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丹尼尔·凯斯于1927年出生于美国的布鲁克林,<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是其成名作.小说发表于1959年,并赢得雨果奖短篇小说奖.后来,改编成长篇小说,又赢得星云奖,并进入主流文学,列入当年20篇最佳小说名单,并被改编为电影<查理>,该片由克利夫·罗伯斯滕主演,他因此而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小说还被改编为电影音乐片<查理和阿尔吉侬>,最后被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由此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影响力.詹姆斯·冈恩教授也把它收入了他的<科幻之路>.  相似文献   

2.
这篇小说让人不由想起了另一部科幻名著《大机器停转之时》,由于本文是后来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也更丰富更深刻一些.这篇小说涉及两个主题:人对机器的依赖并被其统治,人的复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一直喜欢探讨有关生命哲理的问题,在《杀人偿命》中自然也不例外.这篇科幻原本是一个构思巧妙的精彩故事,但作者却在其中注入了大量的概念,诸如"人是什么"、"人的身份"、"人的法律定义"等等.  相似文献   

4.
泽拉兹尼是一位游走于科幻和奇幻之间的大师,他的作品融神话与现实、宗教与科学、古代与现代于一体,创造了一个个色彩绚丽、意蕴深远的幻想世界.他的奇幻有着科幻的严密设定和逻辑,他的科幻则有着奇幻的浪漫和唯美,他似乎创造了一个新的介于科幻于奇幻之间的幻想文学体裁,有评论家称之为科学奇幻.  相似文献   

5.
这篇小说倒是很合我的口味,里面没有星系飞船和机器人,但它有火车(蒸气朋克?),这真是很棒.我一直觉得火车是一个时代或一种境遇的象征,代表了神话的出现或神话的破灭.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幻博览》自创刊以来,有一点一直令我深感敬佩,那就是系列地介绍了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历年获奖作品.这一举措,让我们对世界优秀科幻的了解,从一张张清单变成了一篇篇作品,这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长远和重要的影响.另外,从这些科幻佳作的特点来看,我们也应该大体明白这些奖项的价值取向:评委们还是尽力想使获奖作品文学化甚至文化化的.  相似文献   

7.
有关时间旅行的科幻作品俯拾皆是,早已为读者耳熟能详;而所谓旅行者不得干涉历史的教条,也已被默认为一条深入人心的定律.但是,当<舍监>这样一篇具有如此众多细节的科幻小说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还是让人别有一番感受.  相似文献   

8.
陈楸帆(以下简称"陈"):王老师您好,上次有机会在成都一会,实在是荣幸.其实说起来,当年正是从一篇《天火》开始,才激发我对科幻的热情,虽然这个故事您已经讲过许多遍,但我们的读者肯定还想听您说说,当年是怎样从睡前故事"误打误撞"踏入科幻界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科幻是面向未来的文学,但当我们仔细研读众多的科幻作品,拂去其中那五光十色的技术幻影,从它们最基础的世界设定来揣摸作者的心境,竟发现科幻是很怀旧的,其程度比起主流文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前者描写的至少是现实生活,而后者的世界,相当多的作品虽声称是星际中的未来,实质却是地球上遥远的或不太遥远的过去.<基地>的社会结构甚至生活方式都是罗马帝国的翻版,<沙丘>则把我们带到了中东沙漠上的封建王朝,科幻小说中那些在太空远航的宇宙飞船,相当部分是用超级技术制造却拥有古老精神内核的玩意儿,更像是大航海时代的帆船.科幻作家们设定这样的世界背景,可能是想让读者的想象力有一个坚实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是被传统文学千锤百炼的,能被大众的想象力很好地把握和欣赏,与<2001>、<站立桑给巴尔>和<重力使命>这类打造全新世界的作品相比,读者在其中更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欺骗     
<推销者>是美国科幻作家约翰·瓦雷(1947~)于1982年获雨果奖的短篇小说.作者写的是一个太空时代的寓言.一个宇航员,他只有在休假时才能回到地球--这已成了一个他不习惯的行星.他没有别的乐趣,除了找很小的地球女孩子玩.  相似文献   

11.
最后一课?     
2007年12月1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英国著名科幻大师A.C.克拉克将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庆祝他的90岁寿辰.  相似文献   

12.
聊为慰籍     
[编者按]说到图灵测试,科幻文学读者多半略知一二.简单说来,图灵测试就是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的一个智能测试,即将被提问的一个人和一台计算机分别隔离在两间屋子,让提问者用人和计算机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问答测试.如果提问者分不清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那就证明计算机已具备人的智能.而下面这则有趣的故事,就是围绕着图灵测试展开的……小说反映了机器智能体的苦闷.  相似文献   

13.
虽然整整一年没为《世界科幻博览》撰写"卷首语"了,却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一直在心中蹦跳,每期到来时都要脱口而出:这一年来,《世界科幻博览》的进步实在不可以道理计.  相似文献   

14.
匆匆的,又是一年过去了.《世界科幻博览》2005年创刊,今天已经走过整整两个年头了.星河在"卷首语"说《世界科幻博览》这一年来的进步实在不可以道理计,同时,他认为我们已经通过了初期测试.其他的一些作家和译者也认为《世界科幻博览》这两年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5.
刚看这篇小说的开头,作为评论者有些头大:又是人与外星人的关系:在今年这个栏目里,我评论过的十篇小说中,至少已经有五篇这样的东西了,它们是:《开阔的前庭》、《最后的城堡》、《狩猎月亮》、《沙王》和《斗篷与棍棒》.  相似文献   

16.
七月,本名赵磊,目前是南京大学生物专业的研究生.01年开始从事科幻写作,当年发表首作<天火事件>,至今于<世界科幻博览>、<科幻世界>、<科幻大王>、<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科幻、奇幻、游戏小说二十余万字.作品风格多样,语言老练,视野开阔,尤其擅长严密逻辑性,科学功底扎实,而不枯燥,对故事把握能力强.主要作品有<天火事件>、<背面天堂>、<水鑫日>、<撬动世界的哈林达姆>、<无名氏>等.  相似文献   

17.
一个偶然的机缘使我在美国参加了一个科幻奇幻写作讨论班.在这个班上,我一个中国人坐在十几个美国人中间.这种机会对中国人来说并不多,我感到有责任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人是怎么学写科幻的.故有此文. 那是在我搬到美国罗切斯特市不久.我在当地的市立图书馆偶尔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广告,里面是一个叫做"罗切斯特作者和书籍"的组织主办的各种写作课程的介绍和时间安排.其中有门课是科幻和奇幻写作讨论班.  相似文献   

18.
说到……     
在评点第4期的佳作之前,有个年初的旧闻需要补充提及:两部中国科幻作品精选集已于2007年1月出版,分别是四川人民出版社的<2006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吴岩主编)和漓江出版社的<2006中国年度科幻小说>(星河、王逢振主编).在这两部选集中,都分别选取了原发于<世界科幻博览>杂志的作品:"川人版"选取的是<宁川洞记>(陈楸帆;第5期)和<相聚在1937>(赵海虹;第3期)两篇;"漓江版"选取的是<梦魇>(陶然;第1 0期)、<再见,地球>(凌晨;第5期)和<谋杀>(冯友;第4期)三篇.对于2006年的选集来说,两部选集的编选者都感到比较满意.尤其是笔者十分高兴,因为没想到韩松的<乘客与创造者>能够上榜,而往年他的作品常常因种种原因(恐怖?血腥?诡异?)在出版社那里落选.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让人思考的小说,我们首先惊叹的是,作者能够以如此清晰生动、毫不晦涩的描述展现一个深刻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20.
小说开端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写好一个开端并非易事,要考虑到诸如叙述情境的问题.小说开端的叙述形式多样,但用以建构小说叙述格局的基本手段只有两种:场景描述和全景描述.无论如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吸引读者进入整个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