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通报》2021,66(11):1307-1314
迄今为止,银河系内发现的约20颗恒星级黑洞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物质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若黑洞的X射线辐射低于望远镜探测极限,人们仍可以通过监测伴星的视向运动来发现黑洞.我们利用LAMOST望远镜对银河系的一颗B型恒星进行速度测量,发现它在围绕一颗不可见天体——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做周期性运动.这是国际上利用视向速度监测发现黑洞的一次成功实践.尽管引力波探测实验已经发现相似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但在富金属环境中形成如此大质量的黑洞对目前的恒星演化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恒星级黑洞的几种探测方法,并对近些年国内外搜寻黑洞所做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未来利用视向速度监测方法和天体测量方法寻找黑洞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行星粉碎机     
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或者那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 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恒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天体,它们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可以把氢、氦等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核聚变反应.恒星不断地在宇宙中燃烧,终将会有烧完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3.
<正>欧洲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4.3光年处的半人马座α恒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质量与地球非常接近的行星,这颗行星也是太阳系周围类太阳恒星附近轨道上出现返照率最大的行星。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拉希拉观测站,科学家使用3.6米径的高精度视向速度法系外行星搜索器探测到了该天体的存在。半人马座α星是南方天空中最为耀眼的  相似文献   

4.
胡中为 《自然杂志》1999,21(2):111-115
太阳系是由其中心天体——太阳和绕它公转的地球等行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在太阳系之外,是否还有类似的天体系统?是否还有地球这样适于生命存在乃至高度文明的行星呢?这是我们人类很早就思考和力求探索的问题.然而,直接探测太阳系之外的行星是极其困难的.直到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搜寻,才在近几年间接地发现了九颗恒星有行星绕转.  相似文献   

5.
晓泓 《科学》2010,62(3)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天体亦不例外.在银河系内,恒星等天体的运动颇为复杂,而为了能明晰描述它们的运动特征和统计规律.天文学上引入了若干特有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6.
前沿     
《科学之友》2020,(4):4-5
正科学家意外发现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在搜寻系外行星时,科学家意外发现了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TOI 700 d。这颗行星由美国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发现,它是一个遥远太阳系中的三个天体之一。它并不像周围的天体以及科学家发现的大多数行星,它的大小和地球类似。另外,它围绕恒星公转的距离允许其表面存在液态水。作为一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TOI 700 d还位于其公转恒星的宜居带,这对科学家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宇宙中飞驰的天体如小行星和彗星,有时离我们的地球十分近,有时候它们与地球的撞击不可避免,这时天外来客会以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撞入地球内部,在地面上仅留下被称为陨石坑的“火山口”,在古希腊语中它叫做“恒星伤口”。 不久前,有人提出一种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甚至连昼夜长短、地轴摆动都是由远古时期某个巨大天体的撞击引起的。加拿大教授特里姆艾因和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研究人员道温斯认为,在地球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8.
太阳以及其他许多恒星都存在磁场,有的磁场还相当强。从统计上推断,天体磁场存在的时间尺度和天体的年龄同数量级。众所周知,天体的磁场如无源补充的话,会因欧姆阻尼耗散而衰减,最后磁场消失。以地球为例,磁场的欧姆阻尼耗散时间约为10~4年,而古地  相似文献   

9.
《科学24小时》2011,(1):51-51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与美国宇航局共同合作测量了KIC11026764恒星释放光线亮度的变化,这颗被称为“贯索四”的恒星体积是太阳的两倍。该恒星距离地球4989万亿千米,它产生的“星震”就像一种乐器颤动一样,能够从表面至内核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天文学家为了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一样有生命的星球,经过多年的观测,终于发现在银河系船尾座的东南方有一个和太阳系相似的天体。这一天体中的恒星被命名为HD44594星,其温度、年龄、重力和色层活动均和太阳相同,只是重元素量稍微多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以地面观测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有关天体运动的理论,并以地球为基地开始了探索宇宙之旅。最早的地心说认为,宇宙中的恒星都是围绕地球运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众多行星之一,而太阳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不点。 从1957年起,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射了无数的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2.
, 《科学》2012,64(6)
南门二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南门二B是一颗比太阳稍冷的恒星。图中眉月状天体是一颗绕着南门二B星运行的行星。因此。它也是离太阳最近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和地球相近.但与恒星的间距只有日地距离的百分之四.每3.2天绕行母星一圈。因此,这颗行星太靠近恒星,远在南门二B的宜居带之外。  相似文献   

13.
"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成员,而太阳只是银河系里3 000亿颗恒星中的一个中等成员.可见,我们的银河系作为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可算得上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天体大家族了.实际上,宇宙中的任何一个星系,都是包含众多天体的大家族.  相似文献   

14.
钱善瑎 《科学通报》1987,32(9):688-688
河外致密射电源中的视超光速运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体物理现象。最近的观测又有了新的进展,在视超光速源3C345中测到了一个新的结点C_4,刚从星系核中运动出来。它不仅以视超光速运动,而且它本身的膨胀也是视超光速的。所以这是一种双重视超光速现象。如果我们用相对论效应来解释视超光速现象,那末这种双重视超光速现象,本质上就是一种双  相似文献   

15.
太阳的自转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在自转,月球也周而复始地在转动.行星、恒星、星团、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都在旋转.太阳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自转.由于太阳是一大团气体(更确切地说,是等离子体),它的自转比固态的地球、月亮和行星要复杂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阳的活动规律与自转运动密切相关,甚至围绕广义相对论的一场论战也与太阳自转有联系.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16.
前沿     
<正>"冷海王星天体"可能普遍存在科学家最新系外行星统计研究发现,一种叫做微引力透镜的技术证实"冷海王星天体"可能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系外行星系统。微引力透镜技术利用超大质量天体的光线弯曲效应分析其行星状态,伴随着透镜恒星在银河系轨道上移动,其线性移动过程中将出现视亮度变化。这种精确变化将提供天文学家关于透镜恒星和环绕其运行任何行星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叶式煇 《科学通报》1965,10(12):1092-1092
从二十世纪初期以来,天体物理学经历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型望远镜和太阳塔的制作、射电天文学的诞生、星际航行时代的来临以及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都使这门学科的领域大为扩充。以丰富的观测资料为依据,恒星大气物理、恒星内部结构、太阳活动区物理等的完整而严谨的理论应运而生。我们目前对天体的物态、成分、结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虽然还是很不够的,但与本世纪之初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必须谈到,在天体物理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它的意义已经变得日益明显。这就是天体磁场的研究。我们知道,仅仅除掉象地球这样的行星外,  相似文献   

18.
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已获悉,太阳系行星的气候和气象型式都受到创造地球环境的那许多相同物理过程的驾驭;恒星由气体云形成,并且最终在寂静的孤独中或在壮观的爆炸中死去;大部分普通化学元素都是在恒星爆炸中创造的;恒星在分离的星系中集聚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地球上可以遥看太阳和恒星的光芒,也可以遥看由无数恒星所组成的称为银河的银河系的光芒,还可以遥看到那些本身并不发光但却能反射太阳光的行星和卫星的光芒。在地球上能看到反射太阳光的最亮的天体当然要数我们地球的卫星月亮了,因为它距离我们最近,从亮度来讲,其次要数金星,再其次是火星、水星、木星和土星等。  相似文献   

20.
天体荷电的问题二十年代爱丁顿就已考虑过,他认为大多数的恒星都带正电.虽然电荷量在恒星中的影响不大,但仍是恒星的物理参量之一,所以近来仍有人关心此问题.计算天体的电荷量通常是从热动平衡出发,求出恒星的体电荷密度或荷质比.用这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