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此次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中国的积极斡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这与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拉帮结派、激化冲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两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截然不同,折射出两国外交理念的深层次差别。美国,中东和平搅局者沙伊矛盾由来已久,却并非完全无解,可以说,正是美国造成了沙伊关系恶化乃至中东局势混乱。中东地区宗教势力错综复杂,伊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交错,美国正是利用这一点,实行“拉一派、打一派”的政策,以确保自身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董漫远 《世界知识》2012,(17):25-27
不管是奥巴马蝉联总统还是共和党入主白宫,如果伊朗继续强力挑战美国的中东战略,且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已经被推翻,那么,对伊动武一事或许会提上日程。当前,伊朗外交安全环境险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策动轮番对伊制裁,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调门升高,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加强对伊战略防范,美、欧、沙特、土耳其等国企图更迭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肢解伊叙战略同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今年内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似可排除,但绝不意味美伊博弈的降温。中东-海湾地区仍将持续紧张。  相似文献   

3.
王震 《世界知识》2014,(18):62-64
<正>近年来,作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意识形态、能源出口、核不扩散及其他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龃龉不断。随着近期"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快速崛起,双方围绕"伊斯兰国"所进行的地缘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伊朗和沙特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所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表明:在美国加速撤离中东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区域内的大国正在积极推动中东秩序重组并努力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23,(9):12-13
<正>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沙特、伊朗外长相聚北京,宣布即日起恢复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沙伊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在全球激起广泛积极反响。它不仅意味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与伊朗为首的两大对抗阵营走向和解,也反映出“后美国时代”中东地区秩序正加速深入演进,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中东国家和解进展令国际社会目不暇接,新的中东地区格局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5.
正吴冰冰:沙伊断交只是中东地区力量对比结构性变化中的一朵小浪花,掀不起大波澜。有人说,中东各国因为沙伊断交不得不选边站队,其实中东早就选边站队了,并不是现在才选边站队。巴林一直就跟沙特站在一起,苏丹、吉布提和索马里都拿了沙特的钱,那就得干事。据媒体报道,在索马里同伊朗断交的同一天,沙特承诺向索马里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中东一贯有两个阵营:亲沙特的和亲伊朗的。现在看来,亲伊朗的势力正在扩大,伊朗的带头大哥地位也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4月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举行外长会晤的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会晤后,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此前的3月10日,在中方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将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等。此消息公布后,在全球激起广泛积极反响。沙伊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不仅意味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与伊朗为轴心的两大对抗阵营走向和解,也反映出“后美国时代”中东地区秩序正加速深入演进,新的中东地区格局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源外交开始对中东产油国发挥影响力.中国人不仅凭借手中雄厚资金在沙特和伊朗兴建炼油厂,而且还积极投资铁路、港口等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本<选择>杂志2010年1月号文章指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将提升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力,牵制其石油定价权力,并进而影响日本获取能源的安全.日本的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9年中国从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日均进口石油超过只本.  相似文献   

8.
<正>半官方的伊朗学生通讯社8月23日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两国间即将展开外交互访。互访有望在今年麦加朝觐结束后进行。9月3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证实伊沙将分别派遣外交使团互访,但只会到访各自所在对方国家的原使领馆。此消息一出,引发外界浮想联翩:伊朗和沙特即将缓和关系吗?!沙特与伊朗算是公认的地区宿敌。一直以来,沙特对伊朗的政策立场十分坚决,并一直宣称沙伊之间绝  相似文献   

9.
正5月10日,伊朗外交部首次公开证实,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于4月初在伊拉克巴格达举行了会谈,这是沙特与伊朗两国在2016年断交之后的首次直接对话。据伊拉克总统萨利赫透露,双方进行了"不止一次"会谈。作为海湾地区两个大国和对手,双方外交关系无疑对于整个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此次两国关系"破冰"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源外交开始对中东产油国发挥影响力。中国人不仅凭借手中雄厚资金在沙特和伊朗兴建炼油厂,而且还积极投资铁路、港口等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本《选择》杂志2010年1月号文章指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将提升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力,牵制其石油定价权力,并进而影响日本获取能源的安全。日本的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9年中国从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日均进口石油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11.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12):47-49
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西方的反恐战争、美国的中东改造计划、"阿拉伯之春"……面对一个又一个外部挑战,沙特不仅保持了其君主制政教合一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并且成长为举重若轻的地区大国。  相似文献   

12.
唐恬波 《世界知识》2022,(11):39+42-43
<正>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沙特阿拉伯外交动作频频。例如,3月初,沙特不仅拒绝应美国要求额外增产石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小萨勒曼)还拒绝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4月21日,沙特与“宿敌”伊朗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就双边关系正常化举行了第五轮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4月28日,自2018年沙特记者卡舒吉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首次访问沙特。这些外交动作是沙特外交若干长期优势在短期内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王储小萨勒曼个人权力的巩固。  相似文献   

13.
言论     
正事件:习近平出访中东三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2016年1月19日起,开始对中东三国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外媒高度关注习近平出访,中东媒体纷纷表达热切盼望之意,埃及总统塞西更是强调此访非常重要。外媒观点:英国路透社:这是自2009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访沙特。路透社对中国在中东地区不选边站的态度也给予肯定。法新社:此次中东之行将是习近平当任主席以来首次到访该地区。中国呼吁沙特和伊朗保持冷静克制。沙方感谢中方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1,(22):34-35
伊朗:中东新“暴风眼” 10月11日,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爆料”,美方挫败一起有伊朗革命卫队参与的阴谋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祖贝尔的恐怖案件。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描述,整个情节宛如一部好莱坞大片:主犯阿巴布希尔拥有美国和伊朗双重国籍,今年5月,他支付150万美元聘用墨西哥毒贩暗杀沙特驻美国大使。不料这名“毒犯”是美国毒品管制局卧底线人,将其泄露给美国。据称阿巴布希尔的亲戚是伊朗革命卫队属下“圣城军”高层领导人,  相似文献   

15.
外刊概要     
<正>美伊和解凸显海湾国家对伊朗态度分化【英】《中东》2014年2月美国和伊朗的和解无论多么有限和微小,对中东局势都将造成重大影响。传统上,伊朗作为"什叶派威胁",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六个成员国(均为逊尼派君主国)的共同敌人。但在美伊达成初步核协议后,各国对伊朗态度的分化随之显现:沙特对伊朗的"核抱负"显然疑心未去,只肯将美伊签署初步核协议称之为"体现了良好意图",甚至还与法国达成大笔军售合同,以此表达对美不满;阿曼对伊朗的态度则友好得多,该国甚至主持了几次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8日,法国高调参与伊拉克主办的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马克龙总统同伊拉克、埃及、土耳其、约旦、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首脑齐集巴格达,商谈当前中东地区的重大问题。马克龙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第一位到访中东地区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法国在中东地区不愿完全听命于美国、独立自主的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17.
自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和伊朗都展示出了重返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的意愿。从美方动作来看,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以外交为主要手段,试图联合欧洲与中东地区盟友共同应对包括核、弹道导弹、“地区冒险主义活动”和“人权”等在内的“伊朗问题”。其中,拜登政府将通过重返伊核协议规制日益升级的伊朗核活动视为外交工作中的优先事项,并明确表示如果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协议承诺,美国也会这样做。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伊朗总统鲁哈尼访问了日本,这是对当年6月安倍访伊的回访,也是时隔19年再有伊朗总统访日。2019年9月,安倍与鲁哈尼还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会晤。然而就在日伊关系快速发展之时,发生了美国击杀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伊朗向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发射导弹事件,海湾局势骤然紧张,尽管没有爆发战争,但也折损了日本作为美伊关系"调解人"的面子。不过,美伊矛盾加剧对日伊关系影响不大,安倍为维护日本能源安全继续在中东奔走,又于2020年1月中旬访问了沙特、阿联酋、阿曼。  相似文献   

19.
正由沙特阿拉伯处死什叶派教士尼姆尔引发的危机,深刻反映了伊斯兰教内两大派别——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实际上,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与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阵营之间的"冷战"已持续多年,"尼姆尔事件"只不过又给这两大派别之间延续千年的旧仇增添了新恨。大体来说,逊尼派在当今世界穆斯林中占多数,比例大约在90%左右,什叶派大约只有10%左右。伊斯兰史上最主要  相似文献   

20.
1953~1968年间,国际上美国和苏联的争夺范围扩大到了中东,中东内部激进主义的势力占据了有利的形势,伊朗和沙特作为波斯湾地区的大国,双边关系也是合作和冲突并存的,他们针对巴格达条约组织争吵,在阿以冲突问题上,双方立场不同,但他们又共同地合作来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