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利用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确定多年冻土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地表面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调查、取样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区选取在大兴安岭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呼中自然保护区,应用等效纬度、ASAR雷达图象和坡位分级分别代表影响多年冻土的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利用ERDAS软件对呼中自然保护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分布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考虑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确定的多年冻土分布土的精度为86.2%,高于单独利用等效纬度提取多年冻土的方法精度.同时,水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中自然保护区,土壤湿度是指示多年冻土存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磨削过程中,砂轮工作表面的磨粒对工件进行三种不同特点的作用:切削、塑性挤压和弹性挤压。这三种作用所产生的热量及砂轮结合剂对工件表面的摩擦,在砂轮与工件接触区形成积分平均温度。本文提出了积分平均温度及工件内温度分布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并研究了各种磨削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一个连续的相结构模式,分析了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液、气两相的流动问题和水分的迁移机理,并对具有单自由蒸发表面的多孔体结构建立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本文模型可用于预计自由蒸发制冷及热泵-土壤床埋管问题中水分的蒸发速率,并由此估算热量的抽取率.  相似文献   

4.
水分和热量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本文利用嘉陵江中游地区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和地表径流等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水热状况,以揭示该地区水热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水分对无烟煤低温氧化阶段放热特性的影响,完善水分对煤自燃影响的机理。以不同水分含量的白皎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C80热分析实验,将不同水分含量煤样的初始放热温度、总放热量、各阶段放热量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白皎无烟煤在不同水分含量条件影响下煤样放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煤样的初始放热温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总放热量、热量变化不同阶段的放热量及持续时间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分含量为16. 34%时放热量较高,煤自燃的可能性也较大,但初始放热温度与总放热量间不存在相对应的关系。煤放热过程具有典型的分段性,分为缓慢放热、放热量减小和快速放热3个阶段,其中快速放热阶段持续时间最长,该阶段放热量占总放热量的比例超过84%,是造成煤体热量积聚的最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就完善水分对煤自燃影响机理的研究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热量平衡及各组成项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系统、全面、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绘制了各组成项的分布图,分析了它们的月际变化和年变幅,并指出我国热量平衡中的热量收支和交换的特点,从而为我国今后对热量资源的揭示、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蒸发过程是水分循环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由于水轉变为水汽状态时需要耗費相当多的热量,所以蒸发过程同样是热量交换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蒸发的一些特征值,建立了下垫面与大气之間热量交换过程及水分交換过程的直接联系。A。A。格里哥里耶夫指出[1]:“地理环境(陆地)的結构和发展按带、地带、亚地带变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研究植被对地表面与大气之间水热交换影响的参数化模型。该参数化模型考虑了到达植被冠层的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建立了冠层内的热量收支平衡方程。应用本参数化模型,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的覆盖度、土壤湿度、下垫面的土壤温度、叶温、近地面层气温及地表与大气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并与相应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不同植被的温度、湿度状况,辐射特征和能量平衡关系是合理的。因此,该参数化模型可应用于中尺度气象模型、气候模型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将土壤床作为非饱和多孔介质,考虑土壤内热、湿、气的耦合迁移机制,针对根系占位或不占位两种情况,对植物根系土壤床中的传热传质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土壤中各量场的分布,分析植物根系占位对土壤床内热量及水分迁移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根系的占位对土壤床内水分迁移有明显的影响,根系的存在使土壤内部的水分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水分向植物根系密集的上层土壤迁移,也有利于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只有海洋表面有大量水蒸汽才能形成飓风。大海产生水蒸汽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吸收太阳的热量.然后使劲地蒸发。只要我们不让大海吸收太阳的热量,水蒸汽自辨就少了,飓风也就没法形成啦。就像我们夏天吃的冰棍儿,只要给它们盖上厚厚的棉被,它们很长时间部不会融化一样,假如我们能给大海也穿上件厚厚的衣服,海水肯定常年部哇凉哇骧的,水蒸汽就很难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
胶体多孔介质的缓苏-间断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体多孔介质胡萝卜切片为物料,以干燥后产品的含水量和β-胡萝卜素保留率为质量指标,研究了物料在静态干燥、动态干燥以及缓苏-间断工艺干燥处理时的产品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态干燥过程中,物料与加热介质的接触面积大,干燥速率较高;缓苏-间断工艺使物料中的剩余水分得以重新分布,消除了物料的表面硬化,可以更快地去除物料中的水分,且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最高.此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对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土壤水和热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土壤水分的冻结和融化必将会伴随着热量交换、水分迁移等物理过程。通过分析影响土壤季节性冻结、融化的主要因素,论述了季节性冻融土壤中热量交换、水分迁移等物理过程以及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热迁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在开系和闭系中功和热量的本质以及它们和熵的关系。据此指出将闭系中热量和功的表达式简单地移植到开放系统中去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风速分布对单流路双排管蒸发器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EVAP-COND软件计算分析了风速均匀以及风速呈下三角、上三角、中三角分布对单流路双排管蒸发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均匀分布时蒸发器换热量最大,比最小值大12%;第1排管的换热量是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而它又取决于传热系数分布;风速呈下三角分布时第1排管传热系数的峰值、最小值都比其他风速分布时的小,蒸发器换热量最小;风速呈上三角分布时第1排管传热系数的峰值最大,最小值比呈下三角分布时的大,蒸发器换热量仅次于风速均匀分布时的换热量.风速分布形状对传热温差的影响程度远比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太行山区造林树种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目标模糊决策方法建立了太行山造林树种选择模型。通过热量、海拔、水分、土壤肥力、地形和土层厚度等6个限制造林树种因子和34种常见树种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森林分布和太行山造林典型设计比较基本相符。模型可以作为造林典型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牧业生态气候相似的理论,以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和家畜生态适应性为重要依据,用叠加法,将四川省划分为五个在气候、草地、土壤类型和家畜分布有明显差异的生态气候区。并对每个区的牧业气候特征、牧业生产特点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影响闽东南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闽东南农业气候资源具有的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越冬条件好,以及蒸发力大、水分分布不均且略显不足的特点。探讨了影响闽东南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光、热、水和局地气候等环境因素,据此提出利用 农业生产潜力,发展农业的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凹版印刷干燥系统数学模型,对凹版印刷干燥系统的溶剂、材料、热风和温度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根据其机理建立了干燥材料的水分比的平衡方程,干燥室的热量平衡方程和风量平衡方程,最终得到该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能够更好地反应凹版印刷干燥规律,可以用来描述凹版印刷的热泵干燥进程,为凹版印刷干燥设备的热量利用上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区域综合分析方法论述了热带区域若干特性,即:热带区域应受热带过程支配;区域内部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不决定于热量而决定于水分;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变化急剧;是热带作物的垦殖基地.作者认为,我国的热带仅指琼雷、台南、滇南、南海诸岛等地,其中的海南岛南部及其以南区域为典型的热带区域,以北为热带边缘区域.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区进行11年森林气候观测基础上,对低山区域杉木林气候和中山区域常绿阔叶林气候的光能,热量和水分资源进行分析,并计算了它们的植物气候生产力,提出对桂东北山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点建议:(1)提高光能利用率;(2)创造更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以更有效地利用热量资源;(3)中山区域的首要生产任务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扩大非常丰富的水源,(4)引种(进)和推广适宜山地生态气候条件的树种和农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