已将修宪的"攻势"提升至新的阶段。随着事态的不断扩大,是否要阻止安倍强行修宪的行为,成为摆在每一个日本政坛人士前的难题。然而7月2日的东京都议会选举给了我们答案:针对安倍暴政的不满和愤怒在这次选举中集中爆发,让自民党尝到了历史性大败的苦果。这说明,对于安倍无法容忍、想要替换安倍修宪路线的想法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