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健康住宅已成为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的"绿色"生存环境,设计者为了创造中华民族理想的绿色家园,特别重视住宅的"绿色设计",而真正的"绿色建筑",不仅指建筑的低污染、低能耗,对建筑是否具有稳定良好的能量聚集效应,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应是衡量"绿色"与否的基本标准。本文对住宅能量聚集的影响因素作了一些肤浅的分析,就如何改善住宅能量聚集效应提出了一些措施。要设计能量聚集良好的住宅,还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更需要设计师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健康住宅已成为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的"绿色"生存环境,设计者为了创造中华民族理想的绿色家园,特别重视住宅的"绿色设计",而真正的"绿色建筑",不仅指建筑的低污染、低能耗,对建筑是否具有稳定良好的能量聚集效应,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应是衡量"绿色"与否的基本标准.本文对住宅能量聚集的影响因素作了一些肤浅的分析,就如何改善住宅能量聚集效应提出了一些措施.要设计能量聚集良好的住宅,还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更需要设计师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整体营造绿色住宅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营造绿色住宅环境,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是当代人对自身生活空间更高质量的要求。结合生态、环保、健康等时代主题,从住宅室内外空间结构、陈设艺术、建筑装饰材料、日光照明与灯光照明、噪声与空气污染、无障碍设计以及物业管理等角度,分析了绿色住宅环境的整体营造理念:“以人为本”,使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也会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绿色环保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绿色住宅在设计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需要倍加注意的事项,这就需要设计师勤于思考,重在探究。该文主要论述了绿色住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时候要转变观念,多选择一些智能型的设备和环保型的材料,要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思考,以此来设计一些令人们身心愉悦的绿色住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住宅设计已逐步从理念和概念的炒作走向理性和务实的层面上。未来住宅的设计将重视“性能价格比”和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提高,将更加注重营造“绿色住宅”,用“绿色住宅”支撑“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选择住宅更注重住宅的内在品质,绿色住宅正是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及时提出来的。对绿色住宅声、光、热工等建筑物理环境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指出住宅的功能已由原来的栖息地转变为人们用来缓解工作压力、调节情绪、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及《关于加快推动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并在全国率先强制性要求新建住宅建筑要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针对吉林省的特点,对标准中住宅的部分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解析。分析各星级完成的难易项,指出了绿色住宅的设计是全寿命周期整体性的设计,应采用统筹设计的综合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8.
路海章 《科技信息》2012,(20):465-466
一、绿色建筑之绿色住宅 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质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9.
绿色住宅作为一种新型的住宅设计,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深刻的影响。绿色住宅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功能与审美的双重需要,结合自然元素对于室内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应该从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性、予人的有益性等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绿色住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居住环境优化的一种生态建筑形式.本文试从生态科学与建筑科学有机结合的立场出发,提出绿色住宅设计的思想,及建立绿色建筑体系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寻求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刘萌  周伟 《江西科学》2012,30(5):672-675,68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居所的创造与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居住环境、城市与建筑空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居住建筑空间的品质息息相关,这将使得建筑空间的健康属性成为新的焦点问题。基于建筑空间的物理要素分析指出,传统居住建筑和谐于地域自然环境。当代一些建筑则因土地资源紧缺、人口数量加剧等因素所致,背离了对健康环境要求的进化方向,成为对居住者身心健康不利的"病态建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健康建筑空间的基本属性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在当今建筑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健康建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使健康建筑空间成为绿色、低碳建筑固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绿色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出发,表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发展的趋势,揭示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产生的原因、深层内涵、具体特点及其实用功能。同时,提出了从绿色设计、全面绿化(地面、空中和室内绿化)、采用绿色建材、节水节能、绿色照明和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多层面探索了开发与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并且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适合于建筑设计人员的,简便适用的住宅能耗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以便设计人员在住宅方案设计阶段即可对方安进行能耗分析和节能优化调整,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我们发现: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夏季住宅动态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计算的方法可以简化为类似于冬季稳态传热计算方法,另外,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影响住宅能耗的重要因素-太阳辐射得热量的计算方法,较之《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中推荐的计算方法(修正系数法)更为准确,适用范围更广,本文还介绍了基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建筑能耗分析与优化软件BeCaSoft.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办公建筑设计中,绿色的、被动式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学者、设计师等群体的关注,以株洲云龙发展中心为例,尝试从分析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周边环境等条件着手,围绕自然通风、遮阳系统、围护结构以及绿色植物的运用等方面,探讨云龙发展中心办公大楼采取的被动式绿色设计策略的合理性,以及对因地制宜的绿色办公建筑的被动式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同仁们带来一些思路,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绿色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若干思考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减少对自然的不良影响、建立健康和高质量的室内物理环境、把建筑物作为一个系统看待、提高建筑物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阐述了绿色住宅的概念.介绍了我国香港地区关于绿色住宅内部环境设计的考虑因素,并从尽快建立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和相关激励机制、推广教育宣传、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室内设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汇 《中国西部科技》2014,(6):49-49,57
本文针对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结合实际经验对绿色建筑电气专项课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住宅项目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依据及原则,对住宅小区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做出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康健  金虹  邵腾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8):106-112
 室外物理环境是严寒地区村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交通噪声凸显、传统声景消失、风环境恶劣是村镇物理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村镇噪声控制、乡村声景营造和村镇风环境改善等方面,概述“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进展,并从村镇用地形态、规划布局模式、主干路等级及形式、住宅院落设计、绿化植物配置、保护利用自然声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改善技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建设生态居住区的现实意叉,从选址和规划布局的科学化、道路交通系统与绿地的生态化、雨水的集约蓄收和污水的循环利用、建筑单体设计的节能和生态化以及太阳能和沼气等能源的利用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居住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绿色建材的产业化发展是保障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在我国持续稳定推进的重要支撑,是改善住宅人居环境的物质依托,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自“九五”时期开始,国家和行业着力推进绿色建材基础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特别是在当前良好的宏观环境条件下,绿色建材的技术孵化效应初步显现。近3年来,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出现了专门以生产、开发绿色建材为主题的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为充分掌握我国绿色建材产业园区(基地)发展的特征并进行战略性思考,本文系统剖析了我国绿色建材产业化发展的宏观环境特征,基于调研指出支撑绿色建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全国范围绿色建材产业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现状,归纳总结当前绿色建材产业园区(基地)的经验、问题,并为绿色建材产业(作为建材工业的升级版)保持稳定高效的发展态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