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言 《世界知识》2008,(12):54-55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在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灾难的时候,与中国毗邻而居的亚洲邻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了中国人民深切同情和宝贵支持。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在这次的地震中充分体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汶川地震这个具体实例对我国信息公开的发展进行窥探,探索发挥媒介作用来完善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2008年5月12日举世震惊的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部队进驻城市第一任务就是抢救灾区人民,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紧接着就是抢修抢通通讯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确保灾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工程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对灾区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建议财政部门予以核销已经毁损或不复存在的库存现金、应收款项、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金融工具、建造合同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减轻灾区人民心理压力,以利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中,我国良好国家形象表现在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执政形象、中国政府逐步提高的工作绩效和中国人民精诚团结的民族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在一瞬间搅乱了中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它使我们的心脏随之剧烈跳动,更使我们的热血也随之猛然喷涌。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十几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伸出了大爱之手,共抗天灾。十几亿颗爱心同为同胞搏动,各界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灾难,它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国人、社会与国家的机会。为此,本刊本期特地刊发人类学家彭兆荣教授等的"5.12汶川:灾难中的人文关怀"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救灾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汉中市村镇房屋震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大地震中,砖混结构和生土建筑作为汉中市村镇房屋的主要建筑形式损坏严重。为了提高当地村镇房屋抗震性能,指导人民重建家园,对汶川地震中汉中市村镇砖混和生土房屋,从屋盖及楼盖、墙体、楼梯间和其他构件破坏等方面分析震害特征,针对倒塌、开裂等震害特征提出村镇房屋震害主要原因是由强度不足和抗震构造措施不完善引起。  相似文献   

9.
地震肆虐后,生灵涂炭,百废待兴。这一刻我们都是四川人,我们与灾区亲人在一起!汶川,我们来了,让千万双爱的手掌托起你灾难的身躯,让我们携起手来,铸成抗灾的众志成城,共同面对震魔的威胁与伤害。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居!汶川,请相信有13亿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注满爱心的双手共同抚慰,今日瓦砾成堆的废墟上一定会诞生出美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5.12”特大地震给美丽的川西平原造成了惨重的破坏,夺去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的生命,给四川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大地震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的“凄凉”汶川,还有那无数的孤儿、孤残和孤老。在灾后的重建中,全国各地的人们向四川人民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甚至还有许多有爱心的人要领养四川的孤儿。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汶川地震,中国人民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决定性胜利,胜利之余,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民了解的相关信息有多少?公众对信息了解的深度、广度与媒体和政府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协调媒体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学》2008,(Z2):42-43
5.12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突发的大地震,对所有人的心理震撼是颠覆性的。大灾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抚和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3.
范红兵 《广东科技》2012,21(19):220-221
前言地震是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式自然灾害。就在最近的二十余年,全球发生的许多大地震造成大量严重的工程破坏和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映秀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想象的沉重损失,因此对地震的研究迫在眉睫。在断裂带上进行重力测量,我们可以确定断裂带上的重力场的形态。对断裂带进行重复测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判定重力场的变化形态,从而间接推断断裂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一年前,突如其来的汶川8级特大地震,给四川及周边省市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特大地震造成受灾地区之广,灾害之重和救援之难,都为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16.
友爱与无私,顽强与勇敢,坚韧与无畏……这些品格,在汶川大地震中,都闪烁出夺目的光辉。全国人民在大难面前所表现出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伟大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两个多月。两个月来,科技界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力投入科技抗震救灾,大批专家义无返顾奔赴一线,大量先进技术运用于治病救命和防控次生灾害,充分凸现了现代科技的作用。下一阶段,如何重建灾区已经成为抗震救灾的焦点,国务院专题讨论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科技》2008,7(14):20-20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四川汶川5月12日特大地震发生以来,超算中心全体人员心系灾区,纷纷慷慨解囊,争相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在捐款的同时,超算人也陷入思考,我们还能为灾区人民贡献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一个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刻骨铭心的时刻。大地剧烈颤抖,短短的一瞬,城镇、乡村被夷为废墟,无数绚丽灵动的生命被掩埋在瓦砾之下。烈度达11度、震级为8.0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正在迎接奥运的中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国殇,一个多年不曾使用的词汇再次萦绕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截至5月30日12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8516人遇难,365399人受伤,累计失踪19350人,造成经济损  相似文献   

20.
吕斌 《创新科技》2012,(3):36-37
<正>近年来,在我国汶川、北川及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些致力于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更深感责任重大,他们以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相继研究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防灾减灾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