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评述了以美国布罗姆利教授为代表的西方制度经济学的新进展,布氏批判了传统的效率观,揭示了效率的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认为效率既取决于经济深层的制度结构(主要是产权结构),又取决于一定的目标函数,布氏还批判了传统的市场观,揭示了市场自由表层下的强制。所有这些,对于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是其创作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以冷俊的目光,透过这些具体的民俗世相,对旧民俗民风、礼仪制度、伦理道德、化意识等进行了深刻的透视、揭露和批判。揭示了传统民俗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适度性对治理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结构是否有效,而治理结构的有效与否,又取决于公司股权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其中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是决定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揭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就尤为重要。为此,文章以沪深两市13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综合评分法和相关性检验来分析股权集中与公司治理效率的相关关系。该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在股东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以激发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长期治理效率的提高,同时,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对控制内部人控制和经理人的激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分析《诗经》有关词汇系统、词语的生成方式及词义系统,揭示《诗经》所蕴涵的周代农耕文化之物质层面即农业生产成就,制度层面即农业生产形式,心理层面即安土重迁、崇耕重粮、尊祖尚礼的传统和天人合一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单向度的人》除了表现出对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尖锐的外在批判外,更重要的乃是其所展现出的内在批判。这一内在批判反映在马尔库塞的现象学方法之三个层面的运用上,一是对批判之元方法意义上的批判,二是对高度发达工业社会所采纳的“在世-存在”之观察视角,三是对技术控制的现象学还原。这种现象学方法的分析有助于理解马尔库塞“批判”哲学的意义及其对“此在”本身的揭示。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是由现实文化层面和历史文化层面、党性文化层面和人性文化层面、理性文化层面和非理性文化层面构筑起来的,具有多层文化结构的小说;每一文化层面自有其特殊的文化意味,而不同文化层面相互交错衍射,更使这部小说弥漫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多重文化意味,从中流露出以儒家传统文化来批判现实文化的倾向、以儒家仁学的人道精神来否定党性文化中的阶级斗争的倾向和以民俗神话传说等非理性文化形式来喻示儒家理性文化内涵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赫伯特·马尔库塞继承由霍克海默、阿多诺开创的文化批判传统,侧重从文化及意识形态层面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批判.他从资本主义文化的肯定性、压抑性、单向度性进行了文化批判,揭示工具理性造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裂,压抑人的意识和爱欲本能,从而导致人的异化.他在审美的感性领域找到对抗工业文化的力量,那就是“高层文化”的救赎,以此达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创造人的感性新生活.  相似文献   

8.
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可以在技术层面、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提高政府效率、效能和回应性,但实现信息共享,公共管理者却同时面临技术、组织与制度层面的障碍和困境,只有当技术、组织和制度逻辑相互碰撞相互协调时,信息共享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9.
康普顿相机成像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通过Geant4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环状吸收体结构康普顿相机,并对比了该结构康普顿相机与传统双层面结构康普顿相机的探测效率和角度分辨率.模拟中,双层面结构康普顿相机散射体和吸收体均包含8×8的Ce:Gd3(Al,Ga)5O12 (GAGG)闪烁体探测器.散射体探测器单元尺寸为10 mm×10 mm×5 mm,吸收体探测单元尺寸为10 mm×10 mm×10 mm.新型环状吸收体结构康普顿相机散射体与双层面结构康普顿相机散射体相同,吸收体探测器单元分布在一个内半径51.5 mm、外半径约73.9 mm的环状结构上,总探测单元数与双层面结构康普顿相机吸收体探测器数相同,每个探测器单元尺寸为10 mm×10 mm×10 mm.模拟和实验结果显示,在角度分辨率相当甚至更优的情况下,新型环状吸收体结构康普顿相机的探测效率显著优于双层面结构康普顿相机,当散射体和吸收体距离>114 mm时,探测效率提高幅度超过1倍.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是其创作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以冷俊的目光,透过这些具体的民俗世相,对旧民俗民风、礼仪制度、伦理道德、文化意识等进行了深刻的透视、揭露和批判。揭示了传统民俗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全面而不失深刻的批判,涉及到人的异化、科技异化、文化霸权、消费异化、生态危机、社会心理等诸多层面,同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从理论上予以揭示,这对我们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富于启示性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审查逮捕制度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审查的过程中层层审批,效率低下,且采取书面形式,证据来源单一,救济程序缺失.在既要打击犯罪又要保障人权的双重刑事诉讼目的下,应对现行审查逮捕制度从法律规定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在特定时代以特定的方式写成的,蕴含着较大的影射史学的成份。作者以其渊博的政治历史学识和深邃的思想眼光及独特的审视艺术,从个性和政治思想层面及宗教意识层面,借助李杜失败的仕途生涯,深刻地揭示了阶级社会中士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郭沫若之所以着力揭示士人格与仕途难以圆融的矛盾。既饱含着对自我一和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及对“文革”肆意残害虐杀知识分子罪行的隐晦曲折的批判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曾保根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04-107
传统效率行政范式自问世以来,其理论支柱(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理性官僚制、行政原则等)一直受到质疑和批判,出现了认同危机。而理性看待行政效率的多元性、多视角考察政府责任、构筑行政人员与公民平等对话的平台等则是超越传统效率行政范式的可行性方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协调、制约和干预大学办学活动的普遍、稳定的规则或规范体系。现代大学制度以维护和保障学术价值为旨归,是大学办学活动有序、稳定地进行的基本保障力量。解析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除了尊重学术性规律之外,还应从合理性、合法性、价值性和文化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大学制度要合乎大学的学术性本质,充分尊重大学办学活动规律;二是大学制度的设计与制定必须合乎制度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或规范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和矛盾。现代大学制度的合法性是指合乎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伦理追求,现代大学制度不但具有“法”的意义,而且也是一定伦理观的实体化、现实化和制度化,现代大学制度本身需要接受伦理批判。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性集中表现为现代大学制度不仅仅是客观的技术性规范,也是一种价值性规范,任何现代大学制度的背后都有相应价值观的支撑。判断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及其大小的最终根据在于它是否促进以及在多大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大学价值的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文化性主要是指任何现代大学制度都必然承载传统文化精神,完全脱离具体文化土壤之文化传统的普适性的现代大学制度是不存在的。在一定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中可行的现代大学制度,在其他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中未必可行;在一定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中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在其他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中未必有效。因此,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践中,我国不应盲目照搬、移植发达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而应从本国、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参照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与我国特定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超越和完善自身,最终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6.
福柯微观权力技术学通过谱系学地考察惩罚结构的更迭,呈现权力结构的历时性变迁,构建了新型的权力社会理论。通过对权力与权力主体异化关系的批判揭示现代规驯权力对人的奴役控制,通过批判现代匿名权力的统治揭示民主程序与规范秩序的规驯本质。面对现代规驯社会"主体化"控制的扩散,福柯将主体解放的路径诉诸于局部抵抗与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亲属相容隐是中国古代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亲属相容隐制度与我国现行刑法在传统道德、伦理基础、根本目的乃至制度层面都具有契合之处,在我国现行刑法之中应当一定程度的恢复亲属相容隐制度.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戴维·埃伦费尔德从根处作了批判。埃伦费尔德的批判不仅对于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具有巨大的鉴戒作用,而且对于审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启迪和借鉴价值。可持续发展中的“发展”不仅涵盖经济价值,还应该涵盖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经济、资源、人口的关系,而且要解决制度、体制、精神文化等问题;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社会机体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生态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守护生态的含魅老者”这一类形象,体现了作家从传统文化中寻求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根基的努力。但由于作家对传统文化缺乏辩证分析的眼光,往往简单地将生态破坏的原因归咎于外来势力。既不能通过老人们的悲剧揭示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无组织性、不能落实到制度与规范层面的原因与专制的关系等问题,也不能将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精华提纯使之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老人们的后继者身上,留下的只是对经济发展与科技的简单信仰,反映出当代作家在生态转向中对传统文化的矛盾态度和反思深度的欠缺。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黑格尔及其以前的法哲学思想,阐述了马克思《黑格尔法的批判》的地位和意义。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对黑格尔法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此批判标志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开始向唯物主义转变;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