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计算机模拟Millikan油滴实验,结果表明,用Millikan油滴仪寻找自由分数电荷是完全可能的。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模拟该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Millikan油滴实验中常见的故障,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和排除的方法,对指导Millikan油滴实验教学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Millikan油滴实验的总不确定度及全分辨本领,结果表明,该实验可用于测量分数电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123个油滴电荷的测定,观测到一个呈现分数电荷的事例。  相似文献   

4.
Millikan油滴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项目,用来验证电荷的分立性和测量电子电量e值,其主要仪器有观察油滴室;给油滴室提供强静电场的直流电源和数字电压表;计时装置和改变油滴电量的放射源。 做实验时,需要测量出被观察的油滴在重力场中运动的速率v_g和在静电场中运动的速率v_g。因此,就需要精确地测量油滴运动一段距离的时间,否则将给实验带来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影响油滴带电量的因素,用数学软件作出了油滴带电量一定时,平衡电压也与油滴下落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从而为正确选取油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油气分离器内油滴轨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离器内油滴的运动。单相流场采用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方程模型,气液两相流场采用相间耦合的DPM模型计算,用随机轨道模型对油滴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通过对油滴轨迹的分析,揭示了油滴在分离器中运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油滴的轨迹受叶片数量、叶轮转速和油滴粒径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航空发动机轴承腔中润滑油滴与壁面油膜的碰撞特性,采用VOF方法建立了油滴与深油膜正碰撞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油滴与深油膜正碰撞后溅射油膜与空腔的形貌演化与流动铺展过程,以及二次油滴的初始特性;探讨了油滴直径和碰撞速度对碰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碰撞形成的溅射油膜以油滴接触点为中心向外铺展,最终发展为冠状油膜,其间伴随有大量尺寸各异的二次油滴产生;油膜内部形成的空腔近似空间半球形状,二次油滴的直径呈对数正态分布;随着油滴直径和碰撞速度的增大,油冠高度、空腔深度和直径均增大;二次油滴直径分布区间随着油滴直径的增大和碰撞速度的减小而更加分散.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提出的数值分析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数据处理的一种算法.利用Mathcad数学软件自编了程序.该程序能科学、准确求得各油滴带电量的最大公约数即电子基本电荷e以及各油滴电量的量子数,可解决目前数据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岂云开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4):29-30,45
本文通过具体的计算,研究了密立根油滴运动的具体情况,给出了动态法测量油滴电量的实验条件,为实验测量提供合理的方法和依据,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也值得油滴仪生产厂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翠云 《江西科学》2011,29(4):467-469
在密立根油滴法测量电子电量实验中,油滴的选取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油滴的下落时间和平衡电压的等电荷数的多重曲线,以及实验操作误差的分析,探讨了密立根油滴实验油滴选取的原则,从而为正确选取油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原有使用的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系统的不足,通过选择合理的算法,利用VC++语言,编程设计出更加合理科学的密立根油滴实验的数据处理软件,解决了实验教学中数据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密立根油滴实验,设备简单,方法巧妙,所得结果精确可靠、堪称实验物理的典范。但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特别是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方面还不够理想。本文介绍直接求解密立根油滴半径的方法和在考虑误差的情况下,用计算机求各油滴所带电量测定值Q(K)的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新方法及程序。该程序思路清晰,说服力强,基本解决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求各油滴电量Q(K)*的最大公约数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纳微颗粒前驱物的荷电性和粒径将直接影响生成物的形貌和物理性质,尽管现代实验技术可以对它们进行准确测量,但样品处理过程可能已破坏了前驱物的真实性质.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技术改造,提出了调制电场纳微颗粒荷电量和粒径测量技术.从理论上采用迭代方法推导出纳微颗粒带电量和粒径的实验定量分析公式.通过不用粒径量级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调制电场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对油滴实验中油滴由于布朗运动而产生的横向漂移量进行了计算,并对其产生的实验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实验条件下,油滴的布朗运动所产生的横向漂移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实验过程中油滴较大的横向漂移并非油滴的布朗运动所致.  相似文献   

15.
用密立根实验装置,观测油滴在空气分子撞击下运动,通过直方图研究说明位移分布函数φ(x)符合正态分布,测量误差分布也服从正态分布。可以在密立根实验中增加偶然误差统计规律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CCD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最佳参数确定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OM98CCD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仪进行大量的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确定出OM98CCD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的最佳参数范围,并对实验误差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关于"合适"的油滴选择是做好实验的关键环节,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直观地展示了静态法和动态法测量油滴所带电量的各参数应当选取的范围,该结果能够丰富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碱还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从而降低波及效率等问题,利用新研制的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启动、运移的过程,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利用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弹特性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使采收率大幅度提高.残余油的启动主要以拉成油滴和油丝两种形式,在运移过程中,较大的油滴又形成更容易被驱替液携带的小油滴,从而使驱油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Macmmedia Flash MX技术设计了密立根油滴实验的仿真系统,该系统以模块的形式架构了该实验的完整体系,该系统涵盖了该实验的设计思想、理论原理、仪器介绍、模拟操作、安全规范等各个方面.该仿真系统具有友好的界面,良好的互动功能,可以应用在辅助教学、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