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立  余赵 《科学管理研究》2020,38(1):139-142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工作。在评述已有科技人才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链提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各个创新环节的科技人才分层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才分类发展。基于创新链建立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有助于引导各类人才差异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在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双向流动,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
正提到创新,就会想到创新人才。作为中共十九大的关键词之一,习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眼于科技创新基础要素的集聚和开放,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以及上海人才高峰的战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该平台以全球范围内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目标,建立专家人才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3.
陈敏 《广东科技》2014,(17):83-87
人才是第一资源。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人才要素。为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决定》提出“深入实施全省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素质高、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广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了解科技人才的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欢迎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广东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求贤若渴的精神,期待再造“孔雀东南飞”的盛况,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08,(2):I0001-I0001
研究制订并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落实任务措施 加强科技宣传,推进依法兴科,着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加快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着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着力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 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着力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以及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动态耦合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研究现状及其实践情况的梳理,阐述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理念与概念内涵。通过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呈现出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分析,构建“3+3+3”青年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并从政府、人才载体、用人单位(企业)三个维度提出进一步推进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科技人才现状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始终把发现、培养、吸收、凝聚和使用各类人才作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工作。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全县共有科技人才1045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357名,高级223人,中级2559人,  相似文献   

7.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综合评价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呈现高端人才集聚能力日益加强,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等发展态势。通过与沪苏浙比较,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培育高端人才能力、科技人才的优质科技成果、双一流大学发展等方面还有差距。同时还存在高端创新型人才仍较缺乏、性别歧视现象、科技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从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和政策环境,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人才集聚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评价新机制等多个维度提升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能力,推进安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希望所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期既是上海转型发展、攻坚突破的重要关键期,也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价值实现的重要机遇期。紧紧把握机遇,应对新挑战,要特别重视人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真正集聚起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打造汇聚科技创新人才的高地,聚焦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科技资源的集聚与共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常态下,吸引众多国内外高端人才以及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目前,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嘉兴科技城和舟山海洋科学城等5个科技城,正在努力朝"高端人才集聚区、科技创新先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青山湖科技城今年一季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以来,宣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科技发展的良好开局。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宣城市始终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招引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引导和推进该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基础研究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和特征;基于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冰山模型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影响力、创新能力、创新动机和管理能力等一级指标框架下的基础研究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尤其强调了对创新个体潜在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构建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引导和推进该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基础研究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和特征;基于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冰山模型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影响力、创新能力、创新动机和管理能力等一级指标框架下的基础研究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尤其强调了对创新个体潜在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一、要加快招引和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是前沿技术的核心,未来的科技竞争本质就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舟山将深入实施好"5313"行动计划,举办好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才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及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本研究基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聚集现状,剖析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成功案例,分析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聚集主要影响因素,归纳科技人才流动规律。进一步结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发展状况、科技人才发展及创新环境等,系统性提出实现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策,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聚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探索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对增强中国科技实力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现状、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科技人才集聚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的框架.提出集聚全球科技人才、打造世界科技人才高地、注重全社会科技人才工作内容的关联性、定制不同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动态化策略等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扩张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激活人才能量、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等方面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实现稳定增长。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科技人才建设的实践历程,从顶层设计入手,总结了甘肃省促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发展主要培养举措,分析了现阶段甘肃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侯智  张将 《安徽科技》2021,(8):21-22
近年来,滁州市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把招才引智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的重大举措.截至目前,滁州市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6个,已召开5次投委会投资23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投资金额11800万元.省级立项16个项目,投资金额7800万元,全市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业绩奖励兑现率位居全省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将人才工作渗透到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科技计划和项目的实施、科技平台载体建设中,重视集聚科技资源,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育和造就,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集聚战略人才,把人才作为强省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也将目标锚定为“在全省营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通过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00,(9):22-2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宿州市技术创新工程和科技富民工程,现就关于加强科技人才工程建设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宿州市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很不适应,其主要表现: 1.科技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现有各类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约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