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华 《甘肃科技》2002,18(6):44
初中物理概念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定性概念 ,如 :运动 ,静止 ,固体。反射 ,折射等。另一类是定量概念 ,如 :速度 ,重力 ,温度 ,密度 ,比热 ,电阻等。这一类定量概念又称物理量。即可以量化的物理概念。在这一类物理量中 ,有一些是用来反映物质或物体本身固有属性的量 ,如 :密度 ,比热 ,电阻等。对于这几个物理量的认识不仅要通过实验进行分析 ,推理 ,讲清引入概念的目的 ,而且要给出正确的概念和定义。对定义式的理解 ,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重点。尤其是定义式中的函数关系 ,常常是困扰学生的一个大问题。利用正比例函数与…  相似文献   

2.
黄荣健 《科技资讯》2006,(16):85-85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同学们对学习“电源电动势”这个概念感到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第一,电源内部所发生的物理及化学过程比较抽象难懂,第二,与电源有关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区别比较复杂且容易混淆。因此在应用这部分内容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错误比较多。这些错误多属于基本概念不清这类性质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本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物理学的力学部分中,几个常用的定律和定量是: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它们反映了物体运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钥匙和原则。其中最基本的或最重要的是牛顿第二定律,其余各定律或定理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转换而出来。本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找出力学基本规律的内在结构关系及各自成立条件,从而有利于正确灵活使用各定律、定理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初等物理的读者,在遇到质量与重量这两个物理量时,常常感到困惑不解;在运算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把这两个物理量混用的错误。如果要避免发生错误,就必须把二者的基本概念弄清楚。质量:要了解质量,就必须先了解什么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或这个物体在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各个物体的惯性大小并不相等,如一列高速行驶中的火车,很不容易使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停止下来;但是乒乓球运动员,只要轻轻挥动一下手中的球拍,就可把对方打来的乒乓球很快地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往往需要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显然,在没有记时器、照相机或专门的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能测出物体的速度,则是非常有用的。使用电子雷达枪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在“介绍结合常用技术进行学习的经验”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在物理课和普通物理实验里介绍了雷达枪。在这里,我们推荐使用的是多普勒测速雷达枪,其发射的微波频率为35.1HZ,这个装置每秒钟发射30个脉冲,测量的速度范围在0—300mph(可以设置),精度可以达到0.1mph,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连续监视速度的特定测量中,可以记录测到的最大速度。其测量结果的单位是mph(英里…  相似文献   

6.
1 量、量制和单位制 什么是量?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若这种属性属于物理性质,人们就称之为物理量.物理量一般具有可作数学运算的特性,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这就是物理定律或公式.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需用许多种量来描述它的多类特性,所以物理重又分为基本量(约定地认为是彼此独立的量)和导出量(由基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基本量和相应导出量,又可特定组合成所谓“量制”.  相似文献   

7.
谢小刚 《科技资讯》2012,(22):171-171
控制变量思想在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认为的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自发应用变量控制思想,强化控制变量思想,到自觉应用变量控制思想,再与数学正比例函数的有机结合,定量研究大量相关物理规律形成对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应用,最后达到控制变量思想,数学知识应用相互促进,扩展延伸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在经典的物理中,质量和能量是两个不同概念的非常重要的物理量。然而,在近代物理中,质量和能量是等效的,它们只不过是同一个量的不同名称,本文将试图阐明质量就是能量的基本形式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观念为本"物理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是以物理观念教学架构、物理观念建构的方式和途径、基于物理观念的物理教学单元设计、彰显物理观念的教学目标阐明等先期研究为前提的.以知识观转型、课程观转向、学习观转变等作为这种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全面而深入地阐述"物理观念"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心地位的依据,阐明了"观念为本"物理教学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在纵览了国际上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成果和最新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所构建的"观念为本"物理教学设计新模式,同时对这一模式的主要构成元素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对模式的实质作出了简要的论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探究的思想,以"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节为例,研究了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科学探究过程.首先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接着构建物理模型,展示液体的压强实验现象,然后将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结合进行探究,形成液体的压强规律,最后把规律应用到实践,深化对规律的理解.这不仅体现了物理规律教学逻辑和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而且注重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相似文献   

11.
一、总的分析 1.牛顿三定律在中学物理中的地位这一章在力学以至整个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如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它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和其他有关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因而,本章是全书的重点教材,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它。 2.牛顿第一定律 (1) 要讲清的几个概念: ①惯性:这是高中学生接触到的新概念。光讲出惯性的定义,是很不够的,必须在给出定义的基础上强调三点:一是,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与物体受不受外力作用无关;二是,惯性是任何物体都有的,因此带有普遍的意义;三是,物体不管处在什么状态 (运动的或静止的) 都具有惯性,决不能认为只是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才具有惯性。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物质运动,而运动的对象及其运动变化的过程,往往要受到自身和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能概括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舍弃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建立起突出物体基本特征及运动基本规律的理想模型,再用建立起来的模型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加以研究,产生效果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形化。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适时地渗透模型意识,让学生明确物理模型的特征,物理模型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所起的作用,知道高中物理中会接触到那些模型,从而达到自觉地运用模型解决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变质量物体动力学方程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变质量物体动能定理出发,分别结合质量增和减的两个实例,分析了教学中物理图像模糊的变质量问题.指明了对于同一个问题之所以能用质点的动力学方程又能用变质量物体动力学方程求解,根本原因在于从动力学角度看,变质量系统的质量可以看作"不变",因为所谓的"变"只是对某个研究对象而言,变质量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就是质点系动量定理的一种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物理估算,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推算.灵活的运用物理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估算,是科学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近些年来,不论是教材编写、还是高考命题,都加强了对估算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5.
对物理教学中压强公式的推导、用普朗克假设解释黑体辐射规律两个问题,提出不同于各种教材的处理方法。同时对我校现用教材、南京工学院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柯景凤改编的《物理学》中第八章“热力学基础”内的一道习题的错误解法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16.
牛顿采用“微元”处理来分析物理现象。创立微积分学。本追随着大师的思想,介绍物理解题所采用的“微元法”,用问题解决教学分析“微元法”在力学和电磁学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综述了气体介质中双元液滴的碰撞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重点在于揭示这个问题的多尺度、多物理、非线性的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各种气体和压力下双元液滴碰撞的实验现象.然后讨论了完全等同的两个液滴的正碰这一最简单的情形的理论分析.最后介绍了大小不同液滴的融合和混合、非牛顿流液滴的碰撞等近年关注度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业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的质量与数量会对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多数初中物理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内容与形式,这样就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以此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一门用定量方法研究的学科.因此.它与数学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不仅因为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而且利用数学还可以反映确切的定量关系.但数学知识也有负迁移作用.在理解物理概念或运用物理规律时,常常见到不顾物理对数学的制约.把物理问题当成纯数学问题看待.造成对计算结果物理意义的错误理解和对物理问题的错误解答.  相似文献   

20.
牛顿的苹果     
正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这个故事。有一天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一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砸到牛顿的头。牛顿恍然大悟,苹果落地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月亮围绕着地球转也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行星围绕着太阳转是受到太阳引力的吸引……任何物体之间都会有引力相互吸引,他把这叫做万有引力。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称得上是科学史上最重大的恍然大悟,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话。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如果牛顿当时把它写下来,那当然是可信的。但是牛顿留下的手稿里并没有关于这个故事的任何记载。我们只能去找二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