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龚一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3):212-216
该文给出了包含云和辐射动态反馈的一维气体气候模型,根据Liapumov稳定性理论,以超熵产生作为气候为判据,讨论了云重温度变化率,太阳辐射、地表反照率和大气有效发射率与气候突变的关系,所得结论与实际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3.
气候层次理论及其应用(Ⅱ)——气候突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振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本文首先用超熵产生作为判据,讨论了北半球气温的突变情况。其结果,与记录相符.而后,在气候层次理论和非线性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气候突变的三种机制;跃迁突变、“贯穿”突变和转换突变。 相似文献
4.
5.
本书是《用于工程的数学和分析方法》系列丛书之一。Ito在1942年首先提出并发展了随机微分方程,如今,随机微分方程已成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科学和几乎所有科学的有用的工具。本书首先介绍Ito的随机积分和应用中的一些性质,接着讨论Ito公式及其应用:解随机微分方程和其他问题,最后论述解的概念和解的存在、唯一性和相关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变系数扩散的一维自组织非线性气候模型,取热流输系数为D(x)=D0(1-x^2),运用超熵产生理论讨论了CO2浓度地加与气候突变的稳定性关系,得到突变时CO2浓度的临界值,所得结论基本上符合近代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特征,也与有关文献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随机共振理论的最新发展水平基础上,综合了Milankovitch和Broeckerp等人在气候学上的贡献,全面地重新研究了Benzi和Nicolis提出的用随机共振的概念解决古气候演化的建议.我们首先在胡岗和McNamara等人发展的随机共振绝热近似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多个周期力驱动下的非线性随机振动的可加性问题.提出了用系综平均值来描写全球气候演化问题;根据最新卫星观测数据,求得了全球年平均反照率函数为 相似文献
8.
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铁信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2):187-200
扼要地总结作者近10多年来在从事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结果与思想,包括1)关于随机度量理论与随机泛函分析的整体关系,并给出对应于随机度量理论标准定义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此部分工作系作者最近的成果);2)随机度量理论的一个新的版本及对应于这个版本下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基本结果;3)关于随机共轭空间的表示定理;4)关于完备随机赋范模为随机自反空间的特征化定理;5)结束语。 相似文献
9.
刘同楷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5(5):784-786
定义1设N(t)是一个随机过程,对任何t≥0,N(t)是取非负整数值的随机变量;又设{Xn(t)}是一个随机过程的序列,且对任何t,X1(t),X2(t),…是与N(t)独立的随机序列,则S(t)=∑N(t)k=1Xk(t)也是一个随机过程,称之为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8年多的研制和发展,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并以此为平台,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模式预测业务。20年历史回报试验和1年多的试验性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预测结果巳经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工程实际中的大部分应用程序都可以用有限状态机来描述。论文首先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有限状态程序模型,即有限状态自动机。并讨论了基于有限状态模型的程序框架生成和该模型的一些性质。对于工业中的大多数专用应用程序和嵌入式系统,该模型给出了简洁、直观、统一的规范描述及其开发与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灰色系统模型在处理波动较大的序列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灰秩序统计量模型,应用此模型对云南省14个测站的5月雨量进行了拟合及预报,结果表明,此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及预报精度,同时还上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及对我国小麦生产影响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介绍当前国内外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动态和各类模式,并结合我国小麦生产现状,论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生产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陈翔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4):16-18
对三种常用的不精确推理模型:确定性理论、主观Bayes方法和证据理论作了粗略的评述,着重分析了模糊推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将这种推理模型应用于模糊病诊断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将一个区域气候模式和一个水模型耦合,模拟研究了降水及入渗能力非匀性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陆面气候的模拟对两种非均匀性是敏感的,特别是入渗能力非匀性考虑后,较大地提高了我国湿润地区的径流比,与实际观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51—2000年的夏季中国区域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心(NCAR)的全球再分析资料。每年的模拟积分时段从5月1日开始到9月1日结束,但是每年降水量的分析只使用6—8月的模拟结果。主要结论如下:(1)从全国平均总降水量看,该区域模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比较接近,明显好于NCEP的降水资料,但模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不理想;(2)从降水量距平的空间分布来看,该区域模式对我国的东北夏季降水的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全国其他地区,黄河中下游最差;(3)从时间分布上看,该模式模拟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及90年代模拟较好,也比较稳定,70年代及80年代的模拟能力呈大起大落不稳定状态;(4)模式未能模拟出70—80年代我国降水偏少的观测事实,说明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率的模拟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大批量定制产品总成本构成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整体概念角度将产品总成本构成划分为三种类型,与实质产品相关的成本,与形式产品相关的根本以及延伸产品相关的成本,提出了大批量定制定品癖成本数学模型,并举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南亚高压与我国盛夏气候异常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多年逐候平均资料,分析得到盛夏南亚高压的两类平衡态-青藏高压和伊朗高压,它们又可各分为东西部型。讨论了两类平衡态及其东西部型时的温度和降水分布差异。发现:青藏高压时,高压中心及其东南地区地面气温偏高,高压西北及北面的气温明显偏低,高压东侧的东亚地区多雨.伊朗高压时,高压中心及其西北区气温偏高,高压东南区的气温偏低,在高原南侧的印度北部地区降水偏强。青藏高压东部型使长江下游及西北地区多雨,华北和华南等大片地区干旱少雨;西部型使中国西南至华北大片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区为多雨,西北地区则高温干旱。伊朗高压东部型使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多雨;西部型使中国江淮流域有 明显的多雨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