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并没有在战国时代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兼爱"思想作为一种高标准的道德理想脱离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现实;"兼爱"思想忽视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和利益的多样性,幻想跨越阶级之间的利益差别而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道德调和;"兼爱"思想具有明显的"圣人立言"、"圣人代言"的特征。这种道德建设模式,由于圣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而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上,费希特是直接从康德出发的,他企图在主观唯心主义“自我”哲学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提出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的命题,开始把人的认识当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加以考察,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君毅认为,“道德自我”与“现实自我”属于同一“自我”,是“自我”的两个方面。“现实自我”是现实具体的自我,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我,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自我,易受外在他物限制,是有待被超越的自我。而“道德自我”是内在于人自身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主动的自我、具超越性的、形而上的自我,具有辨别善恶、趋善除恶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理性”。道德生活便是根据“道德自我”的应当意识(合乎“道德理性”的“道德意识”),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去破除“现实自我”的限制,超越自我,创造出真实的自我。这一思想构架显示了唐君毅传统儒家“尽人之性以立天之命”的情怀,突显了人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机制与效力。  相似文献   

4.
自我思想教育是个体完善自己主观世界,进而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建筑活动。自我思想教育的结构是由其要素以及要素联结组合而成的。自我思想教育主体、客体和价值坐标是其中三个基本要素。每个基本要素各有特定内涵,各具特性,在自我思想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自我思想教育的要素联结表现为压力联结、动力联结和激发力联结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葛剑 《科技信息》2009,(19):233-233
高职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适应能力,对社会的认识和实践又很有限,因此常常陷入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中,如果不能及时调适,会导致自我意识分裂,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消除由于自我意识分化带来的矛盾冲突,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完整和协调,是高职大学生必须完成的心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江琴 《长春大学学报》2014,(2):226-230,234
部分贫困生因其经济的贫困,产生"心理贫困",陷入了对自我评价的困境,不能悦纳和认同自我。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源就在于贫困生自我主体性的缺失,他们在"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双重存在下,无法处理好个体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关系、个体自我评价的非理性标准与理性标准的矛盾关系。从实质上来说,主体性的存在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存在,其根本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目的性。因此,通过强化贫困生自我意识,引导其认识客观自我,转向"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从而追求主体性的存在,是从实质上真正缓解和消除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网络主体的呈现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主体的传统的存在方式,主体在网络中以新的方式呈现自己,即:由以前在现实中的"显"性的"前台"的存在变成了"隐性"的"前台与后台交织"的存在.而这一过程正是通过客体主体化的路向,不断地自我重塑实现的.网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对象化,正是在这种对象化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确证自我,不断地确认自身.  相似文献   

8.
大学阶段是青年期自我意识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正确处理自我意识发展中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自我展示和自我封闭的矛盾,形成独立自信的自我,对大学生获得健康人格,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萨特自由观中,"他人"的存在是主体自我存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主体自我的"存在遭遇"主要表现为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注视,这种注视把我和他人的自我性相互客体化,导致我和他人关系中的两种态度(比如爱与冷漠),最终也归于失败,即使我和他人的共在关系也不具备绝对的真实性。因此,他人是不可理解的,我与他人是无法通约的,我与他人只可能是交互的客体,不存在交互的主体,我与他人永远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我只是"一种无力护卫自由的存在"。他的理论明显带有非理性和唯我论色彩,不能建立自我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五四”的时代精神,高扬人的个体性,坚持对现实压迫的反抗,对祖国的热爱,把“五四”个性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作品里成功地反映出来,由此给郭沫若的新诗带来了奔腾豪纵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实本体中缺乏双向标注的个体而导致的基于个体的本体匹配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双向个体标注的本体匹配技术. 该技术通过进化算法实现本体间自动化个体双向标注和概念匹配的过程. 实验采用OAEI 2012的测试数据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经历了从群体本位、个体本位到类本位的必然逻辑。相应地,人类的教育也会从群体教育、个体教育向类主体教育发展。在类主体教育视野下,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主体的发展,而且还应该关注类主体的发展。因此,在类主体教育中,教育过程是对话和理解的过程,是生命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以经验为生长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本体中的个体能更好地描述其所属概念的真实语义,因此基于个体的本体匹配技术有助于提高本体匹配结果的准确性。针对现实的本体中缺乏双向标注的个体而导致的基于个体的本体匹配技术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个体标注的本体匹配技术,该技术通过进化算法来实现本体间自动化个体双向标注和概念匹配的过程。实验采用OAEI 2012的测试数据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佛教禅宗心性论是佛学的核心义理之一 ,旨在启迪人从心灵中寻求“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它强化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这一特征与艺术创作的主体精神有着内在的相互通融和契符。韩孟诗派是中唐最具特征的诗派 ,此派诗人在诗歌创作实践中都表现自我主体意识 ,抒写心性 ,而形成这一创作特征的深层文化思想背景正是佛教禅宗心性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张图"是高品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通俗表达,在地质灾害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梳理地质灾害数据类型、建立地质灾害本体数据库模型基础上,设计地质灾害"一张图"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并据此完成龙门山地区地质灾害信息服务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6.
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因此,研究归因对于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三种成败归因理论,并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成就动机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专业领域内信息检索的查准率,使检索结果在语义层面能够重新进行排序以去除非相关条目,利用语义Web中的本体技术和本体标准描述语言OWL建立了证券领域本体,并且基于证券领域本体提出了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IRS—SA,该系统有助于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证券信息.系统接受输入检索关键词从而利用查询转化器自动构造或扩展用户查询,将自然语言查询转化为系统内部的格式后,使检索获得的结果按照本体中定义的概念及关系进行语义再排序,并将最后所得结果返回给用户,提高了文档语义相关性程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各类农业传感器终端可以获取海量信息,但机器不能根据上下文准确判定信息是否有用.针对此问题,研究了类图映射本体模型,通过UML模型增强检测关联的可能性,并在对应的编辑器中直观地显示实体、属性和联系,形象地呈现出农业领域概念关系.基于Protege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对2个不同模型作合并关联,明显地增强了本体模型的关联性,成功地实现了UML到本体之间的映射,达到了扩展本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下哲学对话的进行,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逐渐成为领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命运性契机。"此在"的绽出之生存堪为打开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钥匙。在此开启中,"实践本体论"获得了敞开自身的历史机缘。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原初基础,实践之"活动……出来"的品格,即它对现存感性世界和"现实的个人"的开启和塑造,成为理解"实践本体论"的突破口。自此切入,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才是可以理解的。当下,"实践本体论"需要的不是被超越,而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因为只要实践的生成性品格尚未完成,"实践本体论"就没有被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本体的多Agent自动工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把本体理念应用于多Agent的CAPP自动工艺系统,提出了基于本体的多Agent自动CAPP系统模型,并构造了单个Agent的基本架构;建立了该领域的零件本体库和特征本体库,采用基于RDF(S)的OIL语言对系统中的各Agent零件特征知识的语法和语义进行详细的描述与注释,并利用一阶谓词逻辑对各Agent之间本体转换规则的语法和语义加以描述;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本体的功能和转换规则的智能推理机制,从而很好地满足多Agent自动工艺系统之间零件特征知识共享、复用和互操作的需求,同时对其它领域知识信息的处理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