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资客     
罗飞 《特区科技》2012,(1):80-81
这期专栏扯点别的。去年我踏上南极次大陆的南乔治亚岛,岛上立着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的墓碑。他一生中曾三次前往南极探险,尽管都以失败告终,但却被队友称为“世间最伟大的领导者”。其实探险和创业一样,都有着不确定性,但如何面对失败,则能体现出一个领导者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05,(6):57
2005年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征服南极DOMEA点,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的这次成功征服在国际南极科学竞争中第一次抢得了先机。据悉,如果2005年1月中国的这次探险没有能够成功,那么DOMEA点极有可能被已经计划在中国科考队行期半年后出发的日本科考队占据。作为南极大陆的最高点,DOMEA点被认为是南极大陆上除地磁极点、低温冰点以及地球极点之后最后一个有着极高科研价值的南极点。  相似文献   

3.
王玮  南雁 《大自然》2012,(2):12-16
极地旅游,即指赴地球南、北两极的观光、探险旅行活动。南极地区依据南极条约确定的地理范围,包括地球南纬60°以南的广大水域、陆地及其附樗岛屿和冰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科学探险事业已经50周年。50年来,许多科学家、探险家为我国科学探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女科学家的李华梅,是我国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的女科学家,她将自己40年的宝贵岁月,完全奉献给探险事业的经历和精神,深为人们所感佩。我们最近来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采访了李华梅。我们听这位文质彬彬的女士,谈她如何与科学探险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冒险的念头充满我的大脑,每时每刻!探索世界最后的净土——南极,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如今,我就要搭乘国家地理探险号,和专业探险家们一起航行至南极大陆了。梦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即将成真:沿着遍布企鹅的海滩散步,在平顶冰山上滑行,乘着皮艇在清冷神秘的海上漫游……  相似文献   

6.
雪域车王     
正沙克尔顿等伟大的探险家曾经横越南极大陆,历经艰险却没有成功,成为探险史上的一大憾事(见趣味科学2014年第2期《踏着爷爷的足迹远征南极》)!而在他之后,探险家福克斯首度再次挑战相同的目标,同自己的团队征服地表最难跨越的地形,包括山峰裂缝以及冰雪覆盖的山脉,99天内走完3473千米,成功横越了整个南极大陆——他是何方神圣?竟然一举达成沙克尔顿难以实现的目标!其实,神奇之处不在于福克斯,而在于他拥有的法宝,那就是能纵横雪地如入无人之境的交通工具——雪车!  相似文献   

7.
南极考察是个伟大壮举,我国自1984年至今已对南极和南大洋进行了8次科学考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南极考察,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上有着“世界级”的重要价值外,对人类生活也具有战略意义。考察表明,南极是一个资源富饶的“聚宝盆”,这里蕴藏着220多种具有重大经济潜力的矿物和燃料矿床,还有巨大的磷虾、海豹、鲸等渔业资源,更有地球上约90%的淡水以冰的形式聚集在南极大陆,它将是未来世界上所渴望的重要水资源。生物资源首先是磷虾资源的开发利用。南极磷虾外形象普通的河虾,体长3~5厘米。…  相似文献   

8.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湘江之战,红军损失惨重,但“左”倾领导人仍然要将红军带向死亡地带。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调整红军前进方向的战略决策,在王稼祥等人的努力下终于得以实现。历史不会忘记王稼祥同志对这一伟大转折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由于暴风雪突然来临,探险四人组的求救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西伯利亚又呆了一夜。  相似文献   

10.
八一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外在表现都与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密不可分。作为南昌起义的亲历者和领导者,朱德为伟大的八一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朱德经历了南昌起义成功及南征失败,率领起义军余部转战广东、赣南,组织湘南暴动,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的全过程。他凭着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工作态度,英勇战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革命风范,积极探索、为民奋斗的高尚情怀,对八一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极作为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那里时,如何立足成为南极探险、考察的难题.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跨入21世纪,结合运输能力、建造能力、机械装备、施工窗口期等,科考站的建设主要选择钢结构装配式和模块化建造方式,建筑师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南极建设技术.回顾了南极科考站的发展历程,及现代科考站的装配化技术的应用与改进,并进行了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二十多年来,作为专业极地工作者,我曾历经十几次南、北极考察,但每次总是来去匆匆。2011年1月,应国外极地探险旅行社之聘,  相似文献   

13.
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登上了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98m的冰穹A。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登顶”。2007年12月11日,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南极,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到达中山站,考察队员于12月22日开始向冰穹A进发,经过21天终于抵达。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6年11月30日报道,塔斯马尼亚大学南极合作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发现南极的咸水湖在过去的200年中,比先前6O00年中的任何时间内的含盐量都减少了。他们通过分析咸水湖中的沉积物后认为,在以前的6O00年中.南极的气候在比较干燥和比较潮湿之间变动、但是在最近200年内,它不断地变得更加潮湿.而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科学家用成水湖中的含盐量变比作为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一种方法.这还是第次。过去,研究人员都是从冰盖钻取样芯来研究南极过去的气候,现在罗伯茨通过测定南极湖泊沉积物叶。沉…  相似文献   

15.
每年都有不少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探险,他们往冰川深处打钻,采集长长的"冰棒"--冰芯.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神秘的全球变暖现象的原因就冻结在其中.  相似文献   

16.
根据研究表明,地球两极磁场的颠倒是罕见的,但一旦发生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这种所渭在地球北极和南极磁场之间的“跳动”一般都持续很长时间才发生一次,但没法预知两次  相似文献   

17.
虽然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但其他国家的势力并没有完全撤离美国。美国从拿破仑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但取得一块土地不代表就能统治它。为了扩大在中西部的影响力,杰斐逊派出探险队对美国西部进行了第一次探索。经历了为期28个月艰苦卓绝的探险后,梅里韦瑟·刘易斯和威廉·克拉克带领队伍完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开拓。  相似文献   

18.
尽管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与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相似,但北极与南极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因而北极和南极科学研究的内容与重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失败”二字,大多数人都惟恐避之不及,但在科学研究中,失败却又是难免的。就一项发明创造本身而言,成功只有一次就够了,而失败却不知会有多少次。有的人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有人从失败中寻找到机遇而最终获得成功。许多科学家都是以失败为契机,在失败中获得意外的惊喜而创造出新的发明,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近日,10场特殊的科普报告分别在怀柔一中、怀柔一小等10所学校举办,来自中国探险协会的5位专家与怀柔区青少年共同开展了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