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温州等地的工程经验,采用了桩基-下隔板结构处理桥头跳车问题。考虑到工程造价和处理效果等因素,文中比较了桩长、桩间距和桩径等参数对桩基-下隔板路基沉降的影响。以温州平阳地区温瞿公路高架桥深厚软土路基施工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对该路堤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工况下施工期间3个月和工后180个月的沉降、水平位移、应力分布等。计算结果表明:桩长、桩间距和桩径等参数对路堤基础沉降的影响较大,长桩(大间距)对抑制施工期间和工后路基长期沉降的效果最优,为今后开展本工程及类似工程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7,(2):247-252
将长的塑料排水板与短的水泥土搅拌桩联合处理的方法称为长板-短桩工法,为了更好地将该工法应用于海相软土地区,采用岩土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长板-短桩复合路基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搅拌桩的桩长、桩间距和桩径对路基沉降、搅拌桩轴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跟现场沉降观测值比较接近,证明了模型建立和材料参数选取的正确性.路基沉降随桩长和桩径增加而减小,随桩间距增加而增大.搅拌桩桩身上部存在桩侧负摩阻力,桩身轴力随深度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桩间距增大时,桩身轴力略微增大;随桩径增加,不同深度桩身轴力均增大.研究成果可为该工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工程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CFG 桩处治公路软土路基模型,分析桩间距、桩长和桩身模量与公路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的关系,提出公路软基均衡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随着CFG 桩桩间距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桩长和桩身模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公路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影响最大的是CFG 桩的桩间距,将桩间距作为CFG 桩处治公路软基沉降控制标准;提出了不同CFG 桩桩间距组合的公路软基均衡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哈大高铁苏家屯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其进行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未经CFG桩处理的高铁路基沉降值不符合规范要求.通过改变CFG桩参数(褥垫层模量、褥垫层厚度、桩径、桩间距、桩长),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多次二维模拟,得到各参数与路基沉降的关系.最后将CFG桩的参数进行组合,模拟出路基在CFG桩各参数组合条件下的路基沉降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褥垫层厚度为350mm,褥垫层变形模量为120MPa,桩间距为2m,桩径为05m,桩长为95m时,路基沉降量最小.  相似文献   

5.
振冲碎石桩处治粉砂性湿软地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粉砂性湿软地基的承载能力,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处治.基于Drucker-Prager模型,应用数值分析软件对实际工程中加固后的不同填高路基及不同桩径、不同桩间距的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碎石桩桩径的增大、桩间距的减小,振冲碎石桩能减少路基沉降量,最大减小量分别为31.4 mm和23.4 mm,但坡脚的水平位移增大;随着路基填高和桩间距的增大,碎石桩复合地基坡脚的水平位移减小.综合分析认为,当桩径为0.5 m且桩间距为1.5 m时,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粉砂土拼接路基与旧路基的差异沉降,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碎石桩长度及其模量、桩间土模量及粘聚力对沉降及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长为5.0m时路基顶面最大沉降为9.8cm,最大差异沉降为5.3cm;碎石桩模量对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差异沉降的影响不显著;桩间土模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大,当桩间土的模量增大到14 MPa以后,路基的沉降趋于稳定,此时路基顶面沉降为7.15cm、最大差异沉降为3.87cm;桩间土粘聚力达10kPa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此时路基顶面沉降为9.8cm,最大差异沉降为5.2cm;新路基坡脚水平位移趋近于0.总之,碎石桩能明显减少沉降和侧向位移,碎石桩长5.0 m、桩间土模量14MPa、桩间土粘聚力10kPa时控制新路基沉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太原地铁2号线双塔西街—大南门区间隧道盾构施工扰动效应;以桩长、桩径、桩间距为因素,以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程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隧道近距离通过某高层建筑时隔离桩的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隔离桩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合理选取参数有利于控制建筑物的变形,隔离桩参数对建筑物变形影响显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桩间距、桩长、桩径;兼顾建筑物变形控制和施工成本控制的综合效果,根据九次正交试验的结果,本隔离桩工程的最优参数为:桩间距1.2m,桩长30m,桩径800mm。  相似文献   

8.
尹再良 《科技资讯》2009,(5):130-130
根据桥头跳车现象,分析了产生病害的机理,结合某高速公路桥头路基处治实例,介绍了注浆法对已建成高速公路出现的这些病害的处治机理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影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室内压缩试验,基于DUNCAN-CHANG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桩长、不同桩径、不同褥垫层厚度和不同桩数(相同置换率)等影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桩长和桩径的增加,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减小,控制桩长比控制桩径对刚性桩复合地...  相似文献   

10.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时,桥面和路面之间常发生较大的沉降差,产生"桥头跳车"现象.桥头跳车问题一直是工程界技术难题,利用变桩长的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桥头软基上设置过渡段,可使堆载排水固结法处理的一般路段与桥头之间的工后沉降平稳过渡,缓解了此两种工法处理路段的沉降差异,并能减小桥头段的纵坡率,利用该技术在某桥头软基处理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