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提到野生动物及其保护区,不少人都会首先想到深山密林。然而,在都市里其实也生活着不少野生动物。因此。一些生物学家建议在都市也要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近年来.“伦敦野生生物信托”组织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他们已经在伦敦市区建立多个小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野生动物及其保护区,不少人首先会想到深山密林.然而,在都市里其实也生活着不少野生动物.因此,一些生物学家建议在都市也要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近年来,伦敦野生生物信托组织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他们已经在伦敦市区建立多个小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当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喧嚣的城市占领之后,生物学家不得不寻找那些最原始的地区,以便寻找到一些未知的和珍稀的动物。神秘的湄公河流域是世界上尚未被商业开发的原始流域之一。最近,国际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发布了第一份大湄公河流域野生动物研究报告。报告称,生物学家在湄公河流域已经进行了长达10年的大规模调查,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球环境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不少生物学家认为地球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大约有3个物种灭绝。然而,生物学家发现,这种灭绝现象也有例外,有些在几十年前已经宣告灭绝的物种在野外又被人们重新发现了。生命的顽强有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些失而复现的动物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家常常谴责环境污染和过度捕猎导致了野生动物物种的灭绝。但是有研究表明,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人类所散布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器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为搞清楚这个问题,不少的科学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争论一直不停。但是,目前把高尔基器从静态的特征性样式推向了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结构,这是巨大的进展。然而,挑战仍在继续。 帕维亚──意大利的生物学家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在伦巴第城大学中用显微镜研究脊髓神经元时,看到了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网状堆层构造。从那时到现在正好是100年了。在其发现后的数10年间,细胞生物学家们已经了解到这种膜状网络,在处理和转运新合成的蛋白质方面,承担着关键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蝙蝠新探     
随着对蝙蝠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学家又发现了不少新的奥秘。一、蝙蝠最令科学家青睐的是它的超声波定位能力,这是它捕食的绝妙武器。但是,现在科学家发现,有的蝙蝠并没有这种  相似文献   

8.
科考队在野外曾拍到一个大象家庭聚集在一起的场面,它们发出的尖叫声、怒吼声、鸣笛声震耳欲聋,远在几千米外都清晰可闻:在一位偶尔来此的旅游者看来,这一暮景象纯粹是动物的夸张性表演,表现了非洲野生动物的宏大气势。但在生物学家乔伊斯·波尔眼里,大象发出的这些声音所代表的含义远比耳朵里听到的要多。  相似文献   

9.
青云 《科学之友》2007,(7A):50-50
人类是不是唯一会主动教育孩子的动物?以前,动物学家认为的确如此。但是,英国生物学家最近发现,狐獴也具有主动教育后代的天性。狐獴是生物学家第一次在野外发现的会主动教育后代的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不少科学家相信,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在人类未曾踏足的角落,存在很多从未见过的动植物。坦桑尼亚的不少热带雨林就是一些未被研究人员踏足的地区。最近。意大利生物学家在坦桑尼亚的恩古卢拨地的森林中发现了17种生命新物种,其中大部分是一些珍贵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1.
重返侏罗纪     
灭绝的动物真会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吗?也许若干年后,科学家们就能依赖现代生物技术的神厅,恐龙和其他早已灭绝的动物重新出现在地球上,至那时或许我们真的能看到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的景象,这绝非天方夜谭,对于面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目前就有不少生物学家家正在从事保护和使它们再生的种科研究。英国《每日电讯》前不久报导,美国科学家已经用沉睡塘底:300年的桡足动物的卵、成功地孵出了桡足动物的幼虫,这些虫卵属桡足亚纲,孵化出的幼虫呈水滴状,其表面长满了触须和进食、游动器官科学害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法对虫卵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今天,快递员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把包裹为人们快递到家。在我们身体内。也有不少“快递员”在忙忙碌碌地输送着各种物质,有的是营养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类“快递员”专门帮助细胞运输物质,这个“快递员”的名字叫囊泡。囊泡究竟是怎样运输物质的呢?美国和德国的共三位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因此获得了201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史上一次伟大的“登月”计划“我是谁?从哪儿来?”这是几代生物学家付出毕生精力,苦苦追寻而至今仍不知答案的问题。今天,人们虽然已经知道遗传物质DNA控制了发育,却仍不清楚,两个看似完全相同、基因差别很小的卵细胞,为何一个会发育成人而另一个却发育成蛤蟆?同一个体的胚胎细胞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眼睛有的却长成脚的大拇指?为什么两个具有完全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如血液的红细胞和大脑的脑细胞)会有如此巨大的外形差异和完全不同的功能?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促使我们身体的数兆细胞和谐一致地运转?又是谁把各种可怕的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许多科幻片中出现了远古时代的古生物。有的是影片中的主人公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见到的一切,有的则是生物学家通过克隆的方法复活了已经灭绝的生物。科学家普遍认为,发明时间机器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很可能永远也难实现。然而,复活古生物就相对简单一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许多科幻片中出现了远古时代的古生物,有的是影片中的主人公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见到的,有的则是生物学家通过克隆的方法复活了已经灭绝的生物。科学家普遍认为,发明时间机器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然而,复活古生物就相对简单一些。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的现状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熊猫的原地保育和移地繁殖,以及研究进展作了扼要报导.原地保育的总趋势仍然是栖息环境和分布范围不断在缩小,数量不断减少.拟新建的14个自然保育区和17条走廊连接带有待实现,可延缓野外大熊猫的灭绝。移地保育在各动物国、研究基地及自然保护区国养场,已具不同程度的条件和规模,并初见成效,但围绕大熊猫的繁育,增加大熊猫的数量所进行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很不够,使圈养繁殖的幼仔数量增长缓慢,未能充分发挥出移地保育的优势.文章指出,保育大熊猫的现实虽然不容乐观,但有利条件不少,只要加强国内外合作,抓住时机,在现有基础上,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保育与研究,前程似锦.  相似文献   

17.
研究爬行动物生殖的生物学家一直认为爬行动物和人类一样,需要两性的结合才能繁殖。这种看法,大约在二十年前被打破了.当时一位爬虫学家从野外采集归来,在分拣蜥蜴标本时,发现几种蜥蜴全是雌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2010,(2):F0003-F0003
在远离人类居住区的南极大陆海域中,生活着不少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成就了海洋生物的最后一片净土,也因此保存了海洋物种的多样化,成为了海洋生物学家研究的乐土。以上是英国南极研究中心不久前公布的一批精美照片,其主角是生活在南极附近海域的一些独特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19.
阿碧 《世界科学》2007,(4):17-18
国际极地年开幕 近50多年来,全球不少科学家尤其是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生物学家对极地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而今年开幕的为期两年的国际极地年(IPY)活动主要由世界气象组织牵头举办,展示的成果将涉及到60多个国家和上万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人类是不是唯一会主动教育孩子的动物?以前,动物学家认为的确如此。但是,英国生物学家最近发现,狐獴也具有主动教育后代的天性。狐獴是生物学家第一次在野外发现的会主动教育后代的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